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918
颗粒名称: 附录二
页数: 11
页码: 181-191

内容

一、成主
  为使后代子孙了解本族的繁衍史,在老人亡故后,将其名讳写在家堂(俗称家堂轴子)上,每年春节则悬挂在堂屋中祭祀一番。而官宦富有之家则要把亡人的名讳、官职、生卒年月等写在神主牌上。神主牌由外函、内函及基座组成,外罩一木椟,总称神主盒。
  神主牌的外函由奉祀男具名。民国初年,一些清朝的遗老仍以其官职功名为荣,故其神主牌上仍写其官衔及功名(见图一)。无功名的老人死后,其神主牌上则写“前清处士显考××府君之神主”字样。在民国有官职的人则写其民国的官职。如“华故省参议员显考××府君之神主”。内函的中间写死者的官职、姓名、别号,两旁写其生、卒年月(见图二)。
  旧社会的妇女是没有官职的。其神主外函要按照其丈夫的官职大小写上她的特定尊称。如:其丈夫为一、二品官员,其尊称为夫人,三品官员的妻子称淑人,四品官员的妻子称恭人,五品官员的妻子称宜人,六品官员的妻子称安人,六品以下的官员的妻子皆称孺人。其写法见图三。妇女神主牌的内函要写其丈夫的官职姓氏之后再写她的姓氏及尊称(见图四)。
  死亡的妇女如系其夫原配,神主牌上可写×公德配,如系继室,则写×公继配,至于姬妾死后一律不能成主。
  写神主牌要经过题主、点主、荣主三道程序。填写内、外函的人称题主官,在神主牌上用硃笔点一红点的人称点主官。举行成主仪式时要礼傧赞礼。担任点主官、题主官的人要有“功名”,功名越高,丧主越显得光彩。
  邀请点主官、题主官、堪舆、礼傧等大宾时,首先要请与他们熟识的人前去预约,谓之“透职”。待征得他们的同意后,再正式具大红请帖聘请。孝子还要登门亲自叩请,谓之“叩职”。举行成主仪式以前,要先将题主官请至家中,除把外函、内函中的“神主”二字写成“〓三”式样,留待举行仪式时填补外,其它内容都要书写工正。
  成主时要把点主官、题主官、礼傧(四人)请至家中,各由四位陪宾陪坐,安排在三处客厅或红棚内款待。
  (一)、题主
  成主仪式要在灵棚内进行。内设长方桌一张,谓之“公案”。公案前挂大红桌围,上铺红毡,公案上放置硃笔、银硃、墨笔、砚台等物。备有太师椅一把,上铺大红椅披、椅垫,谓之“公座”。
  题主仪式开始,首先由传会人扶孝子至题主官及礼傧处叩请三次后,题主官及礼傧在陪宾陪同下,在鼓乐声中缓步进入灵棚。四位礼傧分立两旁,然后由为首的礼傧诵赞礼,传会人照礼傧赞礼行事。
  赞:“内外肃静,禁止喧哗!”鼓乐停奏。
  赞:“执事者搭公案,设公座”。执事人将公案、公座搭至灵棚中间。
  赞:“题主官升,落公座!”题主官至公案后入座。
  赞:“执事者引孝子捧主出庐!”传会人扶孝子捧神主盒行至公案前站立。
  赞:“孝子跪!”孝子跪在公案前。
  赞:“执事者过主于公案!”传会人将神主盒捧至公案上。
  赞:“撤吉红!”传会人将垫在神主盒下面的红毡取下。
  赞:“去魂帕!”传会人将覆在神主盒上面的方形红绸取下。
  赞:“分椟!”传会人将神主盒的外罩取下。
  赞:“请主出椟,分主、卧主!”传会人将神主牌从底座中取出,并把内、外函分别置于题主官面前。
  赞:“题主官秉笔,润墨!”题主官将笔拿起,沾墨。
  赞:“通神,贯主!”题主官在“〓”字上添一竖,把“三”字写成“王”字。
  赞:“题主毕!停笔!”题主官把笔放下。
  赞:“执事者合主,竖主,复神位!”传会人将内、外函并起后插入底座。
