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三、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65
颗粒名称:
三、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分类号:
D923.97
页数:
3
页码:
165-167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们精神面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计划生育
显著成效
内容
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们精神面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大力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有所提高,早婚现象正在逐步改变。据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山东省妇女五十年代平均初婚年龄为19.46岁,六十年代为19.8岁,七十年代为22.8岁,一九八二年为23.49岁。从妇女生育率来看,已逐步降至较低水平。山东省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即每对夫妇平均生育胎次率)五十年代为5.43,六十年代为5.24,七十年代为3.45,一九八二年为2.03,一九八五年为1.7,已达到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2.0的平均水平,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4.6的平均水平。
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较好地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而且促进了移风易俗,更新了人们的生育观念。在孔孟之乡的山东农村,几千年来“男尊女卑”、“早结婚,早得贵子”、“多福多寿多男子”的旧传统观念正在逐步改变,晚婚、计划生育、少生、优生、优育形成了新的文明的社会风尚。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为许多青年夫妇的愿望。一九八五年,山东省已有321万对夫妇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人们新的生育观念的形成,是计划生育工作呈现新局面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人们已普遍意识到多子女的大家庭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不利因素。城乡居民“四
世同堂”“儿孙满堂”的大户人家已寥寥无几。城乡家庭结构正逐渐趋向小家庭发展,一般户是一对夫妻加1个孩子或2个孩子的3人或4人家庭。据全省第三次人口普查,一九八二年全省总户数为17390221户,总人口74419152人。其中家庭户17335083户,72111815人,平均每户4.16人;集体户55138户,2307337人。在家庭户中,城市家庭户2125215户,平均每户3.8人,县以下家庭户15209868户,平均每户4.2人。
全省人口有效地控制,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山东省年出生人数由全面开展计划生育前的一九七〇年的216万人,到一九八〇年降为年出生116万人,出生率由一九七〇年33.89%,下降到一九八五年15.10‰,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6.55‰下降到9.28‰。从一九七一年至一九八五年,全省累计少生1136万人,相当于少增加20个50万左右中等县的人口。少生这些人,按平均每人年消费粮食200公斤计算,每年可减少消费粮食22.7亿多公斤;按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基金平均每人每年360元计算,一年就可减少消费开支40.89亿余元;按城乡每个儿童抚育到16岁计算,可减少抚育费654亿余元。至于在教育、住房、交通、医疗卫生、就业等方面,都会大大减轻社会的压力,显示了计划生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巨大作用。
山东省人口得到有效的控制,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这一重要成就,受到国家的肯定,也得到国际计划生育组织的公认和赞扬。但是也应看到,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由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初生育高峰间出生的人将陆续进入婚期,全省面临着一个长达十余年新的人口出生期,控制人口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必须从各方面继续加强工作,继续提倡晚婚晚育、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严禁生育超计划,才能做到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