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畜牧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85
颗粒名称: 三、畜牧业
分类号: F307.3
页数: 5
页码: 419-4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畜牧业属于农区畜禽饲养业,除山区、沿海草滩有季节性放牧外,基本上是舍饲。山东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畜禽良种基地之一,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的内容。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经济 畜牧业

内容

山东省的畜牧业属于农区畜禽饲养业,除山区、沿海草滩有季节性放牧外,基本上是舍饲。山东畜牧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畜禽良种基地之一,畜禽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不少品种驰名全国,闻名世界。如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德州驴”、小尾寒羊、青山羊、寿光鸡、微山鸭及五龙鹅等。新中国建立后,畜牧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猪为六畜之首”,对食草牲畜的发展有所忽视,生猪生产发展较快,其他家畜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畜群结构一九四九年以食草为主,食草牲畜占66.2%,生猪占33.8%;一九七八年变为以生猪为主,生猪占64.3%,食草牲畜占35.7%。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畜产品逐步放开搞活以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积极性,出现了以家庭饲养为基础,国营、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新局面。畜禽存养和畜产品大幅度增长,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草场建设和饲料加工都有了较快发展,畜牧业正向着专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发展。
  (一)畜禽存养和畜产品大幅度增加。
  大牧畜存栏一九八五年达到442.3万头,比一九四九年增长13.2%;生猪达到1812.8万头,增长5.7倍;羊达到783.3万只,增长4.6倍。一九八五年,禽类达到16548.2万只,比一九五二年增长4.7倍;肉类总产量达到25.7亿斤,增长10.2倍;禽蛋达到14.5亿斤,增长6.8倍;奶类发展到3.0367亿斤。一九八五年全省生猪出栏率达到88%,平均胴体重达到74公斤,与一九七八年相比,出栏率提高44%,每头胴体重增加11.3公斤。
  (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
  山东省以国营种畜场为核心,以冻精站、配种站为骨干,以输精点为基础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已基本形成。各地采取保种、引种和杂交改良相结合的办法,对全省地方良种进一步选育提高,增强了生产性能,培育了新品种。一九八五年全省国营种畜(禽)场36处,省、地、县三级冷冻精液站、家畜改良站和畜牧配种站60个。在畜禽良种繁殖技术方面,五十年代开始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到一九八五年大牲畜配种已普遍采用。七十年代奶牛、肉牛冷冻精液研制成功,在良种繁育工作上是一个突破。八十年代又研制成功了马、驴、奶羊等冻精配种,加快了象畜改良的步伐。猪的杂交开始较早,八十年代主要是向瘦肉型猪发展。一九八五年,日照、掖县、胶县、沂水4个县被列为省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
  (三)畜禽疫病防治体系逐步建立健全。
  新中国建立以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一九八五年已建立省、市(地)、县三级畜牧兽医站308处,集体所有乡镇畜牧兽医站2282处。一九七五年开展了畜病合作防治,到一九七八年参加防治的大牲畜达到185.5万头,占全省存养量的53.4%;参加防治的猪达到579.4万头,占全省存养量的31.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适应群众的需要,防治部门改变过去坐门等客、坐门办站的方式,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定期为群众的畜禽进行预防治疗、驱虫、配种等工作,对保护畜禽起到很大作用。如临朐县对全县的猪全部实行“六包一扶持”的承包办法,即包防疫、治疗、阉割、配种、驱虫、药费,对治疗无效死亡的给予适当补助,全县猪的死亡数大大减少,基本上控制住了猪瘟、猪丹毒。
  为了贯彻落实“防重于治”的方针和加强综合性防治措施,八十年代初,建立了以省畜牧兽医站为中心,以14个市(地)、28个县为监测点的疫情监测网。一九八五年,全省共预防注射猪瘟3384万头次,平均防疫密度达到87%;预防注射鸡新城疫1.5392亿只,平均防疫密度达到80%,使危害较大的传染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到一九八五年,在全省范围内已基本上消灭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气肿疽、牛肺疫;猪瘟、猪丹毒、羊瘟和鸡新城疫等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一九八五年因猪瘟死亡的占全省存养量的3.4‰,因猪丹毒死亡的占全省存养量的0.68‰,因鸡瘟死亡的占全省存养量的1.6%。
  (四)草场建设和饲料加工有了较快进展。
  草场建设。全省草场总面积245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10.7%,其中可以利用的草场面积有1950万亩,主要分布在滨海平原地带、鲁中南山区及胶东丘陵,沿湖洼地和鲁西北平原也有少量分布。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有关部门进行草场资源调查,到一九八三年已完成了滨海8个县和沂蒙山区9个县的调查。同时,先后引进了国内外优良牧草种百余个,经过试验,筛选出适应山东省种植的20多个牧草品种,其中有小冠花、红豆草、美国首蓿、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无味草木栖、苇状羊茅等。为了开发利用滨海天然草场资源,在沾化县草场工作站进行了草场改良实验。沾化县地处渤海边,徒骇河下游,土地总面积332万亩,其中滨海草场70万亩,人均占有2.2亩。一九八〇年以来,沾化县的草场改良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到一九八五年,新建人工草场3万亩,改良天然草场12万亩,建设飞机播种牧草示范围栏草场1处。一九八四年的2万亩人工草场年收鲜草7000万斤,比自然草场产草量提高17.2倍。草场通过改良和人工种草,植物覆盖度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工草场牧草盛化期,繁花似锦,蝶飞蜂舞,生机盎然。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牧渔业部的专家到沾化县视察草场时,认为这是国内有较高水平的人工草场。
  饲料加工工业。长期以来,山东畜禽饲养方式落后,饲料单一,饲料加工工业直到一九八〇年才起步。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建有各种不同规模的饲料加工厂(点)710个,年班次生产能力达到280万吨,实际生产136.35万吨。此外,全省还有鱼粉厂19个,骨粉、贝壳粉厂21个,饲料添加剂厂4个,以及5个生产饲料加工机械的工厂。
  (五)牧工商联合企业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山东省牧工商联合企业是一九八一年开始建立的,除青岛牧工商联合公司是农牧渔业部畜牧局与青岛市畜牧部门两家投资外,其余济南、潍坊、鲁南、华鲁泰山服务楼、蓬莱、荣成、无棣7个牧工商联合公司,均是农牧渔业部畜牧局和省、市(县)投资合办的。建设项目有冷藏加工厂6个,奶粉加工厂3个,皮毛加工厂2个,牛奶制品厂1个,浓缩饲料厂1个,蛋鸡厂1个以及奶牛场及小型种鸡厂等,这些厂一九八五年创造产值2110万元,实现利润136万元,交纳税金65万元。
  山东兴办牧工商联合公司的宗旨是立足于牧业,服务于城市,富裕农民,活跃市场。各地牧工商联合公司成立后,通过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紧紧地将饲养农户联结在一起,互相配合,共同发展。潍坊昌邑牧工商分公司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牧工商一体化经营。县牧工商公司建立了冷藏加工厂;乡镇兽医站建立了14个良种繁育场、96个家禽孵化点、17个饲料加工厂;公司对饲养专业户实行“三包一扶持”,即:包防疫、包种雏供应、包产品销售、扶持一部分平价饲料。实行这种办法,大大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县畜牧业的发展。全县畜牧业产值一九八五年达到42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4.7%。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