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全面开创山东工作的新局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24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全面开创山东工作的新局面
分类号: K992.252
页数: 10
页码: 272-28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全面开创山东工作的新局面,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一九八二年底,山东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整顿领导班子,实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各条战线都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 山东省 社会主义 全面开创 山东工作 新局面

内容

从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一九八二年底,山东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政策,平反冤假错案,整顿领导班子,实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各条战线都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这几年,由于农村稳定和完善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成倍增加;工业生产在调整中稳步增长,经济效益逐年提高;商业购销两旺,市场繁荣。一九八二年同一九七八年相比,全省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0%,四年平均递增6.8%;农业总产值增长35%,四年平均递增7.8%;工业总产值增长28.5%,平均每年递增6.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70.8%,平均每年递增14.3%;外贸收购和出口换汇均增长1倍左右。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全省农民人均年收入比一九七八年增长1.6倍;职工家庭人均年收入比一九七八年增长52%;城乡人民储蓄余额比一九七八年增长2.5倍。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全省出现了政治上安定团结、经济上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些,为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必要的主客观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一九八三年七月十三日到二十一日,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总任务的要求和山东的实际情况,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确定了自己的任务和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认真总结过去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确定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健全和改善党的各级领导机构,以便更好地动员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团结起来向前看,集中力量搞“四化”;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促进团结,促进改革,促进建设;对过去工作的回顾,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着重集体总结经验教训,不追究个人的责任,把主要精力用到研究如何全面开创全省工作的新局面上来。大会对省第三次党代表大会以来十二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以改革的精神,明确提出了山东省到本世纪末的和近期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确定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民主和共产党的建设的方针、任务;推进了省委领导班子的新老合作和交替,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共山东省第四届委员会:苏毅然(一九八五年六月离职)、梁步庭任省委书记,陆懋曾、李昌安、李振(一九八五年六月离职)、姜春云任副书记。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中共山东省顾问委员会和中共山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从省第三次党代表大会到第四次代表大会,山东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粉碎“四人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样一些时期,其经验教训是很深刻的。这次省党代会总结的经验教训,反映了党内思想在新的基础上的统一,对全面开创山东工作的新局面有着深远的意义。大会强调要牢牢记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是行动的唯一正确指针,违背了它就犯错误。二是坚持正确的组织路线是实现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重要保证。必须十分注重按照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要求,选配好各级领导班子。三是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实行正确领导,做好工作,不犯或少犯错误所必须遵循的根本组织原则。四是提高党性觉悟,坚持同中共中央保持政治上的一致,是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到本世纪末的总的奋斗目标的要求,结合山东的实际情况,大会提出了山东省到本世纪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初步设想:工农业年总产值实现翻两番。到二〇〇〇年,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由一九八〇年的524亿元达到210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将由194亿元达到700亿元,工业总产值将由330亿元达到1400亿元,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6-7%。力争前十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一番。
  实现了这些目标,全省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将全面振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迈出重大的一步,国民收入总额和若干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在全国将居于前列。大会指出,这是一个非常光荣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但是,山东省发展国民经济有着许多优势,地理、气候、自然资源和交通运输条件都比较好,生产潜力很大。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全省已经建立起较好的物质技术基础,又有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共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巨大创造力,奋发图强,鼓足干劲,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达到。
  根据中共十二大提出的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的十条方针,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今后全省的经济建设要紧紧抓住农业、能源和交通、教育和科学三个战略重点,充分发挥省内的优势,切实抓好农业多种经营、消费品生产和对外经济贸易,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一)加速农业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
  坚持把发展农业作为战略重点,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路子,加速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化农业转化。
  坚定不移地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建立和保持合理的农业机构。全省要保住1.1亿亩耕地,粮田面积不少于7000万亩,力争一九九〇年以前,把黄河两岸的4000万亩耕地,基本上改造成高产稳产田,成为重要的棉花和粮食基地。整个农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全省2.3亿亩的总面积,在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的基础上,向荒山、荒地、荒水、荒滩进军,把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都合理地开发利用起来。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全面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渔业、工副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各种家庭副业。要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立足当地资源,积极扩大以农副产品加工增值为主的合作经济,逐步形成各具特色、成龙配套的县、社、队工业和合作工业。到本世纪末,全省林牧副渔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将由一九八〇年的31%提高到60%以上,多种经营和合作企业要争取容纳60%以上的农村劳力,使剩余劳力离土不离乡。
  坚持抓好农业基本建设,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技术条件,把改造黄河两岸的中低产田、开发建设山区、开发利用浅海滩涂和黄河三角洲,作为全省农业基本建设的重点。把解决水资源不足和植被率低的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来抓,大力搞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南水北调,科学利用黄河水和引黄济青、济淄,挖掘地下水资源和充分利用地上水,努力改善灌溉条件,扩大灌溉面积。抓紧植树种草,前十年对林木采取多种少伐的方针,争取基本控制水土流失,到本世纪末全省林木覆盖率达到25%,逐步实现生态平衡。
  继续稳定和完善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积极发展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普遍建立各种专业服务公司,搞好各项产前产后的社会服务,为加速农业的现代化创造条件。
