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大革命”灾难的降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304
颗粒名称: 一、“文化大革命”灾难的降临
分类号: D652
页数: 3
页码: 230-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十年动乱时期的山东,“文化大革命”灾难的降临,一九六六年,国家已经克服了一九五八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困难,呈现出复苏兴旺的良好景象。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更大规模的政治风暴又来临了。在城乡“四清”运动紧张推进的同时,政治讨伐式的“学术批判”,“突出政治”的喧嚣,使“阶级斗争”的火药气息达到一触即发的燃点。山东的“文化大革命”也逐渐地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城市走向农村。
关键词: 山东省 十年动乱时期 文化大革命

内容

一九六六年,国家已经克服了一九五八年以来的严重经济困难,呈现出复苏兴旺的良好景象。也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更大规模的政治风暴又来临了。在城乡“四清”运动紧张推进的同时,政治讨伐式的“学术批判”,“突出政治”的喧嚣,使“阶级斗争”的火药气息达到一触即发的燃点。五月四日至二十六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五·一六通知》,提出了要清洗所谓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界各领域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并抛开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组织了文化大革命的实际领导机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六月初,北京大学党委和北京市委被批判、被改组的消息异乎寻常地通过电台和报纸公开宣布,一场连天大火立即燃烧起来,红卫兵造反的狂潮一下子席卷了全国。就在这种政治局面之下,山东的“文化大革命”也逐渐地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城市走向农村。
  五月二日,中共山东省委文化大革命小组成立。五月十一日至六月十一日,中共山东省委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大胆放手发动群众,坚决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定》。同时,在《大众日报》展开了对所谓“三家村黑店山东分店”及一大批文化教育界知名人物的批判。八月下旬,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所通过的文化革命《十六条》的鼓动下,在首都红卫兵的影响下,济南、青岛等地的红卫兵也走向街头,走向社会,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于是整个社会秩序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许多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在青岛,当红卫兵象潮水一样涌向市政府机关的时候,青岛市副市长王效禹采用了保护自己支持造反的策略,使他取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得到了毛泽东的赞扬。于是,他立即身价百倍,成为“响当当的革命造反派”和全省唯一的“高举毛泽东革命造反旗帜的领导干部”。
  “文化大革命”打断了山东经济发展的正常进程。山东人民本来是带着自信和喜悦的心情跨进一九六六年的。虽然一九六五年的阶级斗争空气已经相当紧张,但是社会秩序和经济生活仍然井井有条,农业生产关系已经稳定,工业内部结构渐趋合理,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接近一九五六年的最高水平。从一九六三年到一九六五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18%。尽管这还带有对前几年经济补偿的性质,但是,由此带来的人民生活的明显好转,确实给人带来希望。一九六六年一开始,农村春旱严重。一至六月份仅降雨40-50毫米,鲁西北地区只有20-30毫米,许多河水断流,井塘枯竭。中共山东省委带领省、地、县各级干部深入基层,分片包干;工业系统也竭尽全力予以支援,形成了全民抗旱保丰收的热潮。这就使在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干旱的年份,取得了较好的收成,夏粮产量72.5亿斤,与丰收的一九六五年基本平产。一九六六年上半年的工业形势也很好,工业总产值完成34亿元,取得了时间过半完成计划过半的较好成绩。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政治上的混乱,山东经济逐渐脱离了正常的轨道。首先是交通运输紧张状况加剧。从八月份开始的红卫兵大串连,使运输量急剧增长,挤占了货运能力,打乱了运输秩序,造成严重的交通阻塞。其次,生产指挥系统遭到破坏,工厂生产受到冲击。许多干部不敢也不能抓生产、抓业务,怕被说成是“不突出政治”,“冲击文化大革命”。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后,工人也建立“革命组织”,互相串连,使工厂最终卷进了“文化革命”的旋流之中。这就造成了一九六六年下半年的产品质量下降,设备维修差,生产事故增加,制成品和半成品不敷周转的局面。
  但是,总的看,“文化大革命”对一九六六年经济的影响还是初步的。在十二月份以前,工矿企业的运动基本上还在共产党组织领导之下进行。作为一个生产周期,上半年的延续力量也给下半年以支持,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还发挥作用。因此,一九六六年全年的经济仍然取得较大进展,各项经济指标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度计划。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6,52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增长的势头甚至一直维持到一九六七年初。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文化大革命”内乱的逐步升级,山东整个社会的灾难也就更形加剧。

知识出处

当代中国的山东

《当代中国的山东》

本文记述了山东省的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情况,并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还有反帝反封建的光荣传统。山东省在曲折前进的二十七年中,创造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反动过土地制度改革、抗美援朝及镇压反革命以及“三反”、“五反”的运动,取得了“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改造,进行了“大跃进”的挫折和国民经济的调整,十年动乱的山东发生过全省大动乱,局势出现起伏以及大反复大倒退的时期。接下来中国山东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