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刘珍年和蒋介石明争暗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2046
颗粒名称: 五、刘珍年和蒋介石明争暗斗
分类号: K263.5
页数: 3
页码: 89-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刘珍年和蒋介石明争暗斗,蒋介石收编刘珍年,给予他国民革命军十七军第二十一师番号,并允许他割据胶东地盘,设官置吏,独霸一方等情况。
关键词: 山东 刘珍年 蒋介石

内容

蒋介石收编刘珍年,给予他国民革命军十七军第二十一师番号,并允许他割据胶东地盘,设官置吏,独霸一方。在蒋政权方面说,这是蒋介石以毒攻毒的策略,对山东主席韩复榘下的一着暗棋;在刘珍年是为了借蒋介石做招牌保存发展个人的势力,脚踏两只船,对蒋对韩均采取既联系又戒备的态度。1930年蒋、阎、冯三大军阀中原会战时,刘珍年明受蒋介石的指挥,暗和冯、阎信使往还,烟台、太原均派有常驻代表,并接受了晋军第二十一路总指挥的委任。晋军傅作义、张荫梧等部攻占济南,韩复榘率部沿胶济路向青岛方向溃退,蒋介石命令刘珍年进军寿光县,表面上叫他支援韩复榘,实际上是叫刘收容韩的溃兵。蒋介石的这种措施,正适合刘珍年可南可北的企图。
  1931年春,蒋介石命令刘珍年取消第十七军名义,同时电召刘珍年到南京述职。刘由南京回到烟台不久,蒋介石又电召二十一师团长以上军官到南京听训。刘珍年认为蒋介石不怀好意,怕蒋介石借召见的机会把他的旅团长扣押起来,又怕蒋介石用金钱收买分化他的部下,但是不去又不行,因此定下了李代桃僵的办法:以旅参谋长代替旅长,以中校团副代替团长前往南京听训。假旅、团长到达南京之后,除听蒋介石训话之外,还受到了军政部的优厚招待,临走时每人还得了不少的旅费。
  1931年5月,军政部派点验组到烟台点验刘珍年的队伍(点验组上校组长安顺系刘珍年保定军校的同学),刘珍年为了应付点验,把各县驻军编成冒名应点部队,以整团整营官兵改换符号,在此县应点之后,又到另一县应点,并印有“替换应点计划单”。二十一师参谋处长李恒华和点验组长系同学好友。有一天,我和安顺在招待所闲谈,他叫我领他到参谋处去看李恒华,正值李恒华没在屋,安顺推门进屋一眼就看见“替换应点计划单”放在桌上,安顺就赶快退到室外。我们回到招待所以后,安顺向我买人情说:“适才桌子上那件东西,我若是拿回去交给委座(对蒋介石的称呼)那就热闹了。”点验组在烟台点验期间,刘珍年除天天盛宴招待以外,临走时还赠送了大批的烟台土产,消耗了不少的民脂民膏,闹了个“心照不宣”“公私两满意”。
  在刘珍年初到烟台的时候,有刘珍年的兄弟刘锡九、同乡王冲天(原名王飞)、烟台军官学校政治队教官李楚离等,在十七军官佐和政治队学员中曾发展了不少的共产党员。1932年王冲天在南京当第二十一师驻京办事处长,叛变了革命。刘珍年为了洗白自己脱卸责任,叫参谋处秘密通知各部队的共产党员即日离开部队。当时(约在1932年秋天)我正在当军医教导队教育长,我接到师参谋处电话说:
  “你们队的上尉区队长张金鉴系共产党,叫他赶快离开烟台。”我把张金鉴叫到办公室和他说明情由,他当时就走了。在他离队以后,我向师部作了一个张金鉴离职报告请予备案。究竟当时有多少共产党员离开烟台,因事关秘密无处可问,并且也不便问。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本卷收录山东自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军事史料,以记述各个时期北洋和国民党军方面重大的战役和军事行动、在山东有代表性,影响较大的军事人物为主要内容。 从我们掌握资料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稿件的取舍上,我们遵循了这样几条原则: 一是反映各个历史时期在山东进行的有较大影响的战役和军事活动;二是记述在全国、全省有代表性的山东籍军事人物;三是记述在抗日战场上为国牺牲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生平业绩;四是鉴于政协文史资料的特点,对八路军、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活动不作反映。所选稿件绝大部分为当事人的“三亲”史料,只是个别有影响的人物史料欠完整,我们请有关专家作了综合编写。 由于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状况所决定,许多著名的军事人物主政一方,或一生的主要经历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另外有的史料撰写角度不同,未从军事方面着墨。这样,为避免重复,我们把一部分军事人物的史料归入另卷。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炳藻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