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0188
颗粒名称: 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纪要
分类号: D624.52
页数: 11
页码: 20-30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一九四〇年夏,山东省各界人民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下,举行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选举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同时建立了各群众团体的省级领导机构。
关键词: 山东省 人民代表会 纪要

内容

一九四〇年夏,山东省各界人民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领导下,举行了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选举成立了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和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简称战工会,即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同时建立了各群众团体的省级领导机构。
  一、当时山东的抗战形势
  一九四〇年前后,中国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日寇感到我党政军民在敌后坚持抗战、日益发展壮大的严重威胁,回师向我根据地疯狂“扫荡”,实行武力摧残破坏,推行所谓“强化治安”,实施“蚕食”政策,妄图压缩毁灭我根据地。敌后抗战进入了“扫荡”反扫荡、“蚕食”反蚕食,以及投降与反投降的新时期。一九三八年秋武汉失守以后,日寇对国民党反动派以诱降为主,伙同各帝国主义阴谋制造东方慕尼黑,未能得逞,遂大力策动国民党中的亲日派投降,汪精卫的叛国投敌,就是日寇诱降的严重结果。国民党中亲英美的顽固派,则完全采取了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先后颁发了“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反动法令,掀起反共高潮。日寇乘机把大部侵略军撤回敌后,巩固其“占领区”,推行其“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阴谋,在敌后则集中力量,对我八路军抗日民主根据地扫荡蚕食,实行“三光政策”,反复推行“治安强化运动”扩大伪政权,广设“爱护村”;同时挑拨离间,破坏团结抗战力量,对国民党顽固派,暗中勾结,向我进攻并破坏我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扫荡”与反扫荡,投降与反投降的斗争日益严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成为敌后抗战军民完全拥护的正确方针,也是我全体山东人民的中心战斗任务。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其所辖的第三路军不战而逃。山东人民奋起抗战。我山东共产党组织,在徂徕山、沂蒙山、昆仑山和抱犊崮等山区以及清河、鲁西和湖西等平原地区先后发动群众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同时各种抗日救国组织,工、农、青、妇动员委员会也纷纷建立起来;不少地区也初步建立了区乡以至县一级的抗日民主政权,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据地。
