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李先良组织鲁东行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407
颗粒名称: 三、李先良组织鲁东行署
分类号: K827
页数: 6
页码: 80-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李先良1938年冬到海阳,组织鲁东行署,培植赵保元作为依靠力量、和刘振东的角逐、朱兰军事会议——组织抗日联军工作的经过。
关键词: 山东省 李先良 鲁东行署

内容

李先良1938年冬到海阳。当时鲁东党务督导区办事处设在莱(阳)海(阳)交界的发城。他对鲁东各派系的矛盾和游杂部队的情况了解得比较清楚。“莱阳事变”卢斌被杀,他认为卢斌被杀的主要原因是用人不当,排斥异己。鲁东行署的组织成员,如秘书长苟梦龙和科长孙秀峰、于宝仑等都是中统分子,派系色彩太明显,激起复兴社分子的愤怒。其次是没有建立自己可靠的武装,拥有足以自卫的力量。因此,他接充鲁东行署主任组织鲁东行署时就吸取了以上两个教训。
  李先良本是CC派分子,但他鉴于卢斌被杀前车之辙,就尽量物色派系色彩不显著和能任其驱使的人。他任用山东省行政督导团(团长杨沛如)团员张齐三(博兴人)充行署秘书处第一科科长,张善淮(平原人)充书处第二科科长兼鲁东行署督导团团长,跟随他多年的译电员马献三为机要室主任,曾在青岛干过小学校长的朱乃洪为副官主任;为了实现大权独揽,他自兼秘书长。1939年5月,沈鸿烈又派刘振东充鲁东行署副主任兼警保处长,与刘同到鲁东的庞迈千被派充警保处科员、代理第一科科长。不久,李先良又委郑金生(日照人,复兴社分子)为警保处第二科科长。至此,鲁东行署内部组织组成。
  李先良便在巩固了行署内部组织之后,即着手建立御用武装,以达其统治鲁东之目的。
  1.培植赵保元作为依靠力量
  李先良鉴于卢斌被杀的原因是没有可靠的武装,他深恐“莱阳事变”重演,把自己的性命送掉,于是就打定主意,不顾一切外议,培植赵保元。
  赵保元原系伪满军李寿山部下的旅长,1938年随日本浪人张宗援窜扰山东,烧杀抢掠,恶罪累累。在海州战役中被万毅部队击溃后,于当年冬投靠山东第八区专员厉文礼,充第三旅旅长,随厉到了莱阳。“莱阳事变”后,厉率队回窜诸城、安丘一带,赵独自留驻莱阳,企图借机攫取政权。当时鲁东局面异常混乱,沈鸿烈为了抢救鲁东危局,维持其统治,经前行辕参谋长张衍学、山东省第十八旅旅长张金铭推荐,委赵为莱阳县县长。
  赵保元部当时有七、八百人,全是日式装备,在鲁东游杂部队中武器是比较优良的。在李先良看来,赵是战斗力唯一强大的一支队伍,又无政治基础,培植他作为依靠力量比较可行。赵保元自己知道他是新投降的汉奸,没有政治靠山。是不会有出路的。因此,他在李先良就任鲁东行署主任后,表现得特别恭顺,惟李命是从。李先良为了拉赵,电沈委赵为第十三区(由原八区划出的潍县、昌邑、平度、掖县、即墨、莱阳组成)专员兼保安司令。
  2.和刘振东的角逐
  李先良是国民党中央党校学生,时以蒋(蒋介石)陈(陈果夫)高足自豪。刘振东(外号刘大胡子)是鲁东行署副主任兼警保处长,比李到职晚了三个月,这时李在政治和军事上都作了安排,刘不但在用人行政方面插不进手,即在他主管的军事方面权亦有限,因而对李大为不满。
  刘振东是湖北天门人,和沈鸿烈是同乡,沈在幼年时代还曾受业于刘的父亲。沈任青岛特别市市长期间,刘充顾问,和沈鸿烈是老关系,然刘喜抽鸦片烟,一天非一两膏子不能过瘾。当时他年已90岁,还带着一个不满30岁的女人(平度人,外号三大子)。李对刘的腐化生活很为不满,刘对李的大权独揽更为愤恨。他认为长久在行署蹲下去.连鸦片烟和生活费也无法维持,因此就想在军事上单搞一套。他对李先良说,鲁东游击部队庞杂,系统紊乱,他从省里来的时候,主席(指沈鸿烈)再三叮嘱出去视察,核实报省,以凭整顿。李先良明知刘是别有企图,出外视察于己不利,但是对刘的提议又无理由阻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答应了。可是在刘出发的当天,李先良就发了一份由他派刘到各部队视察的电报,这样既表示了自己的权威,并可借以防止刘的招摇。
