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捐资修桥村民不再绕道

知识类型: 图表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1020220003824
图表名称: 老人捐资修桥村民不再绕道
起始页: 002.pdf
结束页: 002.pdf
图表类型: 照片
分类号: TU279.7.2
关键词: 万载县 小桥 帮扶金 建桥

内容

万栽县岭东乡小关村岭下桥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1993年被洪水冲垮后,河上仅剩几块木板,胆大的村民踩着这几块木板经过,胆小的则涉水过河,遇到涨水时就绕道而行。当地老党员周礼保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一直想重修这座桥,但因资金原因长期无法实现。去年下半年,老周下定决心修复此桥,经当地最有名的建筑师傅测量设计,最低造价要2万元。为此,老周通过种种渠道争取到扶助资金8000元,对于缺ロ资金,老周毅然拿出自己多年节俭下来的积蓄。为节约资金,老周不但采取包工不包料飽方法,还亲身参与清基、砌墩、装模、打桥面等劳动,沙子、石头等材料则就地取材。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终于修好了一座长20余米、宽2米、高3米多的水泥平板桥,既方便了当地两个组村民,又为附近3个村的群众沟通交往提供了便利。从开工到竣工,老周累计投劳40多天,桥修好一结算,实际支出1.7万元。老周1939年出生,1960年开始在村里工作,后来又到乡政府和乡办企业工作。他1985年入党,1995年底退休,每月仅80元退休费,2005年起每月也仅120元。他的经济条件并不好,妻子前年还因患脑溢血,花去医药费1万多元,目前还半身不遂。老周却一贯乐善好施,修筑岭潭公路,年过花甲的他义务投劳20多天;修建岭株公路,他不仅投劳50多天,还捐款2000多元;四川汶川大地震,他也主动捐款200元。图①如此“便桥”,老周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图②:老周亲身参加劳动。图③群众出行方便,交口 称赞老周。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周礼保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