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是怎样“炼”成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618
颗粒名称: 环境是怎样“炼”成的?
分类号: TU984
摘要: 山东省“政府提速"成效明显,从中我们还能引发几点思考:思考之一:山东的"政府提速”,标志着上世纪末的企业竞争已转向以发展环境为平台的城市间的竞争。未来企业市场竞争的致胜法宝,不是比谁的产晶好,而是比融资手段和资本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撒手"。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

内容

山东省“政府提速"成效明显,从中我们还能引发几点思考:思考之一:山东的"政府提速”,标志着上世纪末的企业竞争已转向以发展环境为平台的城市间的竞争。未来企业市场竞争的致胜法宝,不是比谁的产晶好,而是比融资手段和资本的实力,这才是真正的"撒手"。那么,融资手段靠什么?靠的就是发展环境;从小处说是企业的发展环境;从大处说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域、一个国家的发展环境。谁的发展环境好,产业、资本、人才、技术就会聚集到这个地方,企业就会因"聚集效应"形成强大的竞争力。所以,新世纪、新阶段,单个企业的竞争正逐步演变为国家之间、地域之间、城市之间的发展环境的竞争。这是一场致力于打造优良的环境平台的竞争,比之单个的企业竞争更具整合力,它代表着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的杉象,影响着投资者的信心。正如专家评价的:它是凝聚力,是市域经济的新支点.是决定一个城市和这个城市的所有企业是否有生命力的"第一竞争力"。
  思考之二:环境成为第一竞争力,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规律。它表明发展环境是现代城市竞争的生命线。山东为什么要在全省搞"政府提速”?说到底就是因为某些地方的恶劣环境,扼制了生产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逼着政府思考对策,并采取铁腕手段"还权于企,还权于民",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亲和力,使经济发展环境成为众多城市在竞争中不被时代淘汰的生命线。山东省一位学者说得好,资金短缺可以融资、贷款,人才、技术可以引进,惟独环境不能从别处"搬"过来。发展环境不是要不要抓,而是非抓不可,否则就可能引发生存危机。
  思考之三:市委提出"优化发展环境、打造诚信宜春"战略,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的主攻方向是转换政府角色,将计划体制下的"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权力政府",将传统的"管理"转变为"服务”。这是"提速"的根本,也是改革攻坚的难点。优化发展环境,转变机关作风,市委、市政府几乎年年强调,会会必提、但为什么"三乱"屡禁不止,"三难"问题仍然严重?根本的原因就是一些人受本位主义和经济利益驱动,缺乏发展观念,服务意识淡薄,衙门习气严重,以致把管理变成"管你".把执法当作"只罚",把服务变成"收费"。去年8月,某市电视台发现当地集市上私盐猖獗,通知盐务局协助采访准备曝光,不料"热闹的私盐市场突然不见了"。记者调查后才发现,是盐政科人员通了风报了信,理由是“盐务局要靠私盐罚款保障开销"。这个事例足以表明:"政府提速"的攻坚睢点,就在于一些部门、单位舍不得放"权"让"利"。换句话说,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部门就必须在对待"权" 和"利”的问题上,要树立"大局至上" 的意识,摒弃部门小利益,绝不能让“执法"成为"产业",自毁政府形象。
  思考之四:比照山东“政府提速",我市的"政策洼地、服务高地、诚信宝地、人居福地"十六字方针,既是山东经验的升华,又体现了宜春特色。山东"政府提速”,主攻目标在政务环境,是针对政府工作中"三唯、三乱”顽症开出的诊治良方,值得学习、效仿。我市的十六字方针,是结合"迎农运、创'三城'"的特定背景,就发展环境的广义角度而制定的治理目标,是个全方位的指导方针。山东经验的升华,表明在主攻方向上要学山东,从"审批权"和"收费权"两个方面入手,突破难点,还权于企、于民;创造宜春特色则表明,要在山东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打造宜春的竞争优势。笔者认为这应从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观念上,要做到"五破除、五树立",形成"五共识"。即破除"经济发展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的观念,树立"人人是环境,个个是形象"的观念,形成"环境问题无小事,人人都要尽责"的共识;破除"我是执法者我怕谁"的衙门作风,树立"全程服务、高效服务"的观念,形成"我就是投资环境,谁破坏环境谁就是罪人"的共识;破除"宜春环境先天不足,是多年历史遗留"的思想,树立"迎难而上,从我做起"的观念,形成"真心招商、诚心留商"的共识;破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树立"迎农运创优环境没有旁观者"的观念,形成"人人事关宜春形象"的共识;破除"三多、三少,三不能"(口头讲得多、落实行动少,怨别人多、想自己贵任少,按部就班多、创造性工作少;上级没有明文规定的不能办,以往没有先例的不能办,周边地区没有动静的不能办)的现象,树立"敢负责任,热心服务,诚信服务"的观念,形成 "不说不能办,只认怎么办"的共识。
  二是行动上,要坚决履行"三办、三通、三勤"的工作原则。即:"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手续完备的“畅通"(不积压),手续不够完备的"变通”,完全不符合政策要求的"沟通";做到嘴勤(诚心诚意介绍、宣传宜春)、手勤(办事快捷不误客商)、腿勤(协调服务亲自上门,帮助跑好、跑成功)。
  三是方法上,要集中全力创优"四个重点"环境:
  1.用"廉洁、务实、诚信"的领导作风,打造好宜春的"政策洼地"环境。领导干部要做驾驭全局的高手、加速经济发展的能手、示范引路的旗手、清廉务实的好手,以"诚"聚商,以"信"亲商,用良好的党风,带动政风、行风和社会风气的全面好转,并以此取信于民,取信于社会,取信于客商。
  2“用温馨、文明、快捷"的高效服务,打造好宜春的"服务高地"环境文明、礼仪行为和快速、高效的服务,是政务窗口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形式,也是一个城市人文素质和道德水准高低的衡量尺度。要通过"窗口"的礼仪行为和高效服务,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使投资者感受到优越感。
  3.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优良作风,打造好宜春的"诚信宝地"环境。诚信教育是创优环境、整治机关作风的重点,也是当前…迎农运"、"环境年"活动应突出抓好的薄弱环节。要营造"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氛围,打造出宜春的诚信宝地,吸引更多的投资者的目光。
  4,用"集群"定位、"花园式"布局,打造好宜春的"人居福地"环境。
  四季如春的赣西古城宜春,自西汉以来就设有州府,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且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还有湘鄂赣边区苏维埃旧址、秋收起义纪念馆……根据这些人文自然环境资源,采用"集群"定位、"花园式"布局,借助"农运"契机,一张图、一条旅游线路,宣传、推介宜春;同时,继续做足"迎农运、创'三城'”这篇大文章,让宜春的人文环境跟上"硬件"建设步伐。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胡丹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山东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