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机械电子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40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机械电子工业
分类号: F427.52
页数: 13
页码: 508-5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机械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实现“四化”大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山东省 工业经济 机械电子工业

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省机械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现代化技术装备,为实现“四化”大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机械工业
  山东的机械工业始于一八七五年(光绪元年),当时山东巡抚丁宝桢在济南创办了山东机器局,这是省内第一个近代机器制造厂。但在旧中国,机械工业发展缓慢。到一九四九年末,全省仅有大小机械工厂1138个,职工12400人。除了济南、青岛、淄博有几个大厂以外,其余多是铁匠炉、修理铺之类,以修理和制造零件或小机具者居多,少数厂能生产少量皮带车床、小台钻、低速柴油机、轧花机、榨油机、切面机、斗子水车等简单产品。一九四九年总产值5362万元,相当于一九八五年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的0.5%。
  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机械工业经过艰苦创业,逐步形成了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品门类比较齐全的大行业。三十六年来,山东省机械工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这个时期,山东的机械工业是通过以下几条渠道建立起来的:一是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兵工厂、铁工厂迁移到城市,转产或逐步扩建为机械工业的骨干企业;二是合并、改组了一些小型私营机械修配厂;三是将没收的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四是将一部分个体经营的铁匠铺、翻砂炉、修理铺组成合作社,初步形成了包括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社和私营企业在内的机械工业。这个时期生产恢复较快,发展了一些简易的机械产品,三年内产值平均每年递增43.1%。
  “一五”时期。在对私营工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计划,重点发展了面向农村的动力机械、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农具以及金属切削机床、锻压设备、铸造设备、电动机等产品,为省内填补了许多空白。五年内机械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30.7%,一九五七年达到4.78亿元,比一九五二年增长2.8倍。
  “大跃进”时期。当时,机器制造、粮食、钢铁被称为“三大元帅”,出现了各行各业大办机械工业的高潮。一九五八年全省机械工业企业总数达到5224个,职工人数猛增到40.83万人,年总产值达到12.7亿元,分别为一九五七年的5.6倍、4.6倍和2.7倍。机械工业为满足各行各业“大跃进”的需要,制造了大量的简易设备。这些设备质量差、效率低、不配套,90%的设备带病运转,70%的产品达不到质量标准,造成很大损失。
  调整时期。山东机械工业通过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大部分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精减了职工队伍,巩固了主要技术成果,充实了薄弱环节,组织了专业化协作,出现了稳步发展的局面。一九六五年机械工业总产值达到10.93亿元,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的三年间,平均每年递增16.1%。
  “三五”、“四五”时期。这个时期,机械工业主要围绕当时提的一九八〇年实现农业机械化及省内建设“五小”工业的要求,通过组织会战,重点发展内燃机、拖拉机及各种配套农机具、汽车、小化肥成套设备、电站设备、矿山设备、矿山冶金设备等;同时,扶持了省内机械工业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以及帮助县、社、队建立了三级农机修造网。这十年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达8.75亿元,为前十六年总投资的192%;一九七五年,机械工业总产值达到40.58亿元,比一九六五年增长3.8倍,平均每年递增17%。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干扰破坏,劳动纪律松弛,企业管理混乱,产量质量低劣,经济效益很差,有些企业连年亏损。一九七五年,机械系统内的384个企业就有109个亏损,占28.4%。