  继韩复榘之后的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秉承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旨意,坚持反共反人民的顽固态度,迅速委派各地的所谓专员、县长,建立反动统治体系。还向各地派出所谓“工作团”,到处挑拨离间威迫利诱,推行其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策,限制我党我军发动群众发展抗日武装。著名的反共摩擦专家军统特务秦启荣,先经国民党中央委任为所谓“别动总队第五纵队司令”,又经沈鸿烈委任为“第八区专员”,疯狂进行反共摩擦。先后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太河惨案”、“淄河惨案”、“雪野惨案”等等,残杀了我大批干部和抗战群众,直接间接地配合日寇向我进攻;公开提出所谓“曲线救国”的反动方针,破坏抗战,制造分裂。原借抗战名义发动起来的反动武装,纷纷投降日寇。有的虽未公开投降,与日寇汉奸暗中勾结,进攻我八路军和一切坚持抗战的人民。有的反动头子与敌人秘密订立所谓“反共同盟”,“互不侵犯条约”。沈鸿烈也派人秘密到青岛、济南、北京等地活动与日寇“谈判”,准备投降。这些投降分子、民族败类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
  在当时严重复杂的斗争形势下,我山东抗日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迫切要求在工作上有一个划时代的大整顿,大转变,大加强。必须进一步发动和依靠群众,巩固和发展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根据地。对三年来工、农、青、妇各抗日救国团体群众运动要认真加以总结提高。必须发扬民主,建立和巩固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加强统一领导,形成完整的政权体制,把党关于根据地建设的各项政策体现于政权的法令之中,以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和支援我八路军和一切抗日武装。必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进步力量,争取和团结中间力量,分化瓦解顽固势力,彻底孤立和坚决打击投降派。必须建立全省性的抗日民主政权,把我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变成我地方政府的法令条例规章制度和措施,以对抗和取代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反动政权,以维护我党政军民在敌后抗战斗争中,所取得的成果,领导工农业生产,推行财政经济、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医药卫生等各项建设工作,大力支援抗战部队巩固发展,更有力地打击敌人,夺取最后胜利。为此,于一九四○年夏召开了山东省各界联合代表大会。
  二、大会经过
  一九四〇年七月二十六日,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联合大会,在蒙山脚下青驼寺镇(现属沂南县)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山东初选“国大”代表,各地区的工、农、青、妇、文各界代表共三百余人。青驼寺古庙院内搭起临时席棚作为大会会场,代表们组成了四个大队:国大队、青年队、工农队和妇女队。大会开幕时唱《救亡进行曲》和《大会会歌》。大会筹备会负责人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秘书长霍士廉同志宣布大会开幕;并通过大会主席团:名誉主席毛主席、朱总司令等;大会主席团为范明枢、朱瑞、黎玉、李澄之、孙鸣岗、张伯秋、霍士廉、陈明、李竹如、朱则民、杨希文、牟宜之、张立吾、郭瑛、陈放、祁青若(女)和许光明等十七人。抗战老人范明枢致开幕词,霍士廉同志代表大会筹备会报告大会筹备经过,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和山东八路军代表黎玉同志致词,各团体、各界代表李澄之、张立吾、张伯秋、许光明、范梅浦、杜前、王任习(女)、杨希文、孙鸣岗和回民代表李炳勋等相继致词,随后自由演讲。演讲的计有抗战耆老杨汉章、农民领袖郭瑛、青年王克和妇女陈大娘等。
  大会讨论主席团提出了下列提案:
  (一)增选国民大会初选代表:一致通过,推选马保三、肖华、董君毅(即段君毅)、杨勇、郭子化、张维翰、孙继先、霍士廉、孔昭同、郭影秋、江华、林一山、吴仲濂(女)、彭畏三、许光明、郭军(女)等。
  (二)选举参议员成立山东省临时参议会。
  (三)选举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
  (四)请大会电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停止摩擦团结抗战。
