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奔小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3751
颗粒名称: 科技创新奔小康
其他题名: 丰城市拖船镇蛟湄村以科技促经济发展纪实
分类号: F126
摘要: 丰城市拖船镇蛟湄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科技做强羽毛加工特色产业,打造了"羽毛村”的品牌,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6000余元。
关键词: 小康生活 科技创新

内容

丰城市拖船镇蛟湄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科技做强羽毛加工特色产业,打造了"羽毛村”的品牌,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6000余元。
  强产业,选准路子,在科技理念上求突破昔日的蛟湄村人沿袭着祖辈的"小本购销鹅鸭毛,东奔西走换灯草"的经营方式,用小百货换羽毛搞副业,以弥补生活来源的不足。为了不断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让村民早日富起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理清发展思路,选准羽毛深加工作为发展村级经济的龙头项目,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强村富民。一方面,村党支部一班人认真进行市场调查,通过多方论证,确立了立足做强羽毛产业,实现强村富民的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引导村民更新经营理念。村党支部邀请来村做羽毛生意的客商向村民现身说法,搅动了蛟湄人的思想。目前,全村兴办羽绒加工厂26家,引进了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水洗羽绒加工设备,业务拓展到全国30个省市。
  强核心,突出“双带”,在科技示范引路上想招数村党支部始终把“带买创业致富,带领丰科群众致富"作为加强村党支部班子自身建设的工作主线,充分发挥致富领头群体的示范作用,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书记杨根喜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兴办了占地800多平方米的羽绒加工厂,成为家庭收入站在全村前列的富裕户。在党支部书记的带动下,全村5名村干部、13名党员都投身发展羽绒产业,并通过技术上帮、信息上传、业务上拉,帮助60多名群众走上致富道路。
  强基础,注重"三培",在提高科技素质上下功夫蛟湄村党支部十分注重培养党员,把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科技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着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素质。建立村级后备干部档案,将全村26名羽绒加工专业户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建立了一支具有科技头脑的农村党员干剖后备队伍。近年来,培养了10余名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入党,进而培养成村干部,今年有两名羽绒加工专业户户主加入了党组织。
  强服务,创优环境,在科技敦富和为民办事上做文章群众要富裕,服务是关键。村党支部一班人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带领全村党员干部营造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切实为民办好事、实事。为了让群众尽快掌握羽毛质量鉴别和羽绒加工技术,村党支部组织举办技术培训班,聘请浙江等地的羽绒加工专家到村指导。为解决村民缺资金、缺厂房的实际困难,村里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今年,村委会共为村民担保贷款300多万元,全村26家羽绒加工厂进行了设备更新。蛟湄村级小学位于村民居住地中间,影响了学生学习和群众生活,群众要求新建小学教学楼的呼声日益高涨。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带头捐款,有效解决了村小教学楼资金缺口难题。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100多万元,硬化了村里的所有路面,修通了村组公路,通了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和老年活动室天天开放,村党支部还定期组织文娱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了村民的感情交流。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丰科
责任者
杨根喜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