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人民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6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人民政协
分类号: D628
页数: 9
页码: 249-257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人民政协、省及各级政协的建立与发展、各级政协的历史作用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人民政协

内容

一、省及各级政协的建立与发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简称山东省政协)建立于一九五五年一月。
  山东省政协的前身,叫“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一九五〇年三月八日至十六日,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济南隆重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组成人员。会后不久,“山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在一九五四年九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部新宪法颁布之前,它代行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根据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的有关规定,山东省政协于一九五五年一月七日正式成立。这一届委员会共有委员173名,代表中国共产党(简称中共)、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简称无党派)、九三学社、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简称青年团)、山东省总工会(简称工会)、农民、山东省妇女联合会(简称妇联)、山东省青年联合会(简称青联)、山东省合作社(简称合作社)、山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科学技术界(简称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医药卫生界、少数民族、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归国华侨、宗教界、特别邀请人士(简称特邀)等22个界别,任期从一九五五年一月七日至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一日。
  山东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共有委员425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学社、无党派、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农工)、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界、特邀等25个界别,任期从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一日至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
  山东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共有委员448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九三学社、无党派、农工、民进、共青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合作社、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和平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华侨、宗教界、特邀等25个界别,任期从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七日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六日。其中,自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因发生“文化大革命”政协工作陷于瘫痪状态。
  山东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共有委员579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进、农工、九三学社、共青团、工会、贫下中农协会、妇联、青联、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归国华侨、宗教界、特邀等25个界别,任期从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六日至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
  山东省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共有委员676名,代表中共、民革、民盟、民建、无党派、民进、农工、九三学社、共青团、工会、农民、妇联、青联、工商联、文艺界、科技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团体、少数民族、归国华侨、台湾同胞联谊会、宗教界、特邀等26个界别,任期从一九八三年四月十八日至一九八八年初(根据章程规定,每届任期五年)。此届委员会主要工作机构:常务委员会、市、县政协组织,建立于“文化大革命”前的有47个,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共5000人。“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地的政协工作都陷于瘫痪状态。自一九七七年起,各地开始恢复建立政协组织,截至一九八五年底,全省146个市、县(区)已全部恢复建立了政协组织,连同省政协委员共有21719人,比“文化大革命”前增长了两倍多。政协委员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比例占委员总数的61%,教育界、科技界委员的比例明显增长,委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委员的联系面和团结面不断扩大,体现了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二、各级政协的历史作用
  从一九五〇年至一九五四年,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协助政府联系人民、推动各项运动、开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一是在抗美援朝期间,省政协及市、县
  政协协助政府,动员和组织全省人民开展爱国增产节约运动,超额完成了增产捐献一个空军师飞机的计划,有力地支援了朝鲜前线的反侵略斗争;二是在协助政府完成土地改革方面,参与制定了《山东省土地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协同各方面组织了“农村土改参观团”、“农村访问团”,鼓励农民进行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斗争;三是在镇压反革命斗争中,广泛组织各界人士进行学习,提高他们的认识,发挥他们的作用;四是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及时发出通告,号召各界人士协助政府搞好这一运动,并结合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改造的学习;五是协助各民主党派在山东建立地方组织,并组织和推动各民主党派参加各项革命运动和国家建设。同时,协同有关方面成立了山东省民主党派干部教育委员会,举办了民主党派干部训练班,培养了工作骨干。
  从一九五五年至一九七七年,省政协经历了三届委员会,换届两次。
  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共举行全体会议3次,常委会议21次。这些会议对共产党和国家的重要方针、任务和本省政治生活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地协商和讨论。省政协各工作组活动148次,提出建议295件,对各方面的工作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帮助工商界和知识界人士进行自我改造,省政协还组织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此外,省政协还组织了8次参观视察活动,参加的委员615人次。
  省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共举行全体会议4次,常委会议17次。这些会议对国民经济调整问题、农业生产问题、生产救灾问题、增产节约问题、爱国卫生问题、基层选举问题,以及省政协三届委员会人选问题,进行了充分地协商讨论。其间,省政协还组织驻济南的常委、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知识界和工商界人士举行报