  (五)建议由本大会主席团负责拟订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组织条例和施政纲领。
  大会主席团推选杨希文同志为大会秘书长,霍士廉、朱则民为大会副秘书长。
  八月中旬,在大会进行过程中,临沂、费县一带的敌人经常到大会驻地附近进行骚扰,均被当地的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所击退。大约在八月二十日左右,盘踞临沂的日寇集中了较大的兵力,对大会驻地进行突然袭击,大会决定转移会址。当日行军,度过三个日夜,经大张庄又向西绕到孙祖镇。于八月二十六日胜利闭幕。
  三、大会上的政治报告和各项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大会首先邀请八路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作政治报告,题为《从国际到山东》,报告共分十个问题:第一、世界的形势是革命和战争;第二、世界第二次大战是人类空前的灾难,也应是人类最后的灾难;第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的三阶段与当前的新形势;第四、大战的展望和革命的任务;第五、世界大战与中国抗战;第六、中国抗战的第三年;第七、中国抗战形势和任务;第八、抗战的山东;第九、山东抗战的第三年;第十、山东政治形势的新发展与我们奋斗的新方向。报告最后强调指出,在山东抗战的第四年,扫荡与反扫荡的斗争,将是山东坚持武装抗战的严重任务。我们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团结进步力量,争取中间力量,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朱瑞同志的报告,受到全体代表的一致拥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据以联系各地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贯彻这一重要报告所提出的各项战斗任务。
  朱瑞同志报告以后,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八路军山东纵队政治委员黎玉同志作了《论山东目前投降与反投降》的报告;李澄之同志作了《宪政与民主》的报告;李竹如同志作了《战斗中的山东人民》的报告;霍士廉同志作了《山东职工运动》的总结报告;郭瑛同志作了《山东的农民工作》的报告;刘居英同志作了《抗战以来山东青年运动的总结及其发展的新方向》的报告;陈若克同志作了《山东妇女运动的新任务》的报告;杨希文同志作了《急待开展的山东新文化运动》的报告。
  在代表们的要求下,朱瑞同志又作了《思想方法和领导方法》、《妇女问题》两个专题报告,深受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四、各项选举结果
  (一)复选出席国大代表大会的国大代表:当时国民党中央筹备召开国民代表大会。他们的所谓国大,“七七事变”以前,在全国人民反对之下未能召开。这时他们又要筹备召开,仍以一九三六年伪选的国大代表为基础,由他们任意指定补充。这些代表根本没有代表人民的资格。这次联合大会代表山东全省三千八百万人民郑重声明,否认那些伪造出来的代表的资格,并由各地区选出初选的国大代表一百五十人,投票复选山东出席国大代表大会的正式代表六十一人,候补代表二十一人,正式代表名单如下:地区国大代表当选四十人(以姓氏笔划为序):于学忠、亓养斋、田元、江华、朱瑞、牟宜之、牟中珩、李澄之、李贞乾、李林、林浩、范明枢、徐向前、洪林、陈明、陈光、孙鸣岗、孙继先、马保三、耿光波、张经武、张维翰、张里元、梁竹航、聂振东、逄学品、黄逢元、彭畏三、郭洪涛、杨汉章、杨勇、董君毅、路雨亭、黎玉、刘民生、赵新、赵笃生、赵金采、肖华、罗荣桓;国大团体代表二十一人(以姓氏笔划为序):丁方明、王震宇、史秀云(女)、祁青若(女)、李竹如、吴仲濂(女)、邵德孚、宋逸安、林月琴(女)、张伯秋、张叔成、张天民、陈若克(女)、陈放、许光明、杨希文、杨涤生、郭瑛、郭军(女)、刘群、霍士廉;地区当选候补代表十三人(以得票多寡为序):方菊珍、宋澄、马千里、冯基民、刘孟、郭影秋、周毓英、于化琪、李炳勋、张雪门、赵冠五、祝璧臣、田珮之;团体当选候补代表八人(以得票多寡为序):国静波、郭子化、孙学之、孙陶林、张立吾、刘洁民、方登汉、蓝名述。选举结果,立即电告国民党中央及国民政府。
