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68
颗粒名称: 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分类号: G812.4
页数: 3
页码: 168-170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山东省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指导下,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群众体育 蓬勃发展

内容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指导下,近代体育、传统体育、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幼儿体育、伤残人体育、医疗保健体育等百花盛开,体育运动项目由解放前的十几项,发展到40多项。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里,各类比赛繁花似锦,活跃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仅一九八五年,全省就举办了乡以上各种各样体育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运动比赛6743次,有240多万人参加了比赛活动。做操、打拳和跑步活动在广大城乡已蔚然成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省总人口的30%。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卫生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体质不断增强,山东省人均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一九八五年的71.72岁。
  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体育已从城市学校的狭小圈子中解放出来,普及全省各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认真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成立体育代表队,举行春秋两季学校运动会已形成制度。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仅一九八五年就有289万多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城镇,各级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体育代表队、体育锻炼小组纷纷建立,成千上万的职工活跃在运动场上。如青岛市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人口的54%,有职工足球队1000多个,被国家定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该市与烟台市芝罘区、掖县一起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体育活动越来越深受农民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山东省8.7万多个自然村,建立了6.6万多个“青年之家”,大都有体育场地设施。农民群众以青年之家为阵地,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全省涌现了掖县、滕县、莱西、昌乐等一批全国、全省体育先进县。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一九八四年以后,山东体育全面走向社会,行业系统、单位、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兴建体育设施,举办体育比赛,揭开了体育社会化的新篇章。一九八四年,济南市王舍人庄农民集资兴建了文化体育中心,承担了一九八五年全国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场地任务,分别被评为一九八四年全国10大新闻和一九八五年全国10大体育新闻之一。淄博市河南村农民举办了全国象棋大师、特级大师邀请赛,气魄之大,级别之高,闻名全国。青岛市农民兴办的新兴农工商公司和个体户建立的博兴俱乐部,开办了儿童足球学校和青少年足球队。郓城县南关居委会筹资办起了宋江育英武术学校,招收了11个省、市的382名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全省群众自办的武术社、馆和体育辅导站等,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仅菏泽地区群众自办的武术社(点)即达850多个。
  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深入发展,开出了灿烂的花朵。一九八二年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山东代表团获甲组和乙组两个团体总分第三名。一九八五年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山东代表团夺得21枚金牌、14枚银牌、15枚铜牌。金牌数居全国首位,并获得田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有三个队被评为精神文明队。在同年举行的首届全国农民田径运动会上,山东代表队获得5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国第一名,并被评为精神文明队。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