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体育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6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体育运动
分类号:
G812.4
页数:
13
页码:
167-179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难问津体育,体育活动和比赛成了剥削阶级玩乐和寻求刺激的工具,体育运动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体育
运动
内容
山东省体育运动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便有击技、投壶、举重、射御、蹴鞠、游水等体育活动。武术和民间娱乐性体育活动,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群众习武之风盛行,拳种流派繁多,素有“武术之乡”的美称,是中华武术发源地之一。但是,旧中国政府腐败无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很难问津体育,体育活动和比赛成了剥削阶级玩乐和寻求刺激的工具。
新中国诞生以后,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改善民族的健康水平,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了议事日程。特别是一九八四年以来,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体育工作的领导,提出了“一年初开局面,四年卓有成效,十年全面振兴”山东体育的奋斗目标,动员全省人民和各方面的力量发展山东体育事业,为中华体育的腾飞,为四化大业做贡献。全省体育战线遵照“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振兴中华、为国争光”的指导思想,执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积极地组织千百万人民群众踊跃参加体育活动,使体育以前所未有的活力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开拓了山东体育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提高了全省人民的健康水平。
一、体育队伍日益壮大
在旧中国,山东既没有统管体育的部门,也没有统一的省体育队伍。新中国建立后,山东省政府于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设立了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各市(地)、县也相继建立体育运动委员会,负责统一领导,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的体育工作。
一九五二年十月成立了全省性的群众体育组织——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山东省分会,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任分会主席。省体育分会致力于团结全省体育工作者,广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经过三十六年的努力,已建立起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武术、举重、射箭、射击、航空、棋类、信鸽、船艇、航海等16个项目的全省性单项运动协会;建立了“火车头”(铁路系统)、“银鹰”(银行系统)、“高校”(高等院校)等产业、行业体育协会和山东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在市(地)、县建立了一批地方体育分会和单项运动协会;在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一大批基层体育协会。一九八四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山东省分会和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山东省分会,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学术研究和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随着全省体育组织机构的不断建立和健全,体育队伍逐步发展壮大。五十年代初,山东仅有省体委十几名专职体育工作者;一九八五年全省体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已发展到5398人。一九五六年建立省优秀运动队时,仅有4个运动项目和几十名优秀运动员,一九八五年已发展到38个项目和714名优秀运动员;并拥有1322名专职教练员,其中高级教练员6名,一级教练员204名;拥有等级裁判员5500多人,其中国际裁判员3名,国家级裁判员76名,一级裁判员512名。
二、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在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的原则指导下,近代体育、传统体育、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民族体育、老年人体育、幼儿体育、伤残人体育、医疗保健体育等百花盛开,体育运动项目由解放前的十几项,发展到40多项。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里,各类比赛繁花似锦,活
