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发展壮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362
颗粒名称: 四、发展壮大
分类号: G649.28
页数: 4
页码: 104-10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华东大学进入济南后,学员激增,学校发展壮大,因而教学组织也随之调整和增加情况。
关键词: 华东大学 发展 调整

内容

华东大学进入济南后,学员激增,学校发展壮大,因而教学组织也随之调整和增加。除原来在潍坊设立的一、二两个预科部外,新设预科第三和第四部。三、四部学员都是从济南入学的,人数较多,部以下各分五个班,每班为150人左右。丁山、蒋梯云同志分别任三部和四部主任,朱作云、张开林、钱水、陈芗、邵平、许福康、魏史定、王树林、陆军、宫克等同志分任班主任。上述四个部住第四兵站、中正中学、成城中学和齐鲁大学。原来三个临时研究班,增加一批新学员后,改为社会科学、文学、教育三个研究院。社会科学院院长由张勃川同志兼任,文学院院长由韦悫同志兼任(南下后由黄源教授代),教育学院院长是田佩之同志。三个院的学生已达400人,朱波、蒋捷夫、王秋岩三同志分任院秘书,住中正中学和齐鲁大学内。此外,还为学历较高从事文教工作多年的108人(如擅长书画的黑伯龙等等),单独设立研究部,由王哲同志任主任,后因王调省教育厅任厅长,改由李仲融同志任主任,住齐鲁大学教员宿舍。同时还招收社会上闲散知识分子300余人,在建国中学内设立学习班,由车载、方建平同志任正副主任,下分三个班,范玲、陈绂庭、陈兆林同志分任班主任。另受军管会文教部委托,在济南临时中学设中学师资训练班,对中专教师270人进行短期培训,糜白辰、周清和同志分任班主任。这时全校学员(包括代训和培训)已达3,000余人。还在原济南正谊中学设立华东大学附属中学,王大彤、宁汉戈同志任正副校长。经过积极的筹划,全校教学组织和生活安排均得到落实。
  教师队伍除潍坊的教师已全部到济外,新聘和由有关单位并入的正副教授有:刘国芳、张心田、廉立之、许衍梁、万九河、王峻岭、赵毅生、严微青、汪伯岩;讲师有:金诗伯、翟麟阁、韩连琪、王锡昌、侯春岭等等。吴富恒同志原为济南军管会接收山东教育学院的代表,后该院并入华东大学,随之来校任教。当时校内具有较高水平、胜任开课的教师增加到30多人,基本上可以满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工作。
  学校到济后由中共山东分局直接领导,学校中党的组织增设党组,原来的总支委员会不变。张勃川同志任党组书记,刘雪苇、俞仲吾、李仲融、赵平生四同志为党组成员,以加强党对学校的领导。总支委员仍是潍坊时的五人,叶锦田同志养病期间由张一夫同志代理书记。校部机关由第四兵站迁入齐鲁大学考文楼办公。行政领导仍实行民主集中制,设立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总支书记、各院院长、各部主任和教师代表组成的校务委员会,校长任主席,每月举行会议一次,讨论学校大政方针和重大兴革问题。原来的行政会议,改为由校长、教务长、秘书长、总支书记等参加的办公会议,每周举行一次,讨论日常重大工作问题和商定几个单位协办的工作。行政机构除原来四科一馆外,增设生产科,胡克诚同志任科长;增设青年科,陈捷同志任科长;加强注册科,巴一熔同志任副科长。由于机构增加,任务繁重,从潍坊入学的学员中调出40人充实各部和班干部力量。在此期间还制订《华东大学组织条例》、华东大学校务委员会规程》、《华东大学教学工作有关规定》以及各部门办事细则等等,加强了规章制度建设,建立起良好的工作秩序。
  教学组织和行政机构调整后,从1948年12月开始,各院、部按照新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工作。新的教学计划目的要求和原来基本相同,但在教学内容上较前丰富充实。计划中以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新民主主义论、社会发展史、中国近代史、时事政策为共同必修课;以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联共党史、中国文学史、教育概论、文艺政策等为各学院的专业课,由过去教学中的单科独进改为多科并进。教学形式、方法和环节,仍然沿用潍坊时的办法。共同必修课主讲由何封、车载、刘力行、陶官云、袁似鹞等教师担任,业务课教师由各学院从本单位教师中选定。韦悫、张勃川、刘雪苇、俞仲吾、赵平生等同志(有时商请校外党政领导)为时事政策讲座主讲人。学校到济后,工作状况趋于稳定,领导同志较能集中精力狠抓教学,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因之学员学的深,学的广,能够积极思考,热烈争论,学习空气甚为活跃,学习效果日益显著。
  师生生活待遇一律实行供给制。每年服装两单一棉、鞋袜两双,被褥三年一套。除校领导和教师外,大家同吃一锅饭,同睡稻草铺,关系亲密,感情融洽。生活虽然艰苦,但大家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干群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目标一致,步伐齐整。昂扬的斗志,艰苦的作风,联系群众的传统,今日还是值得从中借鉴的。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山东文史资料选辑》情况,包括一场严峻的黄河归故斗争、花园口堵口始末回忆、我对黄河归故谈判的片断回忆 、华东大学始末回忆抗日根据地的胶东公学、从八路军山东干部学校到抗大一分校的回忆片、抗战初期的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部聊城政治干部学校等。

阅读

相关人物

余修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