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瓜干小米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489
颗粒名称: 三、瓜干小米饭
分类号: K295.2
页数: 2
页码: 231-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元武、刘元文两兄弟在施粥厂时吃瓜干小米饭食的经历。
关键词: 博山 北亭子 施粥厂

内容

我们进施粥厂时,里面已有男女孩子近200人。小的五六岁,大的十几岁。8至10个人编为一个“喝饭”小组,并有两个大一点的担任正副组长。每天喝两次饭。开饭前,几十个小组一一排好队等饭。待西门一开,便由七八个成年人每人挑两铁桶饭,走进来。此时,孩子们立即骚动起来。送饭人把早已摆在地上的一片片大黑碗个个舀满,不问二事,挑起饭桶回头便走。这些饭是商会雇用“马公祠”的农民在“大街商会”里烧作成的。此时,由看守人员(老师)按一组、二组的顺序叫喊,各组的两名组长负责为本组端饭,各人就地喝起来。饭是用粗小米和地瓜干熬成的,喝着有股苦味,饭里的砂子垫得牙疼,糠皮涮嘴刷刷响。饭喝完后,把碗集中到一起,看守人员再指令大一点的女孩子洗刷。
  我们才进来的孩子,肚子里都没有食,开头几天喝着,还挺香,再往后就不行了。开始每碗还配有一块辣疙瘩咸菜,后来咸莱没有了,这碗瓜干小米饭就难以咽下去了。我们多么盼望家里的亲人来看看我们,送些咸菜来呀!半个月后的一天下午,我母亲和我大姨终于看望我们来了。见了亲人俺泪水盈眶。我迫不及待地问:“娘,你给俺拿来啥?”“杏”!母亲解开一块方形布子,黄橙橙的杏露了出来。接着十多个男孩子围了上来,我和哥哥就把仅有的20多个杏分给了大家十几个。我们这样做并不是新样,别的孩子的父母拿来的东西也给我们吃过。母亲问我们:“一天两碗饭能喝饱吗?”我和哥哥忙说:“碗大、盛的多,喝不了!”母亲离开时,我们再三地恳求:“再来看俺时,多买些咸菜,若无钱买咸菜,就拿些盐来!”以后家长来看望子女,都少不了带些盐来。每到喝饭时,一颗小盐粒就一口饭。盐,成了我们当时救命的仙丹。

知识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分述了,回忆抗日战争初期郓城县的统战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中的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党对泰山区道会门的统战工作、争取刘子昭部杆子会加入八路军的经过、忆汉斯·希伯参加英模大会片断、沈鸿烈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良、李先良与赵保元角逐的前前后后、忆省立第一乡师老校长鞠思敏先生、刘景良部活动片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元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