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调节货币流通,保持货币稳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521
颗粒名称: 三、调节货币流通,保持货币稳定
分类号: F832.7
页数: 4
页码: 70-73
摘要: 本篇记述了山东省货币流通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标志。市场货币多少,流通是否正常,调节货币流通,保持货币稳定的情况。
关键词: 山东省 调节流通 保持稳定

内容

货币流通是反映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综合性标志。市场货币多少,流通是否正常,与生产发展,经济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息息相关。山东省人口多,经济比较发达,货币发行和流通的规模也比较大。因此,有计划地调节货币流通,保持市场货币稳定,是金融部门肩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三十多年来,银行根据国家各个时期的经济建设任务,执行稳定货币的方针,坚持按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投放货币,保持了全省市场货币流通的基本正常和稳定。
  山东省是全国最早组建人民银行机构和发行人民币的省份之一。解放初期,银行的首要任务是消除国民党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通货膨胀,稳定金融市场。当时山东境内各种解放区货币和人民币混合流通,大量伪币尚未肃清,物价上涨,纸币贬值,投机盛行。银行一方面迅速收回各解放区发行的地方币,一律使用人民币;一方面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限期清兑伪币,打击金融投机活动。通过这些措施,人民币开始占领市场,金融市场逐步趋向稳定。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从一九五〇年三月开始全省物价水平回落,结束了解放前长达十二年之久的严重通货膨胀局面,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据一九五二年测算,全省市场货币流通量达到2.62亿元,比一九五一年六月末的5338万元增长3.9倍。其根本原因就是人民币下乡,以商品货币交换代替了物物交换,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流通的扩大。
  从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七八年,山东省多数年份是从市场回笼货币,少数年份是向市场投放货币。这期间累计净回笼货币12.5亿元。由于山东农副产品和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品流向外地较多,这个期间由省外流进货币22亿多元。据一九七八年底测算,全省市场货币流通量达到12.2亿元,是一九五二年的4.7倍。这个期间,山东省除“二五”时期和“文化大革命”中的前几年以外,多数年份的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正常和基本正常的。出现问题较大的是“大跃进”那几年,由于经济比例失调,货币投放敞开了口子,市场货币流通量由一九五七年的2.7亿元猛增到一九六一年的5.1亿元,增长0.9倍。同一时期的货币流通量与商品零售额的比例由1∶10.4降到1∶6.5;与商品库存的比例由1∶6.5降到1∶3.6。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流通的需要。结果是商品奇缺,物价猛涨,人民深受其害。“文化大革命”期间货币流通也不正常,一方面是经济萎缩下的货币投放不足,一方面是商品严重短缺,众多的商品实行凭票配给,实质上是隐蔽着通货膨胀。这些历史的教训,应当认真汲取。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和发展,给山东省货币流通带来深刻影响。突出变化是,货币收支规模扩大,投放量大幅度增加。全省货币由过去净回笼变为净投放,由省际间流入变为流出。一九八五年全省的市场货币量达到85.5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6倍。(见表37)
  山东省市场货币流通量大量增加,从总体上讲是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各项经济政策取得重大成果的反映,是全省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客观标志。一九八五年与一九七八年相比,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85.5%,农副产品商品率由31.3%上升到55.7%,国家收购农副产品总值增长2.5倍,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6倍。生产和流通的扩大,是市场货币流通量增加较快的经济前提,因而这种增加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从商品运动形式和流通货币结构的变化来分析考察,一九七九年以来的货币投放和流通渠道有如下变化:第一,收购农副产品投放货币大大增加,是增加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一九七八年,全省收购农副产品总值36.7亿元,一九八五年达到129.5亿元,增长2.5倍。一九八五年收购农副产品投放的货币达84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6.9倍。这里面既有收购数量增加的因素,也有收购价格提高的因素,还有现金结算比重扩大的因素。通过这条主要渠道投放的货币,多数是有适用适销的物资做保证的。第二,城乡居民手持货币量增多,人均持币量逐渐拉开距离。一九八五年,城镇居民人均持币79.65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2.5倍;农民人均持币82.36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5.9倍。在商品性生产中一批农民率先致富,出现了手持货币过万元的农户。据典型调查测算,从事种植、养殖、运输、经商和工副业生产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专业户,人均持币量比一般农户高出3—10倍,这使货币流通量出现相对集中的趋势,从总体上提高了城乡居民的持币水平。第三,在市场货币量中,处于流通、周转的经营性货币占较大比重。过去居民持币是服务于生活消费,现在农民手持货币中有一半是用于生产过程的准备金,农村专业户、城乡个体工商户手持大额货币也是不断投入生产经营过程的周转资金,这个变化扩大了流通中货币的需要量。第四,流通体制改革,增加了货币流通的渠道和环节。商品实行多渠道流通,要求货币在市场上不断转手流动,扩大了市场货币容量。一九八五年底全省市场货币量中,集团单位库存现金占16.8亿元,流动人口手持现金达5.6亿元,许多经济交易由原来的转账结算变为现金支付。一九八五年全省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达到44亿元,以现金每季周转一次计,在集贸市场上辗转流通的货币就有10亿多元。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山东省几年来货币大量投放基本上属于经济发行,是正常的、合理的,货币运动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形势。
  同时,也必须看到山东省货币流通状况不利的一面。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全省连续七年货币大量投放,累计净投放货币99亿元,一九八三年以来连续三年投放量均在20亿元以上,年货币流出量近10亿元。货币流通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主要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信贷外汇运用过多,消费基金增长过快,确有一部分货币属于超出正常需要的过度投放,其结果是部分商品价格上涨较大。要合理地调节货币流通,使之与商品流通相适应,还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当代中国的山东(下)》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主要城市建设的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