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十二章 古老而又年轻的重工业城市——淄博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81
颗粒名称:
第三十二章 古老而又年轻的重工业城市——淄博市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10
页码:
373-382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淄博市地处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接壤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形似簸箕状盆地,淄博市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淄博市
内容
淄博地处鲁中山地和华北平原的接壤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形似簸箕状盆地。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一半。鲁山是该市最高山峰,主峰海拔1108.3米。纵贯全市的孝妇河、淄河发源于南部山区,由南向北注入小清河,分别为117公里和140公里。淄博气候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冬春干燥多风,夏季湿热多雨,秋天凉爽宜人。
淄博是山东省省辖市,由张店、淄川、博山、周村、临淄5个区和桓台县组成。总面积324平方公里,人口275万。城市人口230万,在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中居第十一位。
淄博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在淄川五母山北峰发现的巨石文化遗址,是原始社会人们用几块巨大的天然石块经过简单修饰后而堆积起来的建筑物,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这说明早在几千年前淄博就是先人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人类最早开拓的区域之一。但淄博作为现代化工业城市的崛起,只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后,经过淄博人民艰苦奋斗,铝、铁、建材、机械等原材料和加工工业,陶瓷、丝绸、琉璃和煤炭为主的传统工业,石油化工为主的新兴工业以及电力、冶金、轻纺、机械、电子工业等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形成了山东省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带动了
淄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第一节 重工业迅速崛起
淄博市重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冶铁、铸铜业就具有一定规模,至今临淄还保存着齐国的冶铁遗址。但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淄博的重工业几乎没有大的发展,设备落后简陋,基础十分薄弱。一九四九年全市的化学工业总产值仅有108万元。
新中国建立后三十六年来,淄博的经济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一跃成为全国26个重点化工城市之一和山东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石油化工、冶金、机械等优质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欢迎。截至一九八五年,全市84个企业的202种产品获322项优质产品奖。其中,齐鲁牌石油苯、铁鹰牌铁精矿粉等7种产品获国家金质奖;新华牌吡〓酸片、山铝牌金属镓、山牌微型直流电机等22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一九八五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达53.52亿元(包括村办企业产值为60.25亿元),比一九四九年的6100万元增长近百倍。
石油化学工业基础雄厚,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强,是淄博工业的重要支柱。齐鲁石油化学工业公司是中国大型现代化石油化工基地之一,原油加工量居全国第二位。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石油苯、沥青、丙烯腈、叔丁醇等50多种,有17种产品获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石油苯、10号军用柴油荣获国家金质奖,100号甲道路沥青、甲苯、1号喷气燃料荣获国家银质奖,一九八五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23亿元。正在兴建的齐鲁30万吨乙烯工程,是国家“六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46.5亿