  (二)国民党中央曾决定,各省成立省临时参议会作为民意机关监督省政府的工作;山东沈鸿烈故意拖延不予成立。本次联合大会一致决议成立山东省临时参议会。经投票选举地区当选参议员四十九人:范明枢、马保三、刘民生、孙鸣岗、李澄之、陈明、亓养斋、耿光波、牟宜之、李竹如、洪林、路雨亭、郭洪涛、梁竹航、林浩、杨汉章、李林、祁青若(女)、潘复生、冯基民、陈若克(女)、朱则民、彭畏三、邵德孚、田元、李菊轩、王文、林月琴(女)、高元贵、赵镈、刘居英、刘建中、林一山、李贯一、张霖之、李成士、汪瑜(女)、刘孟和(女)、张曼云(女)、张立吾、方菊轩、王涛、黄文、李乐平、郭影秋、赵玉琴(女)、王林、景晓村、徐元泉;团体当选参议员三十二人:杨希文、霍士廉、张伯秋、史秀云(女)、陈放、张天民、郭瑛、杨涤生、许光明、郭军(女)、刘群、刘锦如(女)、王震宇、国静波、杜前、夏振东、王克、王建功、王任习(女)、赵化民、田立夫、孙学之、宋逸安、丁方明、刘军(女)、刘孟、刘曾浩、郭子化、白新才、孙陶林、潘维周、王绍洛;候补参议员二十六人,其中地区当选十六人:高赞非、秦道清、赵冠五、郝伊人(即辛葭舟)、万春浦、田珮之、张闻山、祝璧臣、张朴民、王均治、高树屏、王仲怡、王瑞周、穆澍田、张川、余己午;团体当选十人:赵民三、林胡笳、王月村(女)、苗宗屏、韩玉民、刘仲益、袁也烈、蓝名述、李玉滋、徐昕(女)。当即举行第一次参议会会议,选举范明枢为议长,马保三、刘民生为副议长,议长、副议长当即率同全体参议员宣誓就职。最后审议通过了山东省战工会提出的山东战时施政纲领。选举结果当即电告国民党中央、国民党政府及其山东省政府,并要求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立即到省临时参议会报告工作。
  (三)为了加强和推动全省政权建设与发展,大会代表一致要求建立山东抗日民主政权。经过热烈讨论,为了给国民党山东省政府留一个机会,争取他们能翻然悔悟放弃其反共投降活动,继续留在抗日阵营之内,我们新成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暂定名为“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后简称为战工会),选出黎玉等二十三人为委员,在大会全体代表参加下,隆重举行了战工会成立典礼,委员们宣誓就职,并讨论通过了施政纲领提请山东省临时参议会审议,战工会组织分工如下:第一、政治组:黎玉、李澄之、陈明、刘居英、张伯秋、吴仲濂(女),公举黎玉为政治组组长,李澄之为副组长;第二、军事组:张经武、罗舜初、梁竹航、宋澄、牟宜之,公举张经武为军事组组长,梁竹航为副组长;第三、财经组:艾楚南、冯平、耿光波、郝伊人(即辛葭舟),公举艾楚南为财经组组长,耿光波为副组长;第四、教育组:杨希文、李竹如、刘子超、张立吾、孙陶林,公举杨希文为教育组组长,李竹如为副组长;第五、民众动员组:李澄之、霍士廉、孙鸣岗、朱则民,公举李澄之为民众动员组组长,霍士廉为副组长;还公推黎玉为首席组长、李澄之副首席组长(后来改为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并决定陈明为秘书长。
  在委员们宣誓就职以后,各领导机关和各界代表致以祝贺,最后由首席组长黎玉同志致答词。
  (四)在联合大会上分别通过了山东省各群众团体的组织章程和工作纲领;并分别选举成立省领导机关:
  第一、山东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选出李澄之、霍士廉、罗舜初、张伯秋、李竹如、朱则民、陈明、耿光波、梁竹航、冯基民、刘民生、孙鸣岗、杨希文、陈放、张天民、祁青若(女)、宋逸安等十七人为常务委员,并公推李澄之为主任委员,霍士廉为副主任委员,其内部分工:张伯秋为秘书长;耿光波为组织部长;朱则民为组织部副部长;杨希文为宣传部长,张立吾、陈放为宣传部副部长;梁竹航为民众武装部长,张天民为民众武装部副部长,孙鸣岗为后方勤务部长;冯基民为后方勤务部副部长,宋逸安为生活改善部长,祁青若(女)为生活改善部副部长。
  第二、山东省各界救国总会选出执行委员二十三人:霍士廉、罗舜初、朱则民、张伯秋、李竹如、杨希文、刘子超、梁竹航、陈明、陈放、杨涤生、张迅如、张天民、孙学之、许光明、王震宇、郭瑛、宋逸安、刘仲益、赵华民、史秀云(女)、祁青若(女)、王任习(女);常务委员七人:霍士廉、朱则民、张天民、李竹如、郭瑛、祁青若(女)、陈放。
  第三、山东省职工抗日联合总会选出执行委员二十一人:张天民、许光明、孙学之、王震宇、王建功、张福林、田立夫、焦建英、赵金才、吕希臣、陈然、朱振宽、安志诚、许杰、高光宇、张凤祥、韩玉民、白新才、金合法、孙岗、孙友德;常务委员三人:张天民、许光明、孙学之。
