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科学联合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42
颗粒名称: 五、社会科学联合会
分类号: K297.11
页数: 5
页码: 297-301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简称省社联)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
关键词: 山东省 群众团体 社会科学联合会

内容

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简称省社联)是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的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性群众团体,是全省社会科学各种学会、研究会的联合组织,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联系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发展社会科学事业的助手和参谋。一九六〇年八月,建立了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的筹委会,负责组建社联的筹备工作。当时,有哲学、历史、经济、教育4个学会,拥有会员1100多人。“文化大革命”中,社联筹委会被撤销,学会活动全部停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省社会科学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气氛。从一九七九年开始,经济、哲学、历史等学会相继恢复活动。一九八〇年十二月,中共山东省委决定筹建省社联。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在济南召开了山东省社会科学界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73人,主席为李书厢。
  山东省社联在中共山东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的领导关怀下,从自身性质、特点出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发挥知识密集和横向联系广泛的优势,为繁荣发展山东的社会科学事业作了大量工作。
  (一)学会组织健康发展。至一九八五年底,省社联所属学会、研究会发展到51个,拥有会员2.8万人;有11个市、地建立了社联组织,下属学会有220个,拥有会员2.5万人,初步形成了全省性的社会科学学术团体活动网络。省社联在领导和协调各学会、研究会的工作,以及组织理论队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学术交流广泛深入。自一九七九年部分学会恢复活动到一九八五年底,省社联及各学会、研究会和市、地社联共召开各种学术讨论会534次,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1368人次,提交论文9372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的论文有万篇以上。同时,不断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山东作学术报告。整个社会科学战线学术交流活动频繁,学术思想活跃,成果丰硕。这些学术活动的特点:一是通过重大纪念日,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研讨和宣传。曾先后召开了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等大型理论讨论会,深入研讨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历史经验;以及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等重大理论问题。这些活动的开展,对于全省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二是紧紧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学术探讨和理论论证活动。省、市、地社联和有关学会通过组织学习十二大文件和《邓小平文选》,对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农村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外开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理论问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这不仅从思想认识上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而且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有的已被采纳,形成了改革的出台方案,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三是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党政领导部门进行民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省社联曾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分别深入济南、烟台等地和部分企业搞调查研究,总结、推广实践经验,与所到之处的党政领导就所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决策意见和方案,受到了普遍重视和欢迎。同时,各个学会、各市地社联也都从各学科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出发,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采、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这些学术活动的广泛展开,不仅大大调动了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建性,加强了学科建设;同时使社联及各学会的活动更密切地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有力地发挥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三)科普咨询活动效益显著。山东各级社联及所属学会,把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为社会开展咨询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作法上有三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各种报告会、讲谈会、广播讲座及培训班,向各个行业、各种不同知识层次的人们,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据统计,从一九八二年至一九八五年,共举办各种学术讲座340余场,听众达5.7万人次;举办各种报告会187场,听众达15万人次;举办各种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各类人员4.5万人次。这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业务素质,加快两个文明建设,起了重要作用。另一种是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编写出版各种社会科学通俗读物。至一九八五年,仅省社联组织编辑的科普读物就有15种,发行达50万册。其中,《伟大的祖国》、《可爱的山东》、《欣欣向荣的新山东》、《论理想、道德、文化、纪律》、《蓬勃发展的山东社会科学》、《威武雄壮的抗战八年》等,都是实用性较强、深受群众欢迎的科普读物。第三种形式是开展咨询服务活动。山东省企业管理协会,省、市会计学会、法学会等学术团体,围绕企业发展规划、经营管理、经济法等问题,深入现场,进行咨询服务,使一些生产不景气的企业起死回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上述活动,既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广泛普及,使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又有利于专业人员找准课题,有的放矢地进行科研活动。
  (四)开展评奖活动,促进社科事业的发展。山东省社联根据一九八二年中央48号文件关于奖励优秀社会科学成果的精神,分别于一九八三、一九八五两年,认真组织了两次全省性的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第一次,从一九八一年七月至一九八三年六月间所发表的2500项科研成果中,评出优秀成果170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54项;三等奖106项。第二次,从一九八三年七月至一九八五年六月间所发表的5956项科研成果中,评出优秀成果211项,其中一等奖10项;二等奖59项;三等奖142项。一九八四年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之际,山东省社联还授予19位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治学严谨、德高望重的老专家、学者,以“优秀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他们是:王众音、李书厢、蒋捷夫、孟方、吴富恒、张维华、郑鹤声、王仲荦、萧涤非、殷孟伦、高兰、孙昌熙、关德栋、薛绥之、殷焕先、田仲济、冯中一、刘祚昌、严薇青。这些评比表彰活动,大大激发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热情,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