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882
颗粒名称: 后记
页数: 6

内容

我从十二个侧面,把冯玉祥将军治军方面的事情,作了简要记述。当然亦不只于此。因余所见所闻者窄,也只好简要述之。
  冯玉祥将军,经历几个不同时期,每个时期的背景各异,他的思想是随历史前进的变化而变化的。故余曾为诗曰:“历史前进公前进,爱国将军有定评。”这个定评是党给予他的荣誉,将军会因此而含笑于岱宗山麓。他所处的时代,造就了他那样的人物;在当时的条件下,只能出现他那种治军的方法。这当然不只于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思想情况及家庭出身,也颇有关系。因此,看此回忆之文时,应联想当时的社会情况及其本人所处的环境、条件。
  冯玉祥将军的一生是好学不倦的一生,他能博览群书,知识面广。从古典文,到现代汉语;从古代兵法,到近代的军事科学;从古代史,到近代史;从散文,到诗词他都喜欢阅读。所以他能成为知书善写的将军。至于他的生平功过,各个时代的正确或失误,治史者自有评述,本文基本不予涉及。因为,这篇回忆,所写的只是他的治军方面。而治军方面,尚属撰其要者。所谓要者,又是我主观所认为的。或有不妥之处,尚希知之更详者予以补充或指正。
  我把冯玉祥将军在军队中运用基督教教义的活动,当作其政治工作的性质加以叙述,是因为基督教对冯本人及其军队,以及对军官家属产生了一定的良好的积极影响。
  冯十二岁刚刚入伍当兵时(所谓吃恩饷)曾因当时保定满城驱打瘟神而开枪打过教堂,反对牧师的布道(参看他自己所著《我的生活》上卷295页第二段前十行)。光绪三十一年,由于其腹部生疮与大夫接触,对基督教产生了好感。到了民国元年,他对基督教发生兴趣。他在我的生活中写道:“到了民国元年,我在北京平侧门旧火药库驻防。有一次朋友约我到崇文门内一座教堂听讲,主讲是新来中国的莫德搏士,王正廷①先生翻译。讲了一番博爱利他的道理,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从此,我有空就去听讲,渐渐产生了兴趣。耶苏为了传布他广大的爱,竟被敌人钉在十字架上。这是伟大的死。他一天到晚,专和些下层人,如木匠、渔户在一起,因而被人轻视,我觉得正合我这个穷小子的味儿。和教友们接触长久了,逐渐明白他们的生活情形,有几点深深打动我的心。那些教友们,第一、无一个抽大烟的;第二、他们的子弟无论贫富,都能读书;第三、他们都有相当的事业,从无游手好闭的;第四、妇女没有缠足的。就这简单的几件事,使我们非常羡慕。”他还说:“到耶苏堂听讲,是偶然的,无意的,渐渐就一变偶然而为经常,一变无意而为有意的。”由此看来,他是一步一步的深入而成为信徒,成为外国人所称呼的“基督将军”的。他并且说:“在刘芳②牧师家经常查经,接着就在北京美以美会领洗。”他说:“真正的查经,还是到常德后才开始的,这时也是我对基督教最热心的时期。”在军队中宣传基督教,是因为他看了爱人如己,舍己济人的教义,认为若将基督教在军队中加以宣传,必受绝大效益。所以他规定做礼拜为军中精神训练的方法之一。
  也有人问他:“你真信奉上帝吗?”他回答说:“上帝即道,即真理,亦即科学。”并且说:“自信是个科学基督徒,毫无迷信观念。”
  基于以上所提到的冯的信教经过及其对基督教的看法与用法,所以我列为当时的政治工作,并称为“没有政治工作的政治工作”。至于如此提法是否恰当,见人见智或有不同。当然,他随着历史的前进,使他对军队教育的内容,也逐渐起了深刻的变化。
  无疑,冯玉祥将军为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的骨头是硬的。他献身于国家、民族的坚强信念,跟着时代脚步前进的革命精神,使他终于走上了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道路,成为我党的真挚朋友,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和敬仰。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剪伯赞曾对冯玉祥将军作过比较全面的评价。他在一九四八年所写的《追忆玉祥将军》一文中,有如下的论述:
