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山发现红军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6494
颗粒名称: 华林山发现红军洞
分类号: K928.9
摘要: 2004年年4月15日,笔者在高安市华林山垦殖场党委书记童高级和该场旅游开发办同志的陪同下,一行9人,驱车来到华林山东隅的费家村坳头山。并在山中发现一山洞,当即把此洞定名为“红军洞”。高安市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和华林山垦殖场已着手把红军洞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规划开发建设成红军旅游风景名胜区。
关键词: 华林山 红军洞

内容

今年4月15日,我们在高安市华林山垦殖场党委书记童高级和该场旅游开发办同志的陪同下,一行9人,驱车来到华林山东隅的费家村坳头山。远远望去,这里一片青山绿水,景色十分迷人。此山海拔约350米,西连华林寨主峰、上游湖风景区,南邻李八百洞天景区。
  我们一行在费家村支书的引导下,沿着崎岖小道来到山峰脚下,只见四周起伏的山土丘之中,相映着两个方圆约两平方公里的小湖,好似两盏明珠照耀着坳头山的秀美山峰。据费家村支书介绍,这便是继红湖。
  过继红湖,便进入到茂密的山林之中,沿着小路攀登,眼前看到的全是奇石、古树、紫藤等自然景观。走着走着,眼前一对奇石挡住了去路,这两块花岗岩石冲出山林,直冲云霄,高约50米,我看得人神,脱口而出,给它取名叫双乳石吧,大家同声叫好。
  过了双乳石,大家直奔山顶,一块巨石突然呈现在眼前,费家村支书说:"这里就是坳头洞。” 坳头洞!这个名字很熟悉,我慢慢地打开了记忆库……那是在上世纪60年代末,我从高安县革委会调到高安县查访红军在高安革命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专门从事查访红军1930年夏秋之间在高安开展的革命活动和高安人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活动史料。在查访过程中,我找到的大量史料证实:高安华林山区是湘鄂赣苏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1930年至1937年间,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组成了华林山红军游击队,在华林山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活动,红军游击队在华林山区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在浮云寺开办了红军医院,在坳头洞开办了红军被服厂,保障了红军的给养,突破了敌人的围剿和经济封锁…… 想到这里,我浑身是劲,一头冲进了坳头洞,我东看看、西瞧瞧,仔细搜索着,只见山洞深约100米,高约5米,面积约为100平方米,洞内还留有红军当时的一些用具。石桌一张:两平方米见方,高约80厘米,这是当年红军吃饭的桌子;灶两眼:石土砌成,上圆下方,这是红军做饭的柴灶;石板一块:长约两米,宽约1.5米,高约60厘米,这是红军晚上当睡床、白天当裁缝垫的制衣板。
  看着这些红军当年用过的东西,我心潮澎湃,这里是当年红军用打土豪缴获的布匹缝制军衣、军帽、军被等军用物品的地方,这里是当年红军的宿营、用餐的地方,我们当即把此洞定名为“红军洞”。
  现在,高安市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和华林山垦殖场已着手把红军洞及其周围的自然景观规划开发建设成红军旅游风景名胜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裕黑
责任者
童高级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安市
相关地名

相关实物

坳头山
相关实物
继红湖
相关实物
红军洞
相关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