  赞:“请主入椟,落椟!”传会人将神主牌放入主盒,盖好木椟。
  赞:“覆红帕!”传会人将红绸盖在神主盒上。
  赞:“撒吉红!”传会人将红毡放在孝子双臂上。
  赞:“执事者过主于孝子!”传会人将神主盒放在孝子两臂上。
  赞:“孝子兴!”传会人扶孝子站起来。
  赞:“孝子捧主入庐!”孝子将神主盒放在灵前供案上。
  赞:“题主官升!”题主官起立。
  赞:“执事者撤公座,撤公案!”执事人将公座、公案撤掉。
  赞:“题主官一揖而退!”题主官向灵位作揖后转身走出灵棚。
  此时传会人高呼:“送大宾!”随即鼓乐齐鸣,题主官、礼傧等由陪宾陪同,在鼓乐前导下回到各自的客厅。随后传会人扶孝子到题主官、礼傧处行叩谢礼,题主仪式结束。
  (二)、点主
  点主仪式自孝子叩请点主官、礼傧,至请主出椟、分主、卧主,都和题主仪式相同,不再重叙。以下是:
  赞:“点主官执笔润硃!”点主官拿起硃笔沾上银硃。
  赞:“点主!先点内函、次点外函!”点主官在内、外函的“王”字上各点一硃点。
  赞:“点主毕。更笔润墨!”点主官放下硃笔,拿起墨笔。
  赞:“复主。先复外函,次复内函!”点主官在外函、内函的硃点上各点一墨点。
  赞:“复主毕!”
  以下仪式至将神主盒交与孝子,皆和题主仪式相同。以下是:
  赞:“孝子转身向主亭跪!”孝子起立行至主亭前跪下。
  赞:“执事者请主入亭!”传会人将神主盒放入神主亭内。
  赞:“撤吉红!”传会人从臂上取下红毡。
  赞:“孝子回庐!”传会人扶孝子进入灵堂。
  以下撤公案直至谢大宾等仪式皆与题主仪式同。
  (三)、荣主
  荣主是请点主官、题主官、礼傧、陪宾及职事人等向神主行礼致祭的仪式。
  神主亭放在灵棚正面,亭前设供案,案上摆设荤素菜肴、干鲜果品、茶、酒等供品,香炉一个内燃高香,烛台两对,红、白蜡烛各一对。另备堂钟一口,供案前铺红毡拜垫。
  仪式开始,传会人扶孝子至供案前上香行跪拜礼后,赴各大宾处叩请。各大宾等在鼓乐声中赴灵棚行荣主礼。
  首先请点主官行礼。四礼傧在灵棚内分左右站立两旁。开始诵赞礼。
  赞:“点主官行荣主礼。就位!”点主官站立主亭前。
  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点主官在赞礼声中行跪拜礼。起立后在陪宾陪同下返回客厅。传会人扶孝子至点主官处叩谢。然后由题主官行荣主礼,仪式同前。
  此后,礼傧、陪宾各“红职”人员及亲友等依次至主亭前行荣主礼。但不诵赞礼只是由传会人高呼:“某老爷到!”行礼时传会人击堂钟数声。行礼毕,传会人高呼:“谢某老爷!”孝子行叩谢礼。各亲友行礼毕,成主仪式结束。
  二、成服家祭
  这一仪式要在晚饭后举行。在灵棚左侧设盥洗所,内设脸盆、毛巾、镜子、盆架等盥洗用具。灵棚右侧设成服所,内放孝服。大门外有炮手燃放土炮,大门以里有鼓手击大鼓、二门以里派人击点(击一种铁铸的云形牌),灵棚外备有长号及吹号手。其仪式由四礼傧颂赞礼,由传会人对答,指挥孝子、孝眷等行礼。
  仪式开始,由传会人扶孝子至礼傧处叩请,四礼傧在陪宾陪同下,在灵棚内分左右站立两旁。
  赞:“内外肃静,禁止喧哗,执事者各执其事此时鼓乐停奏。
  赞:“鸣炮!”传会人高呼:“鸣炮!”大门外鸣土炮数声。
  赞:“击鼓!”传会人呼:“击鼓!”击鼓手击鼓数声。
  赞:“传点!”传会人呼:“传点!”二门里司点者击点数声。
  赞:“鸣号!”传会人呼:“鸣号!”号手吹长号数声。
  赞:“击堂钟!”传会人击堂钟数声后高呼:“击堂钟毕!”
