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机构用户
山东省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北城旗兵的编制、俸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23
颗粒名称:
北城旗兵的编制、俸饷
分类号:
E122
页数:
3
页码:
30-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北城旗兵的编制、俸饷、其中包括了北城旗兵采用努尔哈赤创办的八旗制编建等情况。
关键词:
北城旗兵
编制
俸饷
内容
北城旗兵采用努尔哈赤创办的八旗制编建。平时以行政管理,生产生活,习文学武等。战时健壮男女组队攻守进退,是亦民亦兵的形式。这种形式,均有严格固定的方位,即黄旗在北,白旗在东,红旗在西,蓝旗在南。青州驻防旗城的编制,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和镶黄、镶白、镶蓝(这三旗的四边镶一道红边)、镶红(红旗四边镶一道白边)八旗组成。每旗又分前后两佐,所以称青州驻防旗城为八旗十六佐(即佐领,满语称牛录额真)。
自雍正十年(1732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清朝政府派任青州驻防旗城有将军13员、副都统44员、协领35员、佐领59员、防御71员、骁骑校73员、理事同知73员,共368员(见光绪三十三年版《益都县图志》卷二十三驻防官职表一至七)。有一首北城满族民谣,唱出了清朝驻防旗城的政治编制状况:“将军都统的头,同知衙门的尾,四个协领四条腿,佐领防御骁骑校,三级老爷身上肉,左右司里吃肠肚,八旗兵民喝汤水。”这既反映了统治青州旗城满族人民的各级官员的权势,也反映了被统治的青州旗城满族人民所处的地位。
青州驻防满洲旗城,自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由最高将军(官阶一品),改为副都统(官阶从二品)。副都统下有4个协领(官阶三品)。每协领又辖4个佐领(官阶四品)。佐领下是防御(官阶五品)、骁骑校(官阶六品)、笔帖式(官阶七、八、九品等)。按清朝编制,青州满洲旗城,每任自骁骑校到协领,即所谓北城四十八员官。另有兵甲3600员。士兵分领催、前锋、马甲、步甲、箭手、炮手、养育兵(家有军功,本人残疾)、练军、匠役等若干种类。
北城旗兵的俸饷是:副都统年薪等约白银1050多两。家属米110多石(每石合150公斤)。协领年俸银等约200两,家属米97石。佐领年俸银等约150两,家属米65石。防御年俸银等约115两,家属米40石。骁骑校年俸银等约84两,家属米39石。七品笔帖式年傣银等约73两,家属米16石。八品笔帖式年俸银等约68两,家属米14石。九品笔帖式年俸银约51两,无家属米。士兵中领催和前锋月饷银3两,岁给家属米30石、马乾(饲养军马草料等)折价银12两。步兵领催月饷银3两,岁给家属米10石。马甲月饷银2两,岁给家属米和马乾折价银20两。副马甲月饷银不详,岁给家属米15石。步甲(满语押夫士)月饷银2两,岁给家属米10石。炮手月饷银2两,岁给家属米24石和马乾折价银10两。养育兵月饷银1两,岁给家属米18石。练军月米4斗(合60公斤)小钱粮。匠役月饷银1两,岁给家属米24石。此外,还有功名钱粮。有战功的一般官兵阵亡后,其后为世袭其御(3年后改为世袭恩其御);三品以上官员阵亡,其子女为世袭骑都御。还有鳏寡孤独或失去自理能力的享受“乌木都”(满语),月米4斗小钱粮。为国丧夫而守节的妇女,享受“大终身”的待遇(一般享受其丈夫的原俸禄)。另外,八旗官兵遇红白事还有赏银。乾隆时,因北城人丁兴旺,又奖赠女孩胭脂粉钱。但是,北城满族人得一份钱粮极不易。男16岁考中方能入丁。再经一马三枪文武考试得中为练军,月饷米4斗。再有押夫士、兵甲、前锋、领催等逐一考进。有的一辈子都考不上一份钱粮,只有靠施舍乞讨为生。上述俸饷又被层层克扣,一般官兵只得到6成。满族简史转载(《清穆宗实录》卷八十八,页十九上)“青州旗人就是‘因粮晌缺乏,已将所有物件变卖糊口。现在无可折卖,衣敝履穿,形同乞丐’,入冬以后,‘男妇赴乡乞食,死者甚多’。”后因北城旗兵多次抗击外患,死伤甚众,屡次建功。清廷又奖俸晌2成,这样才得8成俸饷。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