跃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仅一九八五年,全省就举办了乡以上各种各样体育运动会和单项体育运动比赛6743次,有240多万人参加了比赛活动。做操、打拳和跑步活动在广大城乡已蔚然成风,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省总人口的30%。由于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以及卫生事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改善和提高,人民的体质不断增强,山东省人均寿命已由解放前的35岁提高到一九八五年的71.72岁。
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体育已从城市学校的狭小圈子中解放出来,普及全省各地,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全省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认真开展“两课、两操、两活动”,成立体育代表队,举行春秋两季学校运动会已形成制度。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仅一九八五年就有289万多人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在城镇,各级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体育代表队、体育锻炼小组纷纷建立,成千上万的职工活跃在运动场上。如青岛市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市人口的54%,有职工足球队1000多个,被国家定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城市之一。该市与烟台市芝罘区、掖县一起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田径之乡”。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体育活动越来越深受农民的喜爱,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山东省8.7万多个自然村,建立了6.6万多个“青年之家”,大都有体育场地设施。农民群众以青年之家为阵地,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比赛。全省涌现了掖县、滕县、莱西、昌乐等一批全国、全省体育先进县。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一九八四年以后,山东体育全面走向社会,行业系统、单位、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兴建体育设施,举办体育比赛,揭开了体育社会化的新篇章。一九八四年,济南市王舍人庄农民集资兴建了文化
体育中心,承担了一九八五年全国首届农民田径运动会场地任务,分别被评为一九八四年全国10大新闻和一九八五年全国10大体育新闻之一。淄博市河南村农民举办了全国象棋大师、特级大师邀请赛,气魄之大,级别之高,闻名全国。青岛市农民兴办的新兴农工商公司和个体户建立的博兴俱乐部,开办了儿童足球学校和青少年足球队。郓城县南关居委会筹资办起了宋江育英武术学校,招收了11个省、市的382名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全省群众自办的武术社、馆和体育辅导站等,如雨后春笋,星罗棋布。仅菏泽地区群众自办的武术社(点)即达850多个。
群众性体育运动的深入发展,开出了灿烂的花朵。一九八二年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山东代表团获甲组和乙组两个团体总分第三名。一九八五年第二届全国工人运动会,山东代表团夺得21枚金牌、14枚银牌、15枚铜牌。金牌数居全国首位,并获得田径女子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团体总分第二名,有三个队被评为精神文明队。在同年举行的首届全国农民田径运动会上,山东代表队获得5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国第一名,并被评为精神文明队。
三、业余训练成绩优异
业余体育训练部门肩负着选才、训练和向优秀运动队、高等院校、社会各部门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及体育骨干的重任,是培养体育人才的摇篮。各级体委十分重视和关心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业余体育训练有了飞跃的发展,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在开拓前进中的业余体育训练工作中,确立了“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指导思想,形成了适合山东情况的学校体育代表队—传统项目学校一青少年业余体校—重点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层层衔接的
宝塔形训练网络。一九八五年,全省有传统项目学校1180所,在校学生35万多人;青少年业余体校123所,在校学生1.3万人;重点业余体校23所;体育运动学校11所,在校学生500多人。
山东的体育业余训练,经历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体育系统和烟台市先进单位的烟台市芝罘区青少年业余体校,一九五六年建校时仅有3名教练员,校舍是30余间民房,以及一些简陋不堪的训练器材。在创业道路上,师生们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勤恳工作,知难而进。他们自己动手修建训练场地,修补训练器材和服装,先后盖起了1000多平方米的4层教学办公楼,将市食品厂的旧食堂改建成乒乓球训练房,把市城建局维修汽车的旧车间改建成体操练习房。仅一九八三年上半年,师生就自已动手修建了5个篮球场,平整了田径场,埋设了10根8米长的水泥杆,架起了两个排球场的挡网,粉刷油漆了教学楼的墙壁和栏杆,植树、栽花绿化校园,美化了环境。一九八五年,该校已发展到拥有50多名教职工、500多名学生,设有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武术等7个运动项目的青少年业余体校。自建校以来,先后向国家队,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等优秀运动队输送了近300名运动员,为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培养了2万多名体育骨干。其中有创造亚洲女子标枪纪录的唐国丽,创造3000米障碍全国纪录的王赞奎,原国家男篮神投手王德礼,以及曾获世界中学生锦标赛女排、男篮冠军的主力队员等。三十六年来,山东省业余体育训练网先后向国家队、省、自治区、直辖市、解放军和各行各业的优秀运动队输送了千余名优秀运动员。其中有近百人进入国家队,如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的郑凤荣,夺得世界10公里竞走冠军的关平,超过和平世界女子手枪慢加速