  刘振东外出视察,想借沈鸿烈的招牌另搞一套。他计划在平度以张金铭、姜黎川为基础成立平度指挥部;在七区以安廷赓团为主力,以牟平县长沈伯祥(沈鸿烈的侄子)的经济为后盾,成立七区指挥部,来孤立李先良和赵保元,刘先良到了栖霞,想与九区专员蔡晋康密谋倒李,但当看到李先良派他视察各部队的电报之后,他想借沈招摇的阴谋已被揭穿,于是气愤地说:我这次视察是奉主席命令,而李先良发出这样的电报,真是欺上枉下,无耻之尤。从此,对李更加恨之入骨。
  此后,刘到七区各部队活动,七区专员郑维屏对他很冷淡,七区三旅旅长丁綍庭对他也很简慢,只有七区二旅旅长王兴仁、山东第二十六旅秦毓堂勉强应付了一下。刘见计划已无实现可能,就到安廷赓防区住下,专事倒李活动。他联络张金铭、姜黎川、孙秀峰(蔡晋康的参谋长)等,分别向国民党中央及山东省政府电控李先良培植汉奸赵保元摧残“抗战”力量等,企图迫李下台,李先良得悉后,立即采取措施反击,罗列刘的荒淫生活及组织集团、破坏行政等事实向沈控诉。结果,刘于1939年冬被撤职调省,另派洪彪(广东人,曾充税警团连长)。为行署警保处长。李刘之争才告结束。
  3.朱兰军事会议——组织抗日联军
  李先良任鲁东行署主任后,极力发展自己的武装。赵保元在李的大力支持下,改编了地方团队,补充了空额,力量比前充实了很多。李见时机已到,就以赵保元为支柱,召开军事会议,组织鲁东抗日联军指挥部,以实现他梦想的军事控制。
  这次会议是1939年8月在莱阳朱兰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七区专员郑维屏、山东第十八旅旅长张金铭和第一旅旅长姜黎川的代表;第十三区司令赵保元,九区专员蔡晋康,山东省第二十六旅旅长秦毓堂,七区二旅旅长王兴仁、三旅旅长丁綍庭、四旅旅长苗占魁、五旅旅长张建勋和副旅长赵汉卿,别动队支队司令徐叔明,山东省保安团团长刘廷赓,牟平县长沈伯祥,福山县长陈煜等,以及他们的代表40余人。八路军五支队代表林一山、侯林冀、陈迈千等亦邀参加。
  会议由李先良主持。经过讨论和幕后活动,通过了抗日联军指挥部的组织,并确定赵保元为抗日联军正指挥,秦毓堂、赵汉卿为副指挥。进入由各部队抽调兵力、组织联军的讨论时,丁綍庭首先发言,强调七区部队弹药缺乏,补给困难,外调作战必须先解决弹药和物资补给问题。接着,姜黎川、张金铭的代表先后发言,均以防区接近敌区为理由,坚持部队不能抽调。意见分歧,吵作一团。八路军五支队代表林一山为了联合抗敌,发表了动人的讲话,并愿抽调主力部队两千人归联军指挥,作为杀敌前锋。但是,各游杂部队的头目深恐八路军参加联军的人数多,于己不利,他们不但没有接受八路军真诚联合抗敌的意愿,而且在李先良和赵保元的授意下,由赵保元的参谋处长皋鸣九(当时已确定皋为联军参谋长)和别动队支队司令徐叔明提出了“人数过多,指挥不灵,粮食补给困难”等理由,因此只通过八路军参加800人。这样,所谓鲁东抗日联军只是由八路军的800人,秦毓堂的一个营、赵汉卿的一个连和赵保元的两个团组成,其他部队未出一人一枪。
  鲁东抗日联军组成后,在八路军英勇杀敌的影响和带动下,莱阳战役、栖霞战役、掖县战役的确给了敌伪很大的打击。但是不久,李先良反共面目毕露,在攻克掖县后与赵保元合谋,将前省府沈鸿烈加委的掖县县长于娘撤职,另由赵保元推荐电保曾当过汉奸团长的安重枢为县长,掀起了反共高潮,妄图摧毁八路军政权,挤垮八路军部队。从此鲁东抗日联军亦告解体。

知识出处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山東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内容分述了,回忆抗日战争初期郓城县的统战工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中的滨海区、抗日战争初期党对泰山区道会门的统战工作、争取刘子昭部杆子会加入八路军的经过、忆汉斯·希伯参加英模大会片断、沈鸿烈在沂蒙山区、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良、李先良与赵保元角逐的前前后后、忆省立第一乡师老校长鞠思敏先生、刘景良部活动片断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庞迈千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