  (二)以能源和交通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优势的工业。
  加快煤田、油气田的勘探,合理加大开发强度:继续抓紧电力运输,重视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多种能源。交通运输到本世纪末要在全省基本形成与“四化”建设相适应的铁路、公路、港口、航运相连接的交通运输网和邮电通讯网。
  加快石油化工、煤焦化工、海洋化工、基本化工和精细化工工业的发展速度,力求把山东省建设成为全国重点化工基地之一,并有较多的石油、化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把纺织、食品、塑料、建材、医药、造纸、陶瓷、日用机械、家用电器等具有优势的行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步伐,形成若干有竞争力的骨干产品,以带动整个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同时,大力发展手工艺品、日用小商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丰富人民生活,扩大出口货源。
  (三)狠抓智力开发,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
  抓紧应用科学的研究、开发和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制定适合山东省情的技术政策,建立健全科研、技术教育和科技情报体系,办好重点科研、技术开发、情报机构和科技中心;加强经济发展战略重点的科技工作,搞好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经济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研究,抓住经济建设中牵动全局、有重大经济效益的课题,组织科研协作攻关;结合引进国外对山东适用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消化吸收,自行制造,推动各行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换代。
  继续抓好教育改革。采取专业和业余等多种形式,在二十年内培养130万大专程度的人才和相当数量的研究生,以及相应的中等技术人员;下最大的决心筹集较多的财力和物力,用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全省财政支出中,教育、科研事业费的增长速度要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在当前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更应充分注意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四)积极扩大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
  加快出口商品生产基地和专厂、专矿、专车间的建设,有计划地培植“拳头”商品,逐步形成农贸联合、工贸联合、产销结合,能够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的外贸生产体系。大力发展以进养出和进料加工出口业务。青岛、烟台等沿海城市,要按照“内联外挤”的原则,尽快建成外贸基地,逐步转向以生产出口和进料加工出口商品为主。济南、潍坊和其他一些技术条件较好的城市,也要扩大出口商品和进料加工出口商品的比重。根据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和信息交流,不断调整出口商品的结构,扩大国外市场,提高出口换汇效益。全省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劳务合作和发展旅游事业,使非贸易外汇的收入有较大增加。
  根据中共十二大提出的关于实现社会风气和党风根本好转的要求,中共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今后三、五年内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建设的任务是:通过全体党员和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使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精神境界有一个显著提高,新的社会风尚、革命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的献身精神,得到广泛发扬;人民群众的文化和科学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在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方面缩短同先进省、市的差距;人们的劳动态度、工作态度和服务态度普遍有明显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先进行列;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进一步完善,社会秩序、社会治安达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好时期的水平;从而在建立人民内部的新型关系方面迈出新的一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能够心情舒畅地进行现代化建设。
  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并充分体现了“促团结、促改革、促建设”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山东省的拨乱反正、统一思想和改革的深入,对发展山东的大好形势、促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山东的贯彻落实,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这次会议以后,山东各级党组织的思想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和统一,党内外更加团结,各项工作进一步走上了正常的、健康发展的轨道,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山东省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提出
  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以下简称“六五”计划)的编制工作,经历了一个反复讨论和多次修订的过程。早在一九八〇年的下半年,就提出了计划的基本轮廓和主要指标。由于当时国民经济正在进行全面调整,大的比例关系定不下来,一些行业的发展前景尚须进行缜密的预测和论证,制定具体计划的条件还不成熟,只是根据对主要指标的设想,先后安排了一九八一年和一九八二年的年度计划。随着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深入贯彻,对原来的轮廓设想,进行了两次较大范围的讨论和修订。一九八二年十一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以后,山东又按照全国计划的要求作了调整,完成了省第六个五年计划草案的编制工作。一九八三年四月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并正式批准了《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同时授权省人民政府对计划执行中的具体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解决。
  第六个五年计划,是实现土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第一步。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在《关于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的决议中指出,第六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重要一步。“六五”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全面分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实事求是地估价了“六五”前两年的工作,总结和汲取了前几年经济调整中的经验教训,体现了全国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要求。具体指标为:
  经济增长速度和建设规模。1.工农业总产值,一九八五年达到895.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3%。其中,农业总产值276.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8%;工业总产值618.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355.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4%;重工业283.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9%。2.国民收入,一九八五年达到33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4%。3.财政收入,一九八五年达到67.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地方安排的规模,“六五”期间共87亿元,比“五五”期间增长29.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亿元,比“五五”期间减少46%;更新改造措施投资57亿元,比“五五”期间增长3.9倍。
  经济效益。能源消耗,计划五年节约标准煤520万吨,平均每年节能率2.5%;主要原材料消耗,平均每年降低1-2%;国营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提高3%;国营工业企业可比产品成本,平均每年降低1-2%;国营商业企业的商品流通费用,平均每年降低1-2%;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稳定在80%以上。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是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文化建设,提高全省人民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保证各项经济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广泛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进一步搞好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创造优美环境;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的教育,不断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各种错误倾向,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四是把社会主义民主扩展到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民群众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五是继续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中的严重犯罪活动,进一步整顿社会秩序,加强社会治安,争取社会风气有明显好转。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