  粉碎“四人帮”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和机械工业部提出的“上质量、上品种、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方针,逐步纠正了在指导思想上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等倾向,对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作了一些调整,扩大了服务领域。由主要为基本建设服务、为重工业服务,转到为各行各业的技术改造、扩大出口、节约和开发能源以及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向上来;同时实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经过调整、改革,全省机械企业有371种产品获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新增产品400余种,有112种新产品获省或部科技成果奖。一九八四年上半年,全省机械系统实现了无亏损企业;一九八五年实现了产值、利润、上缴利税同步增长。
  新中国建立三十六年来,山东机械工业的发展,尽管经历过曲折的道路,但是总的说来是在不断前进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机械工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工业部门。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机械工业已成为省内第二大工业部门。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共有机械工业企业12595个,其中乡镇以上企业5063个,职工约100万人;村办工厂7532个,从业人数19.25万人,一九八五年全省机械工业总产值114.09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1%。
  山东省机械工业产品畅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有70多个企业的62种产品打入了国际市场,远销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内燃机、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饲料粉碎机、机床、电动机、电器、仪器、仪表及各种基础零部件等。一九八五年出口产品总额达到6408.35万元,创汇1900万美元。
  (二)机械工业布局逐渐趋向合理。
  山东省机械工业经过三十六年的发展,工业布局有了很大变化。基础较好的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5市,充分发挥了本地区的优势,在大力支援落后地区的同时,积极发展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机械工业。济南己成为重型汽车、机床的生产基地;青岛的铸造机械、中型汽车、拖拉机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能力;烟台机床附件名冠全国;潍坊有“动力城”之称;淄博被誉为“电机城”等。机械工业基础薄弱的多数地、市,建起了小拖拉机制造厂和农用柴油机厂,并都有了自己的优势产品,各自形成了协作配套生产网。例如:临沂的机动弥雾喷粉机,德州的机床,泰安的起重机和农机试验设备,济宁的中型拖拉机和工程机械,菏泽的收割机刀片,聊城的农用拖车,惠民的发动机活塞等,均在国内有一定声誉。按工业产值计算,这些地区的机械工业在全省机械工业中的比重,由一九六五年的12%提高到一九八五年的23%。
  (三)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一九八五年末,山东机械工业系统共有工程技术人员14784名,占系统内总人数的4.6%;全省拥有21个专业科研机构和80多个厂办研究所。专业科研机构、企业技术力量与大专院校结合起来,形成一支比较强大的科技队伍,担负着全省开发机械新产品的研制任务。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有200多项新产品获国家、部、省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新产品奖。一九八五年,共研制新产品112项,其中CBG系列高压齿轮泵、2000T闭式四点压力机、R6100柴油机等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开展产品创优升级活动,机械工业产品质量普遍提高。一九八五年考核的76种产品,品种合格率达到100%,一等品率为68.4%,主要零部件主要项目合格率96.9%,优质品率22.1%。自一九七九年开展创优活动以来,到一九八五年,全省机械产品共有371种获得省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其中获国家金质奖2种,国家银质奖37种,部优质奖145种。
  (四)形成了一批在全国机械行业中具有一定优势的行业。
  经过长期建设,山东机械工业形成了一批优势行业,如农业机械、机床工具、汽车等,都有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骨干企业,其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
  农业机械。山东是全国农机工业发展较快的省份之一。一九八五年农机制造工业产值为11.69亿元,在全国居第二位。全省机械工业系统共有农机生产企业239个,专业科研机构14个,职工11万人,形成了设计、制造、修理的完整体系,能生产17大类、35项、400多个品种。其中内燃机、拖拉机及其配套农具、植保机械、饲料粉碎机等产品,在国内有较高声誉,并已进入国际市场。
