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浅的哲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3920
颗粒名称: 肤浅的哲理
分类号: I056
摘要: 文学作品《肤浅的哲理》的内容,收录于《宜春日报》中。
关键词: 宜春市 文学作品

内容

某畅销杂志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几个小故事后,在结尾说道:当你怪这个世界太黑暗的时候,只要你在自己的脸上点起一盏灯,你信不信,一下子,整个世界都变得光明了。
  另一文摘类杂志发表的一文说,教授先后把容器里的水变换了三种状态,然后告诉学生:让你们对人生、对生活的温度至少保持在100℃,这样你们的人生世界才会最大,因为心灵的温度决定着 一个人的生活和一生。
  像时下的励志书籍泛滥成灾一样,不少肤浅的励志散文也在鱼目混珠地骚扰着我们的阅读。这些文章,基本上都是讲 一个或几个故事——故事可以是自己杜撰的,可以是抄来的,也可以是自身经历的然后归纳出一些人生情感或哲理。
  笔者与几个自由撰稿人在网上聊天,聊到撰写某些人生感悟之类的散文随笔时,不少人说已经习惯于"讲个故事,牵点哲理"模式。我们公认的讲故事高手是一个叫刘姓女子的。据说,她经常查阅外文资料,引用的故事较多地来自国外。她文笔优美,讲述的哲理也很有感染力。不少文学爱好者在初写散文时,常常照葫芦画瓢地模仿"讲个故事,牵点哲理”的套路。但是,自身经历的故事能有多少呢?人生感悟能有多深呢?时间长了,只好东施效颦地生搬硬套些故事或者引用别人的故事,悟点哲理,借以充实自己的文章。
  "故事加哲理”的写作方式之所以畅行,首先得益于某些文摘杂志的影响。在这物中,很容易找到类似的文章。这类文章文笔华丽,阅读通畅,令人若有所思。但是,冷静地分析起来,多数文章根本算不上原创,作者讲述的小故事是别人的,而归纳的所谓哲理,实际上是废话式哲理。像"心灵的温度将会决定一个人的生活和一生” 之类,无异于"饿了就应该吃饭"。
  畅销的书籍未必都是精品,流行的文章制作方式也难以造就佳作。当一些文摘杂志和报纸,喧嚣着"故事加哲理”的励志散文时,我们读者千万不要过分陶醉于那种肤浅哲理的光环。不少的所谓励志散文像有些饮料一样,有些甜,有些爽,但就是没多少营养。有的故事被这个作者引用后,又被那个作者引用,让读者似曾相识。而类似的大同小异的哲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我们的报纸刊物应该对肤浅的励志散文的泛滥引起足够的重视了。当所谓的人生感悟充斥报纸刊物版面的时候,那些肤浅的哲理往往会变得无聊和庸俗。读者在阅读中被肤浅的哲理所蒙蔽,得到的启发往往似是而非。
  而对作者而言,这样的写作,则显得有些单调和庸俗。长此以往,或许能够挣些稿费,但在文学创作上,则显得没什么出息。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胡子宏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