元,共有16套工艺生产装置及相应的辅助设施。到一九八八年全部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生产塑料50万吨、合成橡胶8万吨、烧碱20万吨、基本有机化工原料50万吨;年总产值为25亿元,年利税8.8亿元。利用上述原料,可以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及其深加工产品,带动一大批重点项目迅速建成投产,使淄博成为山东的化纤生产基地和塑料树脂及其制品的生产基地。
座落在张店的山东新华制药厂是中国四大药厂之一。该厂生产的新华牌注射用葡萄糖酸钙,一九八三年荣获国家金质奖,阿斯匹林、米妥尔等获国家银质奖,阿米妥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奖。解热镇痛药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淄博的冶金工业配套比较齐全,既有耐火材料,又有冶金产品;既有矿山开采,又有冶炼和轧材;既有钢铁,又有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其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均居全省首位。山东铝厂是中国自行设计建设的第一座氧化铝厂,除生产单一品种的氧化铝外,还能生产特种氧化铝、氢氧化铝、电解铝、水泥、金属镓等46种产品。该厂创立的碱石灰烧结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上同类生产方法的先进水平,形成了生产多种氧化铝的独特优势。一九八一年山东铝厂被评为全国企业管理优秀单位,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除石油化工、冶金工业外,淄博市的机械、电力、建材、电子等工业也已具有一定规模。机械行业的企业数占全市工业企业总数的25%,主要产品有蓄电池、电机、电器、电焊条、轴承、水泵、高低压电瓷、磨料、磨具、医疗器械、油压机、船用柴油机等。电机的产值占山东省的60.6%,产品有100多个系列。其中中小交流电机的产量在全国居第三位,直流控制微电机、齿轮减速电机、履带车辆电机在全国名列前茅。磨料产品产量占全国
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其中泰山牌白刚玉微粉的物理、化学性能均达到国际标准。山东新华医疗器械厂生产的多科医疗手术器械,在国内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淄博的建材原料丰富,燃料充足,为发展建材工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水泥、釉面砖、卫生陶瓷、多孔陶瓷、玻璃、油毡纸等都是新发展起来的产品,产品质量优良,畅销国内外。淄博的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建起南定、白杨河、辛店3个电厂。到一九八五年,总装机容量91万千瓦,发电量占山东省总发电量的20%以上。
淄博是山东省石油化工、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已形成以重工业为主体、以石油化工为支柱,工业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型企业相结合、工农业一体化发展、结构比较合理的经济区。一九八五年,全市有工业企业1281个,其中中央、省属企业80个,市区属企业269个,城镇职工达47万多人。
第二节 传统工业欣欣向荣
淄博的传统工业产品远近闻名。历史上,淄博劳动人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陶瓷、琉璃、丝绸、煤炭等传统工业。新中国建立以来,淄博的传统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较高的声誉。
淄博的陶瓷生产源远流长。早在四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博山北岭村附近和大街南首一带,在宋代是盛极一时的窑场。从明到清前后四百多年,博山以其原料、燃料丰富,制陶技术进步,发展为淄博陶瓷业的中心。在清朝中叶,陶瓷窑厂已达百家之多。新中国建立后,经过三十六年的不懈努力,淄博已逐渐发展成为既有日用细瓷、艺术陈设瓷,又有电瓷、
建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和各种耐火材料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陶瓷系统职工已达1.1万多人。独具特色的乳白瓷、鲁青瓷、高石英质瓷、骨灰瓷等高中档成套瓷,造型新颖,质地细腻,釉色莹润,倍受消费者的欢迎。高石英瓷茶具一九八五年被定为国务院办公用瓷,鲁玉瓷餐具在一九八二年获国家创造发明奖,昆仑牌色瓷、山川牌刻瓷荣获国家银质奖。在一九八三年慕尼黑第三十四届手工艺品国际博览会上,淄博的刻瓷艺术为祖国赢得了金牌。一九八五年,拥有5000多名职工的博山陶瓷厂年产日用陶瓷1亿多件,是中国最大的陶瓷企业,出口瓷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淄博美术陶瓷厂是生产艺术陈列瓷的专业厂。该厂生产的各种名贵瓷釉挂盘及千姿百态的雕塑品、壁画等产品,远销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淄博作为中国五大陶瓷生产基地之一,以精湛的制瓷艺术和丰富的陶瓷产品,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和贸易界人士前来参观、洽谈业务。