  第四、山东省农民救国总会选出执行委员二十一人:郭瑛、宋逸安、刘仲益、赵化民、宋大成、马赛、马子厚、李廷臣、苏冠英、许乃荣、刘培堂、宋觉民、石磊、赵春景、马本士、徐光简、马传纲、来百恒、刘濮源、刘作恒、司贺峰;常务委员五人:郭瑛、宋逸安、刘仲益、赵化民、司贺峰。
  第五、山东省青年救国总会选出执行委员二十九人:杨涤生、陈放、张迅如、夏戎、梁忠、高枫、杨士敬、刘曾浩、杜前、林江、彭子芳、蓝名述、丁方明、王林、××文、王克、张延积、李纪德、于国平、鲁光、李学智、张德超、胡键、田元、王照华、王均治、柳林、张乾享、宋成德;候补委员二人:张自强、王佐卿。
  第六、山东省妇女救国总会选出执行委员二十七人:史秀云、祁青若、林月琴、陈若克、刘锦如、李玉滋、郭军、葛明、赵新、汪瑜、甄磊、韩豁、赵玉琴、王任习、王月村、刘孟和、
  朱慧、徐昕、刘孟、洪林、陈秀英、柏林、曲韶华、隋佩兰、张廷英、王汇英、刘军;常务委员九人:史秀云、祁青若、陈若克、王任习、刘军、汪瑜、刘锦如、王月村、张廷英。
  第七、山东省文化界救国协会总会选出执行委员二十五人:李竹如、胡笳、林一山、于寄愚、张叔成、张岗、马巨涛、张凌青、贺致平、袁成隆、王绍洛、张承先、刘子超、李培南、刘导生、周纯全、董琰、杨汉章、孙陶林、杨希文、张逢之、苗春亭、鲁西良、汪瑜(女)、王卓青;候补委员五人:袁也烈、徐仑、王少云、潘维周、刘鸿轩(笔者记忆,在联合大会以后,首先成立各地区文协,直到一九四三年一月省文协才正式成立)。
  这次大会是隆重的也是胜利的大会。大会是在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直接领导之下进行的。受到党政军民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
  大会选举成立参议会、战工会,讨论通过了参议会组织条例,战工会组织大纲,山东省施政纲领,把党的各项政策体现于这一纲领之中。这对全省各抗日根据地的统一领导、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起了重大的作用。
  大会在开幕和闭幕的时候,都向有关方面发出电报,在闭幕时大会和山东省临时参议会以及其他组织还分别发表宣言,向全省人民和各有关方面郑重宣告大会的胜利闭幕。

附注

注:一九四〇年联合大会迄今已经四十年了,回忆当时情况,虽尚能记起一点概略,阙漏错讹不少,幸有沂南县委提供大会汇编一册,省档案局也提供了有关材料,又经几位当时参与大会的负责人核实补充,方能写出上述史料。但难免仍有错讹。除向沂南县委和省档案局表示感谢外,尚祈当时参与及了解大会情况的同志们予以补充订正。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山东文史资料选辑》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书为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三辑情况,包括回忆周恩来、陈毅同志在济南军调小组、军事调处在山东、山东省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纪要、回忆我在红军时期的战斗生活、济南东元盛印染厂历史概述、私营济宁玉堂酱园、济南宏济堂药店简史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希文
责任者
靳星五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沈鸿烈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秦启荣
相关人物
范明枢
相关人物
朱瑞
相关人物
黎玉
相关人物
李澄之
相关人物
孙鸣岗
相关人物
张伯秋
相关人物
霍士廉
相关人物
陈明
相关人物
李竹如
相关人物
朱则民
相关人物
杨希文
相关人物
牟宜之
相关人物
张立吾
相关人物
郭瑛
相关人物
陈放
相关人物
祁青若(女)
相关人物
许光明
相关人物
李澄之
相关人物
张立吾
相关人物
张伯秋
相关人物
许光明
相关人物
范梅浦
相关人物
杜前
相关人物
王任习(女)
相关人物
孙鸣岗
相关人物
李炳勋
相关人物
马保三
相关人物
肖华
相关人物
杨勇
相关人物
郭子化
相关人物
张维翰
相关人物
孙继先
相关人物
霍士廉
相关人物
孔昭同
相关人物
郭影秋
相关人物
江华
相关人物
林一山
相关人物
吴仲濂(女)
相关人物
彭畏三
相关人物
许光明
相关人物
郭军(女)
相关人物
1940年7月26日...
相关事件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