射纪录的高建敏,刷新亚洲100公斤挺举纪录的马文广等著名运动员。
在业余体育训练摇篮里迅速成长的山东青少年,在国内外比赛中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好成绩。一九五六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一九五八年又夺得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团体桂冠。一九八〇年,山东省中学生女子排球队经过顽强拼搏,荣获第九届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同年于意大利举行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山东5名中学生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打破了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女子铅球纪录,夺得3枚银牌、1枚铜牌,为祖国争了光。一九八二年,山东省中学生男子排球队团结战斗,夺取了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冠军。同年举行的第二届全国中学生运动会上,山东代表团有2人打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女子标枪纪录,获得10枚金牌,8枚银牌,9枚铜牌,再创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九八五年首届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山东代表团获18枚金牌、17枚银牌、13枚铜牌,金牌数和团体总分列全国第六位,并夺得男、女甲组2个田径团体总分第一名。有5个队次被评为精神文明队,山东代表团被评为精神文明代表团,获得了运动成绩、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此处为插图(图18 曾打破世界女子跳高纪录的郑凤荣)=]
四、奋勇拼搏,为国争光
旧中国的山东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很低,曾打破全国女子跳高
纪录的朱天真,其成绩仅为1.35米。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的优秀运动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勤学苦练基本功,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赛场上夺金牌,创纪录,为社会主义祖国和山东人民赢得了荣誉。
田径运动号称体育运动之母,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山东省历来重视田径运动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队伍。一九五七年,田径健儿就全部刷新了解放前省田径运动的各项最高纪录。身高1.70米的著名田径运动健将郑凤荣,以1.77米的优异成绩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麦克丹尼尔保持的1.76米的世界女子跳高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女选手和田径运动员,反映了山东田径运动的飞跃发展。
一九五九年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山东省有399名运动员参加了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体操、举重、武术、航海、击剑、射击等34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获得18枚金牌、19枚银牌、12枚铜牌,有23人打破32项全国纪录,涌现出三级跳远选手田兆钟、链球选手毕洪福、五项全能选手王福荣、铁饼选手孙久远、跳高选手史洪范、中跑选手李忠林等一批破纪录、夺金牌的全国田径名将。一九六五年第二届全国运动会,山东有240名选手参加了田径、游泳、足球、飞机跳伞、射箭等16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14枚、银牌13枚、铜牌11枚,有17人打破13项全国纪录,山东女子排球队获得第三名。在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五年,山东的刘加林、孙庆瑞、张麦兰、张爱玉等10名飞机跳伞运动员,分别打破了男子1000米、600米和女子1500米、1000米、600米的9人、6人和3人集体定点的世界纪录。一九七五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山东有247人参加了13个项目的比赛,获得金牌11枚、银牌8枚、铜牌8枚,有1人平1项世界纪录,9人
打破11项全国纪录。
