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新诠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360
颗粒名称: 对教育的新诠释
其他题名: 读刘墉新作《靠自己去成功》
分类号: K820
摘要: 刘墉是一位著名作家、画家,曾就职于美国丹维尔美术馆和圣文森学院,久居美国。刘墉不仅在自己喜爱的艺术方面兼容了东西方的长处,而且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感悟颇深,他所提出的"靠自己去成功"的教育理念,就将值得我们借鉴的美国教育呈现了出来,并且在教育他自己的子女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儿子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已出版了4本书,女儿在一交响乐队中任第一小提琴手,并获得了布什总统奖。在《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中,作者就向读者介绍了这一崭新的观点。
关键词: 历史人物 刘墉

内容

刘墉是一位著名作家、画家,曾就职于美国丹维尔美术馆和圣文森学院,久居美国。刘墉不仅在自己喜爱的艺术方面兼容了东西方的长处,而且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感悟颇深,他所提出的"靠自己去成功"的教育理念,就将值得我们借鉴的美国教育呈现了出来,并且在教育他自己的子女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儿子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已出版了4本书,女儿在一交响乐队中任第一小提琴手,并获得了布什总统奖。在《靠自己去成功》这本书中,作者就向读者介绍了这一崭新的观点。
  书中,作者记录了儿女成长历程中的点点滴滴。令人感兴趣的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无可辩驳的事例,为儿女在成长历程中产生的种种错误认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纠正和解释,令人读来耳目一新,深受启迪。
  书中所谈到的家庭教育内容涉及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无论是谈镇定,还是谈谨慎;不论是谈胜败,还是谈习惯,作者要表达的家庭教育观点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主线一强壮、独立、自由、快乐。
  围绕这条主线,作者或用一个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或用一段段富含哲理的言词,把一个个深遂的道理阐释了出来,使读者感悟到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真谛。如在谈独立时,作者提出了要充分尊重孩子选择权的观点,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如果我是比尔・盖茨的爸爸,知道儿子居然大二就要从哈佛辍学,我会不会支持他?如果我是李安的父亲,知道儿子居然去搞电影,我又会不会阻止?如果我阻止了,还会不会有今天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和大导演李安?”这一连串的反问强劲有力,耐人寻味。在谈到快乐时,作者列举了当今国内家庭教育存在的逼迫孩子学习的种种通病,随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们为什么总逼孩子'苦读',而不让他们自己'乐读'呢?只有让孩子得到学习的乐趣,学到的东西才能入于心,他们的潜能、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才能得到发挥。"在此,作者举出的例子一针见血,提出的观点切中要害,令人信服。此外,刘塘还对一些常态的教育内容提出了质疑,"一心不可二用"是我们教育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可作者却从小专门训练女儿"一心二用"甚至"一心多用"。在谈及这样做的理由时,他的观点可谓高瞻远瞩:"现在是资讯时代,我们不能再用旧时代的单行道的思想模式。如果你不能一心多用、一目十行,甚至利用每个自觉不自觉的学习机会,是很难成功的,事半功倍的人不但能有更大的成就,而且能有加倍的人生啊!" 从民主教育到快乐教育,从挫折教育到赏识教育,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之路上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息。可是,这种探索似乎偏重于教育的形式和方式,而教育内容和目的的研究却略显不足。
  刘墉的《靠自己去成功》一书恰恰从这方面给予了读者诠释和注解。作者身为一名画家和作家,较之教育家来说,可算得上门外汉了,可他对教育理念和核心的独特感悟,也许比专业教育家的观点更具有启示作用。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墉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