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扩大企业自主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45
颗粒名称: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
分类号: F299.23
页数: 4
页码: 330-3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把经济利益、经济效果、经济责任结合起来,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并决定首先在部分经过整顿、领导班子比较健全、生产秩序和管理工作已经正常、独立经济核算,并有盈利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进行试点。
关键词: 山东省 城市经济 体制改革 企业自主权

内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的。过去,对企业控制太多、太死,领导部门权力过于集中,企业缺乏独立开展经营活动的权力,扩大企业自主权已成为当务之急。一九七九年九月,按照国务院关于改革管理体制和扩大企业自主权通知的精神,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贯彻国务院五个改革管理体制文件,做好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一定要充分理解扩大企业自主权的重要意义,改变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盈利亏损一个样的“大锅饭”状况,把经济利益、经济效果、经济责任结合起来,把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利益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并决定首先在部分经过整顿、领导班子比较健全、生产秩序和管理工作已经正常、独立经济核算,并有盈利的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进行试点。全省第一批试点企业共有58个。
  针对当时企业中存在的弊端,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扩大企业在产品生产、销售、试制方面的权限,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允许自销一部分产品,鼓励支持企业发展新产品。(2)改企业基金制为利润留成制,利润留成分为生产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和职工奖励基金。(3)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扩大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力。(4)企业有权按国家计划自行择优录用职工,确定对职工的奖惩,决定自己的机构设置、任免中层干部。(5)提高折旧率和改进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信贷。这些措施对克服企业吃“大锅饭”的状况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果。一九七九年同一九七八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全省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增长5.78%,试点企业增长15.1%;实现利润,全省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增长3.62%,试点企业增长24.6%。试点企业利润增长部分,国家得66%,企业和职工得34%。试点情况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一九八〇年,除原有58个企业继续试点外,又增加了117个工业企业进行试点,并从计划、产销、物资、价格、劳动、人事各个方面逐步扩大了试点内容。
  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工作取得一些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一九八一年开始,陆续在全省工商企业中普遍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一九八四年五月十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方向和政策更加明确。至此,从一九七九年下半年到一九八四年,全省扩大企业自主权从点到面,全面展开,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人事管理制度方面,企业厂长(经理)由单一的委任制改为委任、选举、招聘等多种办法。到一九八四年,全省已有460个国营企业民主选举了厂长(经理)。这一改革,开始打破企业干部终身制,增强了企业领导层的责任感,调动了干部的积极性。领导班子职数一般减少了2到3职,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也有较大提高。由于放宽了人事制度方面的权限,促进了科技人员合理流动,到一九八四年,全省调整交流了2865人,其中,从省外引进1050人,使一些长期使用不当的工程技术人员得到了合理使用。
  在劳动管理制度方面,开始走向多样化。企业根据生产需要,采用了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承包工、轮换工等多种用工形式。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四年,全省共招用合同工4.1万人,占全部招工人数的18.7%。济宁市一九八四年新招工人4000名,全部实行了合同制。
  由于企业在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资金使用、产品价格等生产经营方面有了较大的权限,企业开始从一潭死水中摆脱出来,增强了活力。企业自销产品已扩大到53%;实行浮动价格和市场价格的产品近百种;新产品的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9%,比扩权前提高了4%;全省有90种产品达到了国际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水平。这就为下一步企业内部的各项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