粉碎“四人帮”以后,山东体育重新崛起。在一九七九年举行的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上,山东省340名体育健儿参加了田径、游泳、足球、举重、射击等17个项目的角逐,获得21枚金牌、14枚银牌、12枚铜牌,有1人平1项世界纪录,3人打破4项亚洲纪录,11人、1队打破15项全国纪录。在比赛中,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获得者、著名射击运动员高建敏,沉着果断,敢打敢拼,以592环的优异成绩平了女子手枪慢加速射的世界纪录,并与解放军队的董湘毅、杜宁生一起,超过了这个项目的团体世界纪录。山东足球队勇猛顽强,奋力拼搏,以凌厉的攻势,挫群雄,克劲旅,夺得全运会足球冠军,荣获国家体委授予的“勇攀高峰运动队”光荣称号。田径运动员崔洪军为山东又一次夺得全运会男子跳高金牌,李素兰继一九七七年、一九七八年连创女子400米栏全国纪录后,又在预赛中成为中国第一个突破400米栏一分大关的选手,再创全国纪录。举重队马文广和杨怀庆等运动员团结一致,艰苦奋战,夺得7枚金牌,打破3项亚洲纪录和6项全国纪录。
一九八〇年至一九八二年,山东体育健儿在国内外赛坛上还取得了一些好成绩。高建敏在中国、美国、埃及三国友军射击赛上,以593环的成绩再次超过女子手枪慢加速射世界纪录;崔云美和王赞奎在全国比赛中,分别创造了女子3000米、男子3000米障碍的全国纪录。唐国丽创造了亚洲女子标枪纪录;省足球队蝉联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全国甲级联赛的亚军;举重健将马文广在第三十五届和第三十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第十三届亚洲举重锦标赛上,多次打破90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的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高建敏获第四十三届世界射击锦标赛银牌。
一九八三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山东由于工作
中的失误,以及部分运动项目发展缓慢等种种原因,只获得4枚金牌、10枚银牌、12枚铜牌,2人打破3项全国纪录。山东体育代表队在第五届全运会的失利,引起了全省人民的深切关注。一九八四年四月,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召开了全省体育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一年初开局面,四年卓有成效,十年全面振兴”山东体育的奋斗目标,并召开了山东省体育战线表彰大会,对建国三十五年来为发展全国、全省体育事业做出了显著贡献的323名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工作者和49个体育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奖励,深深地激发了山东体育战线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拼搏精神。山东省各地、各部门、各行各业也都加快了体育工作的步伐,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体育运动。
一九八三年,山东运动员焦云香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中获得女子铁饼冠军;关平在挪威卑尔根市举行的竞走世界杯赛中,与兄弟省2名运动员组成中国女子竞走队,经过顽强争夺,以132分获女子10公里竞走团体冠军,为中国在世界田径大赛中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五年,山东运动员在国内外重要比赛中,有4人7次打破、超过5项世界纪录或世界最好成绩,有4人9次打破5项亚洲纪录,有23人50次打破全国纪录。其中,马文广在全国举重锦标赛中,打破100公斤级挺举和总成绩2项亚洲纪录。张秀云在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中打破了女子3000米亚洲纪录。航海模型运动员孙志业、王作宏、王毅在一九八五年全国航模优秀选手赛上,分别超过男子F1—V15级、F1—V3.5级、F1—V6.5级的世界纪录。优秀女子铅球选手丛玉珍在北京国际田径赛等比赛中,分别以18.47米和18.93米的成绩,2次打破并创造了亚洲女子铅球纪录。射箭运动员马湘君在全国锦标赛上,9次
打破8项个人和团体全国纪录,获得7枚金牌。田径名将关平在第四届世界杯竞走赛中,再次和队友夺得10公里的团体世界冠军,并获得个人赛的银牌。一九八四年在丹麦哥本哈根第二十八届普西耶克斯国际竞走赛中,她以21分57秒创女子5公里竞走世界最好成绩;一九八五年在全国竞走比赛中,又超过女子10公里公路竞走的世界最好成绩。两年中,山东有6人在国际和全国体育比赛中被评为最佳运动员,其中关平、丛玉珍被评为一九八五年全国田径“十佳”运动员。
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省有17人16次打破、超过14项世界纪录或世界最好成绩,有1人2次平1项世界纪录,有19名运动员、教练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为中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攀登世界体育高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五、体育教育、科研、外事发展迅速
在旧中国,山东的体育教育十分薄弱,体育科研和外事活动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教育和体育事业的发展,山东的体育教育、科研和外事活动越来越得到重视,其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一九五〇年,山东师范学院(现为师范大学)设立了体育系,培养体育师资和体育工作者。三十多年来,该系有1300多名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一九五六年,山东成立了第一所体育专业学校——济南体育学校。一九五八年,山东师范学院体育系和省体育学校合并,建立了山东省第一所体育高等学府——山东体育学院。该院设立了体育系、运动系和专科班,为全省培养体育师资、教练员、优秀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一九六二年该院曾停办,一九七八年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并于一九七九年开始招收体育系、运动系本科生和干部、教练员进修的专科班学生。一九八四年以
