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工业生产的勃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8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业生产的勃兴
分类号:
F402.2
页数:
3
页码:
384-386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潍坊市,经过三十六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潍坊已发展为一座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中等工业城市,工业生产的勃兴的情况。
关键词:
潍坊市
工业生产
勃兴
内容
潍坊市区即过去的潍县,是历史上有名的手工业县城。早在清末,就以“南苏州北潍县”而闻名遐迩,曾有“二百支红炉、三千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张织布机”之称。但解放前,潍坊工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十六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潍坊已发展为一座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中等工业城市。
新中国建立后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掌握了国民经济的领导权,采取积极措施发展生产,恢复和开发了一批企业,使工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一九五二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1.6亿元,相当于一九四九年的3.4倍,平均每年递增51.1%。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顺利地完成了对工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工业生产开始有计划的发展。到一九五七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了3.1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93.6%。
后来,在经历了“大跃进”的挫折后,通过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工业生产得到了顺利的恢复和发展。到一九六五年,全市工业产值达到4.1亿元。十年内乱时期,工业生产虽有一定发展,但经济效益很差,劳动生产率降低,全市财政收入减少。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进行国民经济的进一步调整,全市工业生产走上了持续协调发展的轨道。一九八五年全市工业产值达到54.56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37.36亿元,重工业产值17.2
亿元。
潍坊市在发展工业生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坚持自力更生,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从而使工业生产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工业基础大大加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新中国建立三十六年来,全市工业基本建设累计投资12.6亿元,占同期国民经济各部门投资的54.8%。到一九八五年底,全市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已达27.9亿元;全民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万元,比一九四九年增长4.9倍;全市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1倍,平均每年递增11.1%。一九七八年以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人均创利税3419元。
产品产量和质量稳步提高。重工业产品已由一九四九年的13种增加到2000多种。一九八五年与一九四九年相比,主要产品产量成十倍、百倍、千倍的增长。如,铜材增长6807倍,内燃机增长30324倍,棉布增长20.46倍,印染布增长20.92倍,针棉织品增长258倍,皮革增长142倍,发电量增长59倍,原煤增长8.2倍,原盐增长10.3倍,卷烟增长76.3倍,饮料酒增长31倍。到一九八五年底,全市获省以上优质奖的产品达265种,其中有18种产品荣获国家金银质奖。
新行业和新产品不断增加。全市已发展有机械、电子、纺织、轻工、化工、冶金、煤炭、电力、盐业、丝绸、医药等13个行业,20多个生产门类。许多产品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并有一批产品在全国或全省占有一定位置。其中柴油机、收录机、录音机芯、黄铜线等产品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印染布、拖拉机、钢窗、有缝钢管、家具锁、打气筒、镀锌铁丝、机制纸及纸板、白酒等产品产量居全省前列。拖拉机、拖
拉机配件、机制纸、棉布、化纤布、呢绒、地毯、嵌银漆器、电视天线、服装、刺绣、钢管、黄铜线、灯泡、自行车零件、食品等60多种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销往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