  通过以上仪式使得灵棚内的气氛庄严肃穆,接着进行如下仪式。
  赞:“启户!”传会人呼:“启户一扇!”有人将灵堂的门拉开一扇。
  赞:“捲帘!”传会人呼:”捲帘一展!”有人将灵堂前的帘子捲起。
  赞:“秉烛!”传会人呼:“秉烛一案!”有人将供案上的蜡烛点燃。
  赞:“执事者引孝子出庐!”传会人将孝子扶入灵棚。
  赞:“入盥洗所盥洗!”传会人扶孝子入盥洗所。
  赞:“着水!洗手!浴面!整容!拆巾!”孝子随礼声逐将盥洗动作完毕后,传会人呼:“盥洗毕!”
  赞:“执事者引孝子至案前行成服礼!”传会人扶孝子至桌前。
  赞:“就位,跪!”传会人扶孝子跪下。
  赞:“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孝子随赞礼声三叩首后起立。
  赞:“入成服所成服!”传会人扶孝子入成服所。
  赞:“除素服,换孝服!”孝子脱掉素服改穿孝衣。
  赞:“着毡!”传会人给孝子披上麻毡。
  赞:“束麻。有麻者各束其麻!”孝子及应束麻者都用麻绳束腰。
  赞:“加冠!”传会人给孝子戴上麻冠。
  赞:“纳履!”孝子等脱去覆白布的鞋换白鞋。
  赞:“授杖,执杖!”传会人将丧杖交与孝子后高呼:“成服圆!”
  赞:“执事者引孝子至香案前就位!跪!”传会人扶孝子至供案前跪下,其他孝眷皆跪。
  赞:“上香!初上香!亚上香!终上香!”孝子将燃着的三支香分三次插入香炉内。
  赞:“匍匐!匍匐!匍匐!匍匐!”孝子等向灵位四叩首。
  赞:“兴!”孝子等起立。
  赞:“依供案前跪!”孝子至供案前跪下。
  赞:“献爵!初献爵!亚献爵!三献爵!”孝子依次向灵位献酒三杯。
  赞:“匍匐!”孝子等向灵位一叩首。
  赞:“献茶!初献茶!再献茶!终献茶!”孝子依次向灵位献茶三杯。
  赞:“兴!复位!”孝子起立后退至拜垫处。
  赞:“行拜成礼!跪!匍匐!匍匐!匍匐!匍匐!”孝子等向灵位四叩首。
  赞:“兴!执事者引孝子入庐。闔家孝眷各归丧次!”传会人引孝子等返回屋内跪伏灵柩两侧。
  赞:“熄烛!”有人将烛熄灭后,传会人呼:“熄烛已毕!”
  赞:“垂帘!”有人将竹帘落下后,传会人呼:“垂帘已完!”
  赞:“合户!”有人将门关上后,传会人呼:合户已严!”
  赞:“焚祝化彩,合家举哀,礼成!”丧主焚化烧纸,恸哭一场。
  这时传会人高呼:“送大宾!”四陪宾陪同礼傧返回客厅,成服家祭仪式结束。
  [=此处为插图页:图一(图一男人外函),图二(图二男人内函),图三(图三女人外函),图四(图四女人内函)=]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

《德州文史》

本书收本书收德州教案、我所知道的德州绿营兵、日军投降前后德州的日、伪、顽、杂军队记述、宋达民其人、忆我在德州的一段经历、德州解放前夕一家三易其名的报社、记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在德州、德州解放前汉族丧葬风俗、德州古瓷窑考、解放前德州儿歌选等20余篇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