来,各市、地先后建立了11所体育运动学校。一九八五年,山东省优秀运动员集训队改办成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一九八五年,全省有高等体育院校2所,高等师范院校体育系12个,中等师范学校体育班30个,体育运动学校12所,在校学生达到2900多人,每年约有600余名毕业生。
一九七八年,山东省建立了第一个体育科研机构——山东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内设运动训练、情报资料、运动医学等研究室。该所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协力合作,积极开展科研,为体育训练、比赛服务。这个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山东省青少年、儿童体质调查论文集》,获得省科委二等奖,其中一篇论文获国家体委一等奖。随着体育运动社会化的深入发展,群众性体育科研活动也在全省逐步展开。有关单位先后研制出简易乒乓球发射器,儿童组合式游泳池,非循环式游泳池池水净化设施,以及适合运动员的饮料“健力敏”等。
新中国建立以来,山东的运动员多次出国访问和比赛,足迹遍及世界五大洲。山东省武术运动员曾跟随周恩来总理出国访问,为增进中国人民和运动员同世界各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的友谊,交流体育技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山东体育外事工作日趋活跃。一九七九年举办了6个国家参加的国际体操邀请赛;一九八一年举办了6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女篮邀请赛;一九八二年在青岛举办了国际曲棍球友好邀请赛。一九八三年以来,山东省体操、武术、举重、田径、射箭、排球、乒乓球、帆板、帆船、射击、跳伞、摩托车、无线电测向、篮球、足球、航海模型等十几个项目的运动员307人次,到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访问和比赛,并向许多国家和地区派出了教练员。山东还先后接待了现代五项联合会主席和30
多个国家与地区的体育代表团体70批903人次来山东进行访问和比赛。山东体育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增强了对外宣传,扩大了山东在国外的影响,提高了中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六、加快建设体育设施
新中国建立初期,山东的体育设施十分落后,全省仅有健身房1座,体育场2处,游泳池3个,运动场4处。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全省体育设施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其建设速度比较缓慢。五十年代后期规划的省体育中心,到七十年代中期仅建成一个质量很差的游泳池。粉碎“四人帮”以后,伴随着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体育设施的建设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九七九年,在济南市风景秀丽的英雄山下,建起了雄伟壮丽、具有现代化设备的、能容纳8000多名观众的山东体育馆。该馆可进行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武术、摔跤、柔道等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一九八五年,全省人民群众踊跃集资6800万元兴建体育设施。其中3000万元用于建设占地500亩的省体育中心,包括容纳2000多名观众的、能进行游泳、跳水训练和比赛的游泳馆,容纳5万名观众的大型现代化体育场,以及训练馆、运动员接待大楼、省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等其他设施。这样,由山东体育馆、游泳馆、体育场、综合训练馆、运动员接待大楼、省老年人体育活动中心及旱冰场等组成的山东省体育中心,与济南市和附近市、地体育设施配套,将能承办全国运动会和大型的重要国际体育比赛。
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社会化的原则指导下,山东省已改变了过去由国家包揽投资建设的状况,出现了产业、集体、企业等兴建体育场、馆、池等的新气象。一九八四年济南市王舍人庄农民投资350万元,兴建了占地150亩的体育场、篮球场、乒乓球室
等文体活动中心。牟平县在养马岛修建了大型赛马场。胶县兴建了包括体育场、射击场、体育馆、游泳池等在内的县体育中心。邹县南关农民建起了长50米、宽25米的标准游泳池。莱西县动员机关干部、学校师生、厂矿企事业职工参加义务劳动,在全县建成各种体育运动场地810个,基本上达到县、乡有体育中心,村村有体育活动场所。胜利油田修建了7个体育馆和游泳池(馆)。齐鲁石油化学总公司规划了体育场的建设,并建起了高质量的游泳池等一批体育设施。莱芜钢铁厂兴建了体育场。山东省有6个县达到了全国体育先进县的场地设施标准,建起了两场(400米的田径运动场、带看台的灯光篮球场)、一池(游泳池)、一房(体育馆或训练房)。
到一九八五年,山东省有青岛、威海两处体育训练基地;全省总计有体育馆13个,体育场22个,游泳池(馆)33个,田径运动场2415个;有健身房、球类房、乒乓球房等151座;有灯光篮球场65个,排球场1108个,篮球场16348个,羽毛球场37个,射击场7个,航空运动飞机场3个,水上运动场1处,旱冰场14个,射箭场1个,跳伞塔1座,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这些体育场地设施为全省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阵地,为全面振兴山东体育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