  ……冯将军的一生,每天每时,不断地学习,切切实实地学习。这在一个普通人也许没有什么奇怪,然而照一般的情况说,以他的地位,他就应该学会洋奴买办地主官僚党棍的习惯,把他的时间用于贪污剥削、卖国求荣、杀人放火、谋财害命,做一个祸国殃民的帮凶。以他的年龄,他就应该把他时间用于嫖赌逍遥抽鸦片,做一个愚腐无知的元老。但是他都没有学会,所以在洋奴买办地主官僚党棍看来,他是“欺世盗名”。
  由于冯将军在生活上保留着浓厚的农民习惯,和知识之继续增长,所以在政治上就表现为不断地进步。照他的时代和环境,他可能做一个满清忠臣,但他没有,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以后,他又能做一个北洋军阀的头目,但他没有,他从军阀阵营中举起革命
  的旗帜,反对曹、吴,反对段其瑞,最后誓师西北,参加十五、六年的大革命。在大革命后,他可能象阎锡山一样割据一方,也可能象何应钦之流臣服蒋介石,他也没有,他曾几次武装起义,反对蒋介石的独裁。在反蒋失败以后,他可能象李宗仁、白崇禧一样,认贼作父,投降蒋介石,但他没有,他隐居泰山,读书乐道。在“九·一八”以后,他可以象汪精卫一样假借共赴国难和蒋介石同流合污,用不抵抗主义,变相投降日本,但他没有,他发动了长城抗战,反对妥协。在抗战爆发以后,他可能象许多两面派政客一样不左不右,亦左亦右,但他没有,他和中共和左派的文化人做朋友,呼吁民主,主张团结。在政治协商破裂以后,他可象孙科一样望风驶舵,反共反苏,以保其禄位,但他没有,他跑到美国考查水利。到美国以后,他可能隔岸观火,看风转舵,但他没有,他公开反蒋反美,而且在美国反美,以致被取消护照。在取消护照后,他可能接受美国国务院的收买,象胡适和于斌③这些洋奴一样做美国反动派的工具,但他没有,他昭然予以拒绝,毅然离美回国,参加新政协,以致因此而遇难。即因他没有做保皇党,没有做军阀,没有做卖国的汉奸。没有做蒋介石的帮凶,没有做美帝国主义的洋奴,而一步一步向前走。所以在一切反动派来看,冯玉祥的为人是“叛变”,是“倒戈”,是“反复无常”。
  总而言之,冯将军的一生,是一个农民出生的将军;而又逐步回到农民的过程,他从反满清反军阀进步到反蒋反美,进步到拥护中国的解放战争,完成了他的完美历史人格。为了中国,为了中国人民,他一生刻苦自己,帮助人民,他菲饮食,恶衣服,卑宫室,最后献出了他的生命。
  将军长眠于岱宗山麓,游人络绎凭吊,追思将军业绩。将军生前以接近群众为最大乐趣,逝后群众瞻仰将军之墓,两相之间的浓厚情感,将长久融汇在一起,而将军可含笑地下矣。
  最后把我在纪念将军百年诞辰时写的一首诗作为本文的结尾:
  艰苦朴素忆焕翁④;
  布衣淡饭乐生平。
  幼小之时娘早逝,
  长大难记慈母容。
  位高仍着嫂做鞋,
  意在不忘幼时穷。
  历史前进公前进,
  爱国将军有定评。
  (注:)
  ①王正廷字儒堂曾任外交部长。
  ②刘芳牧师是北京人,当时基督教华北联环司的负责人。
  ③于斌是一天主教的主教。
  ④将军字焕璋故我尊称为焕翁。

知识出处

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彭秉信同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执教和任研究员二十年。一九七○年该学院撤销,始离休济阳。彭秉信同志虽已是年逾八旬的老人,却“活到老,学到老”,把“亦学亦写”当作养生之道。他热心于县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克服诸多困难,撰写了《冯玉祥将军治军忆要》这部回忆录。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