琉璃也是淄博的传统产品。早在元末明初,博山琉璃生产就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到清同治年间,博山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琉璃城”,生产的瓶、碗、烟壶、料珠、铺丝屏风和铺丝宫灯等产品,不仅行销全国各地,而且每年出口量达7000余担。新中国建立后,博山地区充分发挥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世世代代从事琉璃生产的手工艺人的勤劳和智慧,在继承琉璃生产传统的基础上,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和花色品种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九八五年与一九四九年相比,产量增长了20多倍,花色增加了10倍。拥有2000多职工的博山美术琉璃厂生产的近3000种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琉璃内画鼻烟壶、滴水燕鱼瓶、琉璃米珠、琉璃案头摆件,均曾获省和国家多次表彰奖励。驰名中外的内画鼻烟壶,可在不到3平方厘米的内壁上勾画出108名栩栩
如生的《水浒》人物。自一九八一年以来,有数名内画工艺师先后到美、德、法、瑞士等国进行内画技艺表演。巧夺天工的东方内画艺术,使观众叹为观止。
淄博市周村丝纺生产历史悠久,战国时代就被称为“衣裳之国”。清朝初年,周村的丝织、麻织、棉织等手工业就已具有一定规模。新中国成立以后,淄博的丝织工业得到了迅速复兴和发展。生产由手工操作逐步过渡到了机械化,形成了缫丝、丝织、印染一整套生产体系,并发展了绢纺、丝绸机械,建立了丝绸研究所、丝绸学校,使淄博的丝绸业形成了从科研到生产、从设备制造到人才培养的一个完整体系,是中国重要的丝绸生产基地之一。淄博的丝织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以直丝为主的高档产品迅速增加,花色品种近百个。其中月宫牌13370直丝和服绸,在全国丝绸实物质量评比会上被评为名牌产品。淄博丝绸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英、德、意、美、澳等国家。
淄博是一个开发较早的老矿区,明朝时期就有小煤窑开采,大规模的开采也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过去由于德、日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家的长期掠夺,煤田惨遭破坏。淄博解放后,广大矿工一边生产,一边改造,恢复、新建了一批煤井,生产水平从解放初期的年产不到200万吨发展到一九八五年的年产500万吨以上。
第三节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姜太公、齐桓公、齐威王、管仲、晏婴、孙膑、孟尝君等都曾在这里施展过自己的雄才大略。中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贾思勰在高阳郡(今临淄高阳乡)
任太守时,写成了著名的《齐民要术》。辅佐李世民建唐王朝、后被任命为宰相的房玄龄,唐朝开国大将段志玄,都是淄博临淄人。在淄博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还诞生了西汉名医淳于意、汉武帝丞相公孙弘、西晋文学家左思、唐代文学家段成式、清初天文学家薛凤祚,清代诗人王渔洋、赵执信和小说家蒲松龄。
一九八五年,淄博拥有大专院校3所,职工大学和电大分校各1所,中专11所;职工中专7所,普通中学340所,小学1643所,在校学生总数45.85万名。农村已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城市已基本普及初中教育。全市有专业科技人员3万多人,独立科研机构14处,厂办科研单位200多个。一九八五年取得科技成果146项。全市医院床位为9442张。新闻单位有淄博日报社、淄博人民广播电台、淄博电视台等。城乡拥有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6万门,电话机2.2万部,平均每万人81部。
五音戏是山东省的独有地方剧种之一。淄博市五音剧团是中国唯一保留五音戏剧种的专业演出团体。五音戏唱腔优美动听,语言生动风趣表演朴实细腻,剧目内容多以反映乡村风情的家庭伦理为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一九三五年著名艺人邓洪山(艺名鲜樱桃)率5人班到上海演唱并在上海百代公司灌制了唱片。邓洪山的精湛表演艺术,得到了梅兰芳、程砚秋等表演艺术大师的赞赏。五音戏的代表剧目有《王小赶脚》、《王二姐思夫》、《拐磨子》等。新中国建立以后,除了对部分传统剧目挖掘整理外,还新编了聊斋戏《墙头记》、现代戏《豆花飘香》等。一九八四年《豆花飘香》获山东省第二届戏剧月7项大奖。一九八五年元月二十一日,《豆花飘香》剧组到北京进行汇报演出,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赞扬。同年,山东电视台和淄博电视台联合将《豆花飘香》剧录制成戏曲片,在全国金鹰奖评选活动中获进取奖第一名。
