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锡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唯一号: 141130020220000051
人物姓名: 崔锡友
文件路径: 1411/01/object/PDF/141112020220000001/20070729
起始页: 001.pdf
性别:
出生年: 1930年10月
籍贯: 热河省经棚县

传略

崔锡友,1930年10月出生在原热河省经棚县(现为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1947年,家乡解放后,在地主家做苦力的崔锡友入伍参加了革命,一直工作到1984年离休(正团级)。 几经辗转,我们终于在市干休所见到了崔老。他头发花白,精神矍铄,身材依然挺直,依稀可见当年的风采。在我们的要求下,崔老给我们讲述起了发生在那段激情燃烧岁月中,他所经历的一个难忘的战绥中县是辽宁省的一个小县城,位于沈阳和锦州交界处。1948年10月,崔锡友所在的部队担任了解放绥中县城的任务,这是辽沈战役当中的一个小崔锡友当时年仅18岁,是一个普通战士,所在连的任务是从东门攻入县城。在把绥中县包围得似一个铁桶时,解放军战士首先对固守的敌人喊话、发传单,希望能瓦解他们的心理防线。但守城的国民党军队自恃拥有先进的美式武器装备,拒不投降,并在城墙外还筑起了一道一人多高的防御工事。 总攻是在晚上开始的。信号一发出,崔锡友和战友们就跃出战壕,冲向县城东门。早有防备的国民党军队利用猛烈的火力阻止我们前进。于是,部队临时决定迂回到城墙的侧面,在火炮的掩护下攻打城门。战略的调整确保了进攻的效果,城门很快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就在快要进入城门的一瞬间,飞奔着的崔锡友突然感觉右脚腕烫了一下,当时也没太注意,继续端着枪冲锋。攻进县城后,国民党的守军眨眼间就逃之夭夭,整个战斗只进行了 2个小时不到就结束了。 就在取得胜利时,崔锡友突然感到右脚腕疼痛不已,走不了路,仔细一看原来右脚腕被敌人的子弹穿了一个洞。一时支撑不住,崔锡友跌倒在了路上,卫生员及时上来帮他包扎,并要求崔锡友转到后方接受治疗,但坚持不下火线,随部队继续向天津方向转移,参加后面的平津战役……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