  泰山型拖拉机有13个主机厂,分布于10个地、市,各自形成了配套协作网。一九八五年,全省生产各种型号的拖拉机12.23万台,其中小四轮拖拉机11.5万台,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列第一位。潍拖牌泰山-12型拖拉机荣获国家银质奖。山东拖拉机厂被定为国内中型拖拉机的出口生产基地。全省生产农用内燃机的企业有14个主机厂,生产能力达600多万马力,主要零部件省内自配能力达90%以上。潍坊柴油机厂、莱阳动力机械厂、潍坊华丰机器厂都有长期生产柴油机的历史,其中同心牌6160A型柴油机、莱动牌195型柴油机等5种产品,均获国家银质奖。此外,山东生产的70多种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质量和性能优良,能适应山区、丘陵、平原、湖洼各种地形、各种作物、各种作业的需要。泰山牌机动弥雾喷粉机和青蛙牌压缩式喷雾器双获国家银质奖,机动弥雾喷粉机的产量居全国第一。手推胶轮车产量和质量均列全国同行业之首。饲料粉碎机的产量居全国第一位。45A型瓜式粉碎机获国家银质奖。
  机床与工具行业。一九八五年,全省机床行业有定点生产厂13个,能生产60多个品种,年产各种机床1.13万台,高精度机床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济南第一机床厂是全国企业整顿先进单位,通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自行设计、试制成的J1-360A、J1460、J1-530三种新产品,在产品精度和外观质量方面都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有两种车床质量获国家银质奖,产品畅销全国,远销日本、美国、联邦德国等20多个国家。济南第二机床厂生产的大型龙门刨铣床,青岛生建机床厂生产的牛头刨床,烟台机床附件厂生产的机械分度头、回转工作台等,在国内亦居于先进行列。全省工具行业共有12个企业,一九八五年生产各种量具8.13万件,刃具890.93万件。张店第四砂轮厂是国内最早建成的生产磨料、磨具、硅碳棒的主导厂,有多种产品获得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其中白刚玉微粉和齿轮磨砂轮两种产品获国家银质奖。
  交通运输机械。山东汽车工业发展迅速,一九八五年生产汽车15517辆。济南汽车制造总厂生产的黄河牌8吨载重汽车,产量约占全国重型汽车的70%,销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青岛汽车厂生产的中型柴油机汽车,在全国地方汽车工业中产量居第二位。全省能生产70多个改装汽车品种,主要有自卸车、牵引车、挂车、公共汽车、长途运输车、救护车、水泥车、保温车、环保车、集装箱运输车、长材运输车、公安囚车、工程车、旅行车、摩托车等。青岛四方机车工厂是国内生产机车车辆的主要企业,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新中国建立三十六年来,该厂自行设计制造了80多种新产品,累计1200多台机车和6200多辆客车,其中YW22型硬卧客车荣获国家银质奖。
  电机电器。全省机械系统内电机、电气行业共有生产企业90个,能生产17大类、800多个品种。青岛汽轮机厂是全国小型电站设备专业生产厂;济南锅炉厂是华东地区锅炉热工测试中心;青岛电站阀门厂是国内唯一的电站阀门生产厂;济南变压器厂是全国4个中型变压器厂之一;博山电机厂是国内小型电机骨干企业。全省生产的6000千瓦以下小汽轮机,产量占全国同类产品的40%以上,交直流电机以及特种电机品种齐全,内燃机车牵引电机是国内独家生产。
  石油化工通用机械。全省机械系统内有生产企业28个,能生产石油设备、钻采设备、炼油设备、化工设备、小化肥设备、工业泵、风机、气体压缩机、制冷设备、真空设备、泥浆泵等13大类、200多个品种、600多个规格的产品。博山水泵厂生产的BA型泵荣获国家金质奖。烟台冷冻机厂生产的氨制冷压缩机、潍坊生建机械厂生产的空气压缩机和三轴塞高压泵等产品,均获国家银质奖。
  二、电子工业
  山东电子工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产品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结构日趋合理、军民兼顾、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工业部门。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电子工业基本上是空白。当时唯一的电子工厂是接管的国民党联勤总部济南电信分厂,后来改组成济南电器修造厂,只有百余名职工,主要是搞无线电修配和生产少量简易的5瓦、15瓦小功率通信机。一九五〇年该厂合并到南京市有关工厂,从此山东就只有几家无线电修理部从事无线电修理业。到一九五八年,山东电子工业才开始起步,先后建起了山东无线电器材厂(山东电视机厂前身)、青岛电子管厂、济南半导体研究所、生建八三半导体所等10几个电子企事业单位,试制和生产出了电子管收音机、扩音机及配套件、计数管、锗钨键二极管、金键二极管、单晶硅材料、硅高低频小功率三极管、真空整流二极管等产品。到一九六二年底,基本上实现了从无线电修理和科学试验向工业生产的过渡。