淄博花灯,源远流长,民间传统的扮玩、杂耍艺术,久负盛名。早在清乾隆年间,博山、周村的挂灯、杂耍就名扬在外,兴盛至极。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淄博群众的文化生活日趋活跃,闹元霄的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热闹。人们用五彩的花灯、多姿的彩门、精彩的扮玩、欢乐的歌舞,一起来欢庆盛世,辞旧迎新。一九八六年的淄博元霄灯会,全市各城区、近郊和主要街道路口,扎制大型彩楼彩门110座,展出大中型群灯206组,传统宫灯、花灯、现代化彩灯万盏以上。全市城乡百人以上的民间艺术表演队伍有288支,扮演者达3.9万多人,有龙灯(舞)、旱船、芯子、高跷、狮舞、秧歌、火球、车子灯、竹马、武术、舞蹈等20多种形式。元霄灯会,既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又利用文化交流手段广交了海外朋友,宣传了淄博的经济资源优势和名优产品,扩大了淄博的影响,对振兴淄博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节 旅游事业前程似锦
淄博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既有风光秀丽的游览胜地,又有丰富灿烂的古文化遗址。“南山、北水、东古、中近”,自成体系,各具特色。八十年代以来,淄博以它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令人神往的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和中外游人来这里观光、瞻仰。
淄博东部的临淄,是举世闻名的齐国故都。虽然历尽沧桑,但仍然保存较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城内外遗址、文物历历在目,千年古冢众多。在150多座封土高大的古墓内藏有浩繁的文物,被誉为规模宏大的“地下博物馆”。以天然巨石建造的、
设计巧妙、结构独特的大型排水道口,既能排水,又可御敌,如此科学地设计和施工,在世界同时代的古城排水系统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凡驻足观赏者,无不深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叹服。在齐国故城郭城东北部今河崖头村附近发现的大规模殉马坑,东、西、北三面相连,东西各长70米,北面长75米,宽5米。坑内殉马由西南端开始,按顺时针方向成两行排列,马头向外,昂首侧卧,状作奔跑,距离均匀,井然有序。排列在最前面的5匹,颈系铜铃,呈临战前的威武姿态,气势十分雄伟、壮观。经鉴定,殉马全系战马,被处死后人工排列而成。按排列密度推算,全部殉马在600匹上下。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既反映了齐国国力的强盛,也暴露了齐国贵族的奢侈豪华。另外,还有桓公台、城墙遗址、孔子闻韶处、高如山丘的千年古冢等古文化遗址。这些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齐国故都是著名的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悠久历史和古老文明的见证。
淄博市中部的淄川区蒲家庄,是遐迩闻名的中国十七世纪著名文学家蒲松龄的诞生地。蒲松龄故居现仍维持原貌,由聊斋正房、东西厢房和南平房组成。院内苍松翠柳、花木丛丛,老藤绕屋,枝叶繁茂,清静幽雅,古色古香。蒲松龄的不朽名著《聊斋志异》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日、俄、英、法等十几种文本陈列于蒲松龄纪念馆中。聊斋正房内挂有蒲松龄七十四岁画像,两旁是大文学家郭沫若的手书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出蒲松龄故居向东约200米就是“柳泉”,相传当年蒲公在此设茶待客,听过往行人讲故事、谈鬼妖,为《聊斋志异》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蒲松龄故居是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淄博市的南部山区,有一个长达15华里的风景区。白石洞、淋漓湖、
王母池、颜文姜祠、齐长城遗址、博山溶洞等,无不使人流连忘返。博山溶洞长达1000多米,洞体迂回曲折、行如迷宫。洞内遍布钟乳、石笋,有的象飞龙,有的似游蛇,有的拔地而起,有的倾泻而下。那石花、石幔更是高低起伏、错落变化、一步一景,真可谓“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洞内有五处大厅,每厅可容数百人。全洞处处流水潺潺、空气清爽宜人,给人以幽雅神秘之感,这梦幻仙境般的地下宫殿,令人惊叹,使人向往。博山溶洞是山东省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自淄博市对外开放以来,旅游事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已经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来这里观光游览,仅一九八五年就接待中外宾客100多万人次。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将会有更多的国内外游人来这里游览、观光。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