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林业、果品及蚕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84
颗粒名称: 二、林业、果品及蚕茧
分类号: F307.2
页数: 4
页码: 416-4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光照、积温等自然条件适合多种林果树木生长,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网以及“四旁”树木为主要结构形式的农区林业。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经济 林业 果品 蚕茧

内容

山东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光照、积温等自然条件适合多种林果树木生长,长期以来,形成了以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网以及“四旁”树木为主要结构形式的农区林业。新中国建立初期,全省只有450万亩残次林地。新中国成立后,全省人民经过三十六年的奋斗,林业生产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富民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林业生产积极性,全省林业建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一九八五年全省林地面积达到2400.4万亩,比一九四九年增长4.3倍,比一九七八年增长45%。全省森林覆盖率由一九四九年的1.9%,上升到一九八五年的10.4%;全省林木总蓄积量为4064万立方米,人均占有0.53立方米,木材年产量达150多万立方米。
  (一)山区绿化。
  全省山区丘陵总面积8000多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4.9%。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开展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大大加快了山区绿化的步伐。一九八五年,全省封山育林面积达到1022万亩,占全省山区丘陵宜林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有些县、市绿化工作搞得很出色。如泰安市郊区,一九八五年林地面积已达63.3万亩,占宜林山滩的72%;临朐县林地面积已达39.6万亩,占宜林山滩的96.4%。文登县从一九八〇年开始实行以封为主,封、育、管、造并举的方针,坚持农林牧、乔灌草两个三结合,到一九八五年,全县60.7万亩宜林山滩,绿化率已达99.2%;森林覆盖率22.3%,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五莲县实行了“以林为主,林粮牧结合,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大力发展林果生产,到一九八五年已绿化荒山82万亩,占宜林山滩面积的78%,森林覆盖面积达到37%,林木蓄积量达到21万立方米,果品产量达到1.5亿斤,林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比重高达30.2%,初步改变了山区的贫困面貌。
  小流域综合治理对山区绿化起到显著作用。一九八〇年实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水土流失以来,山区绿化得到迅速发展。采取以小流域治山治水的单位,一是以生物措施为主,大力种树种草,乔灌草一起上,对荒山秃岭先整穴,后造林,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加快了荒山的绿化;二是大都有统一的治理规划,由一户或联户实行承包治理,树随地走,谁栽谁有谁受益,真正做到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如沂水县上常庄小流域,位于沂河上游,总面积5400多亩,大小山头13个,多是荒山秃岭。从一九七九年开始,这个村确定了“远抓林果,近抓草牧”的生产方针和制定了《保林公约》,到一九八五年,植树24万多株,植条3万墩,银花4.5万墩,种草400亩,林木覆盖率达到44%,荒山荒滩已基本绿化。
  (二)平原地区农田林网化。
  山东省农田林网化与农田基本建设是同步进行的。到一九八五年,全省农田林网面积已达4000多万亩,占适宜农田林网化面积的61.1%。全省有30个县、523个乡镇已基本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初步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骨干,林粮间作、速生丰产林及村镇林木相结合的农田防护林体系,调节了气候,美化了田园,显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一九八三年被评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的冠县,位于山东西北部,黄河故道纵贯县境,风沙危害严重。新中国建立后,冠县人民积极育苗植树,封沙造林,按照农业总体规划的要求,大搞农田林网建设。到一九八五年全县农田林网化面积达到11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8.3%。其中,农林间作76.7万亩,占宜林面积的76.7%。营造片林、速生丰产林13.5万亩,营造果园6.9万亩。全县4000多公里的五级路和1100多条沟渠全部绿化,基本上建成了网、带、片林相结合的综合防风沙体系,有效地控制了风沙的危害。昔日黄沙滚滚的沙河地带,已经变成林木葱茏的绿洲。
  (三)速生丰产林和农林间作。
  山东省速生丰产林的营造,最早是一九七三年在临沂地区的费县开始的,后来各地都相继营造。全省速生丰产林一九八五年达到189万亩,占全省林地面积的6.3%。临沂地区速生丰产林一九八五年已达40多万亩,有60%的速生丰产林已经成材,亩产木材10-12立方米。每亩材年生长量1立方米,年均收入可达300-600元。
  山东省的农林间作,主要是农枣间作和农桐间作。全省农枣间作一九八五年达186万亩,比一九七八年增长2.2倍。素有“枣乡”之称的乐陵县,一九八四年全县农枣间作面积已发展到60多万亩,小枣产值占亩产总值的35%以上,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全省农桐间作面积,一九八五年已达到1295万亩,比一九七八年增长8.3倍。菏泽地区农桐间作面积达596万亩,另外还营造桐树丰产林40万亩,木材蓄积量达120万立方米,成为全省最大的桐木生产基地。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五年,全区已生产桐木40多万立方米,价值1.22亿元,其中换外汇5000多万美元。
  (四)果品生产。
  山东省果树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全省有栽培、半栽培和野生资源约90种,分属于16科34属,近3000个品种。经过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培育,形成驰名中外的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佛桃、乐陵小枣、青州蜜桃、大泽山葡萄、曹州耿饼、菏泽木瓜及阳信鸭梨、峄县石榴等,特别是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佛桃、乐陵小枣,被港澳市场称为中国北方水果“四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果品生产逐步放开搞活,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果品生产发展迅速。
  水果。山东水果以苹果、梨、桃、葡萄、杏为主,一九八五年水果总产42.6亿斤,比一九四九年增长7.5倍。苹果产量在一九八五年达到29亿斤,占全省水果产量的68%,居全国首位。一九八五年梨产量达到5.9亿斤,比一九四九年增长4.4倍,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14%,居第二位。
  干果。山东干果生产历史悠久,主要有板栗、核桃等。一九八五年干果总产量达到2880万斤,比一九四九年增长6.2倍。板栗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鲁中南山丘地区是山东干果主要产区,核桃产量占全省80%以上。泰安板栗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
  一九八五年全省果品产值达14.5亿元;国内经销27个省、市25.2亿斤,出口7个国家和地区4000万斤,收入外汇1646万美元。
  (五)蚕业生产。
  山东蚕业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最早的蚕区之一。一九〇一年,全省共产桑茧40.5万担。抗日战争期间,桑蚕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一九四九年桑蚕茧生产量仅3.14万担,柞茧仅9600担。新中国成立以来,山东蚕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桑蚕。山东桑蚕生产,以潍坊、临沂、烟台、泰安、淄博为主要产区。一九八五年全省桑园面积达19.04万亩,比一九四九年增加22.8倍;桑茧产量达到21.47万担,比一九四九年增加5.8倍。
  柞蚕。山东柞岚主要分布在烟台、潍坊、临沂、泰安等市、地。一九八五年全省柞岚面积为108.5万亩,比一九四九年减少了40.5%;柞茧产量2.16万担,比一九四九年增加1.3倍。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