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纯洁灵魂的自白——读王跃文随笔集《有人骗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3648
颗粒名称: 一个纯洁灵魂的自白——读王跃文随笔集《有人骗你》
分类号: I206
摘要: "当那些新闻机器以无数真实的细节虚构巨大的谎言时,我用众多的无中生有讲述着基本的真实……”这是印在王跃文的随笔集《有人骗你》封面上的一段话。捧读此书,相信读者会对这句话有番沉甸甸的思考与感悟。
关键词: 王跃文 随笔集 作品评论

内容

"当那些新闻机器以无数真实的细节虚构巨大的谎言时,我用众多的无中生有讲述着基本的真实……”这是印在王跃文的随笔集《有人骗你》封面上的一段话。捧读此书,相信读者会对这句话有番沉甸甸的思考与感悟。
  书中,面对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和虚假事实,作者始终以一种调侃和幽默的写作基调,对此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批判和鞭挞。在《新闻制作法》中,作者大胆直言:“媒体上的很多新闻,其实是导演出来的。”在痛斥了炮制新闻的危害后,作者还揭露了现实中淡化逻辑、假戏真做、真戏假做等几种新闻制作的伎俩。在《谁让我们成了白眼狼》一篇中,作者针对现实中贪赃枉法者得不到应有惩罚的现象,为我们作了一个荒谬而耐人寻味的演绎:"既然张三是非法敛财致富的,那么李四为什么要诚实劳动呢?”最后又忧虑地告诫大家:"如果让不义而富且贵的人蒙混过关,道德隐患会贻害千秋!" 我自信王跃文是一位博学多才而且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见解的人。书、中作者编述的一个故事就颇能说明这个问题:"假如联合国也搞个人崇拜,某日安南突然失语,只'啊'了一声,再也说不出话来,恰好安南身边有帮中国理论家,这'啊'字就博大精深了,它将是安南思想或安南主义……所谓思想或主义,大抵就是这么诞生的。”寥寥数语,一些国人身上的劣根性跃然纸上。面对多才少年韩寒对众多现实问题的嘲讽,作者不无担心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虽然韩寒的天赋秉承了批判现行教育体制的最好例证,可如果他发出的笑声只剩下冷笑,那么让人类哭泣的日子就真的到来了。
  "作者所著的官场文学作品出版后,曾面临种种批判,书的最后一章,作者对此进行了有理有据的反驳和辩解。如针对有人批判《国画》没有全面反映生活的论调,王跃文这样解释:"我是愿意接受任何批评的,不过也想请教这些方家,古今中外有哪部文学巨著全面地反映了生活……我们看《教父》,谁也没有认为美国只有黑社会;我们看《金瓶梅》,谁都知道宋代除了西门庆和他的女人们肯定还有芸芸众生。"面对某些人质疑官场小说有诲淫诲盗之嫌,王跃文不无调侃地加以回应:"我倒真希望自己的小说有那么大的魔力,也好让我有个报效国家的好机会。倘若如此,我只需将自己的小说全都销毁,并就此封笔,从今往后就政风清平、乾坤朗朗了。可这分明是我的一厢情愿,其实官场上左右逢源的任何一位官员,都比我聪明多了,用得着跟哪位作家的小说去学吗?!” 初读王跃文的随笔,可能会被作者信马由缰的笔触、直言坦白的说教所刺痛。可如果我们单单把王跃文的作品看作是愤世疾俗的发泄或插科打诨,那无疑有悖于作者写作的初衷。因为,同作者所作的官场文学作品一样,在他的随笔中,同样也流露出一种针砭时弊的批判精神和写作灵魂。无论文笔是多么的犀利、尖刻,论调是多么的低沉、抑郁,而这一切皆源于作者纯洁的灵魂,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我自信我的灵魂见得天日,所以我写小说。如果有一天,我的血管里流淌的已是腐臭的淤血,我的灵魂已被淤血污染,我就不写小说了。”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直言
责任者
王跃文
相关人物
韩寒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