  告会和座谈会21次,听取并讨论了有关经济形势问题、各行各业支援农业问题、压缩棉布供应问题、精减城市职工问题、压缩城镇人口问题、区划调整问题等报告;并两次组织100余位委员到灾区进行视察访问。各工作组组织活动28次。
  一九五九年九月,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正式成立,下设政治、经济、军事、文教4个史料征集研究小组,广泛开展了从晚清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这一时期的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共征集各种史料达229万字。
  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共举行全体会议3次,常委会议9次。通过这些会议.以及参加全省组织的各种小型会议、短期脱产集中学习、离职到政治学校学习和经常性的业余学习等多种形式,使3.6万余人及时了解了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受到了社会主义教育,促进了各界人士思想觉悟的不断提高。此间,省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在继续广泛征集史料的同时,编辑出版了二、三、四辑《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三、新时期的人民政协工作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是:(1)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国内阶级状况的变化,统一战线的阶级结构成分和内部关系也有了相应的变化。爱国统一战线已经由原来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转变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既包括各种劳动者之间的联盟,也包括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2)工作范围逐步扩大。从联系的对象看,比以前多了,联系的渠道也越来越广了;从工作任务
  看,既包括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也包括了人民生活的一些重大问题。(3)工作重点转移了。进入八十年代以后,人民政协工作的重点是以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总目标,团结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积极推动“一国两制”的实施,为统一祖国服务;发扬爱国的传统和智力优势,为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服务;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派合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服务,并使这三者密切配合,互相促进。
  这一时期,省政协经历了两届委员会,换届一次。省政协第四届委员会共举行全体会议5次,常委会议22次,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5次,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次。政协第五届山东省委员会共举行全体会议3次,常委会议13次,列席省人民代表大会3次。通过这些会议,围绕揭批林彪、“四人帮”,拨乱反正,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实行改革与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一国两制”、促进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充分地政治协商。在此期间,委员们还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通过提案的形式,对政府各方面的工作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两届委员会共收到委员提案2373件,内容主要涉及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民主与法制建设,
  落实政策,城市规划以及交通等方面。这些提案转到有关部门后,受到普遍重视,并且做到了件件有答复。通过组织委员开展参观考察、专题调查、科学论证、咨询服务等活动,政协委员的人才智力优势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促进了全省的两个文明建设。如:省政协科技组和经济建设组于一九八三年十一月组织委员对烟台合成革厂、石臼港和齐鲁乙烯等重点工程考察后,提出了具体建议,有效地加快了这些工程的建设步伐。省政协科技组通过组织专家考察论证,提出了关于恢复济南泉水的建议,为恢复泉城名胜做出了贡献。他们对建设泰山索道提出的修改方案,被有关部门采纳,较之原方案既节省人力物力,又有利于泰山地理风貌的保护,受到普遍称赞。省政协文化组对全省文物保护和曲阜文化古城建设考察后,提出的一些建议,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省政协还帮助各民主党派开展了社会办学、咨询服务、智力支边等活动,为四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这期间,省政协及各市、县政协坚持不懈地抓了落实政协委员政策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一九八五年底,驻山东的5名全国政协委员的政策问题已全部落实;92名省政协委员的政策问题也已基本解决;市、县(区)政协委员的政策问题已落实94%。这项工作的基本完成,不仅调动了委员们的积极性,而且在社会上以至在海外产生了很好的政治影响。
  省政协的文史资料研究工作,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
  方针,按照征集、编辑工作向系统化、专题化发展的要求,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出书数量与质量都有所提高。八年中,编辑出版了14本书,其中包括与全国政协文史委员会合编的《张自忠》、《韩复榘》、《徐州会战》等文史专辑。文史书刊的发行数量逐年增多。
  自一九八四年起,省政协通过召开会议、下基层调查研究、请省委批转文件等方式,加强了对市、县政协的联系和指导。一九八四年召开了全省市、县政协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推动了各级政协进一步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一九八五年召开了全省各界人士为四化服务经验交流会,进一步调动了各界人士报效祖国、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上述工作,对于开拓政协工作的新领域,逐步实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制度化、经常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政协工作的发展变化,除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外,对新时期政协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提高,突出表现是:第一,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在指导思想上,注重了发挥主要职能作用;在协商的内容方面,注意了集中精力抓大事议大事;在协商的形式方面,注重了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政治协商。不少市、县做到了协商在决策之前,监督在实施之中。第二,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取得新成绩。各级政协主要是通过各委员会、工作组组织政协委员中有影响、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广泛开展实地考察、专题调查、科学论证、咨询服务、社会办学、智力支边、撰写文史资料等活动,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发挥了人才智力优势,收到了好的社会效果。第三,人民政协工作正在从城市向乡镇延伸,从国内向海外扩展。各级政协本着求实创新的精神,不断开拓政
  协工作的新领域。大部分县、市政协在乡镇建立了委员联络小组或委员学习小组,扩大了联系和影响;面对统一战线出现的新格局,各级政协运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中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和海外联系的特点,努力开展统一祖国工作,对于推进“一国两制”的实施,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