  一九六二年以后,山东电子工业通过调整,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收音机由电子管式发展到晶体管式,并试制成功了部分军用半导体器材。到一九六五年,山东电子工业有了较大发展,老企业得到巩固提高,各地还新建起了一批电子工业企业。从这一年开始,山东电子工业被正式列入国家计划。全省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发展到40多个,产品品种增多,质量提高,特别是半导体元器件生产发展较快,年产量达到170.6万只,仅次于上海,居全国第二位。这就为以后电子工业的发展建立了初步基础。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破坏,山东电子工业在艰难曲折中发展。一九六六年到一九六九年,主要是围绕半导体收音机、扩音机及配套元器件为重点扩大生产。同时试制成功了一批新产品,如示波器、图示仪、单晶炉、扩散炉、数字打印机等。一九七〇年,全省组织了部队师以下通信装备大会战,发展起10多种有线、无线通信整机和雷达产品;同时开始筹建地方“小三线”电子工厂。但由于受“左”的错误影响,出现了一轰而上、盲目发展的局面。经过“一厂一角,百厂协作,一厂一件,百厂成线”的全省大会战,使全省电子工业厂点数一度猛增到400多个,产品重复,质量差,成本高。特别是“小三线”厂长期亏损,投资效果很差。十年动乱期间几经曲折,到一九七五年,电子工业产品发展到14大类、600多种,完成工业总产值2.87亿元,初步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兴工业部门。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山东电子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潍坊电子计算机厂在试制成功DJS-1130电子计算机的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生产100系列小型计算机为主导产品的工厂。此外,该厂为电子计算机配套的新产品,如光电式纸带输入机、磁带机、浮动磁鼓等,也先后研制成功并投入批量生产。从一九八一年以来,山东电子行业加强了企业的技术改造,有计划地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同大专院校的技术协作,使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潍坊市从日本引进的录音机,在一九八四年实现了配套国产化。一九八五年全省电子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39亿元,“六五”期间平均每年递增15.5%;实现利税1.34亿元,平均每年递增31%。
  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山东电子工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电子工业初具规模。一九八五年全省电子工业企事业单位己发展到176个,职工6万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4.1亿元,已能生产16大类、700余种电子产品。一九八五年生产电视机41.6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6.6万台),收音机34.4万台,微型计算机8679台,录音机电机156万只,录音机机芯152万只,黑白显像管34.7万只。其中录音机电机、微型计算机、录音机机芯年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三位。山东已被国家列为发展电子工业的重点省份之一。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为了提高电子产品和元件的可靠性,电子企业建立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从原材料、元器件的采购与筛选到产品设计、试验、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实行了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并开展了经常性的质量检查、评比、创优活动,及时表彰、奖励质量管理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从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山东电子工业有3种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14种产品被评为电子工业部优质品,82种产品评为省优质品;在全国电子工业同类产品评比中,有40余种产品获奖,其中获第一名和一等奖的14项。山东为中国人造地球卫星和运载火箭配套生产的元器件,由于产品质量优良,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贺电表扬和嘉奖。潍坊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DJS-1153电子计算机,质量达到八十年代初美国同类产品NOVA3的水平。山东计算机服务公司生产的LCO520A型微机,在一九八五年全国首届微机质量评比中,以最高分获高级型微机一等奖第一名。青岛无线电专用设备厂生产的高温扩散炉,质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山东省无线电厂生产的明线12路载波机和增音机,获电子部优质产品奖和国家质量银质奖,并被选送到西班牙、希腊等国参加国际展览。烟台无线电六厂生产的光电式纸带输入机RDG-8型、10型获部优和国家银质奖,RDG-7型、9型获省优质产品奖和国防重大技术改进奖。这个厂成为山东电子行业获部级和国家级质量奖项数最多的企业和全国计算机行业第一个获国家银质奖的单位。
  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电子产品的需要,山东省在“六五”期间进一步加快了电子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的步伐。“六五”期间,山东电子工业共完成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项目106项,实际投资1.34亿元,其中黑白显象管、录音机电机、录音机机芯和可控硅生产线都是全国的重点项目。全省电子工业一九八五年固定资产比一九八〇年增长80%,主要是靠技术改造增加的。通过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潍坊录音机厂一九八三年从日本引进录音机芯生产设备和技术,年生产能力达到100万只,总投资925.5万元。一九八四年投产以来,到一九八五年五月月已全部收回投资。同技术改造前的一九八二年相比,一九八五年机芯产量增长1.9倍,产值增长2.4倍,利税增长4.4倍。录音机芯80%以上的零件实现了国产化,质量达到日本同类产品水平,一九八五年返销国外5万只。
  新产品大量涌现。为了加速产品开发和更新换代,电子工业企业广泛开展与省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联合开发新产品。自一九七九年以来,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研制的新产品,获省以上科技成果奖的有14项。一九八三年先后组织了计算机、半导体、仪器、元件、应用产品等8个专业的新产品调查,选课题,定方案,制订新产品开发规划。为了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对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相应地制订了新产品开发承包责任制,并将科技人员的奖金同新产品的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挂起钩来,打破了过去新产品开发中吃“大锅饭”的局面,加快了试制周期,使新产品开发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一九七九年到一九八五年,已定型的新产品有550项,其中40项获国家优秀新产品奖,30项获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和技术进步奖,100项获科技成果奖和优秀新产品奖。淄博无线电八厂研制成功的MZ-71型彩电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威海无线电三厂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制成功的化学气相淀积设备和等离子化学气相淀积设备,是国内生产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一种新型关键工艺设备,主要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济南无线电九厂研制的高密度插头座(132线)和山东省无线电厂研制的采煤通信信号控制装置和矿用感应电话,都填补了国内空白。潍坊电子计算机厂一九八一年与北京大学联合研制成功的计算机一激光汉字编排版系统,技术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系统以小型电子计算机为主机,配用大型的排版专用软件将汉字模拟数字化字模的形式存贮到计算机存贮器中,文稿用键盘输入以后即可自动排版,并输出供制版印刷用的底片,然后按底片制出塑料版进行印刷。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的应用,改变了印刷制版的传统工艺,大大提高了排版的速度和质量。一九八三年该厂又研制成功了11型机,一九八五年通过了国家级鉴定,当年被列为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并作为中国唯一的电子产品参加了日本筑波科技博览会,引起了巨大反响。
  电子工业为各个领域的应用服务,取得了很大进展。从一九八三年到一九八五年,全省生产电子技术推广应用产品18.3万台,是前十四年总产量的1.8倍。其中一九八五年生产150余种、9.36万台,产品供应29个省、市、自治区的数千个单位,广泛应用于能源、交通、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各行业,有些产品还进入国际市场。胜利油田、大庆油田等全国12个油田,使用了济南无线电六厂生产的原油脱水装置,使原油含水量达到了国际标准。淄博无线电五厂的压电超声乳化节油装置,用于工业窑炉等燃油设备,可节油5%。威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激光针灸仪,经临床应用有效率达98%,产品畅销国内,还出口到美国、日本、阿根廷等国家。临朐电子仪器厂先后为水泥行业研制成功的14种自动控制和计量仪器,销售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3000多个水泥厂。青岛水泥厂采用该厂产品以后,水泥由400号提高到500号,经济效益也相应提高。
  山东电子工业虽有较大发展,但发展速度不及先进省、市,在全国地方电子工业中由一九八〇年的第五位,下降到一九八五年的第十一位。电子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不到2%。山东发展电子工业,任重而道远。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