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过道”不文明说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2341
颗粒名称: 从“过道”不文明说起
分类号: G416
摘要: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自3月份以来每天都要经过宜春城区的示范路——袁山大道中路。令笔者惊讶的是,就在这短短的两公里路程内,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踏上绿化隔离带横穿马路的市民。而曾经鲜花盛开、赏心悦目的绿化带,为防止有人跨越而设置的铁丝网也七零八落,大约每隔10米就有一条人为制造出来的"过道","过道"上泥土平整,一草皆无。
关键词: 文明建设 品德教育

内容

因为工作原因,笔者自3月份以来每天都要经过宜春城区的示范路——袁山大道中路。令笔者惊讶的是,就在这短短的两公里路程内,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踏上绿化隔离带横穿马路的市民。而曾经鲜花盛开、赏心悦目的绿化带,为防止有人跨越而设置的铁丝网也七零八落,大约每隔10米就有一条人为制造出来的"过道","过道"上泥土平整,一草皆无。
  这简直太令人惊讶了。在修建袁山大道中路的绿化带时,为方便市民过马路,有关部门就充分考虑到了通道的设置,每隔一两百米就设有通道口,难道多走一两百米比"开辟"一条"过道"更艰难?令人更奇怪的是,已经有人"勇敢地"开辟了"过道",居然还有人要在10米之外再去"披荆斩棘"。
  小事可以见精神。如果说视美丽的花草、坚固的铁丝网如无物的跨越只是少数人所为,那么以前人之举为借口、不论自己的举动是否文明的从众行为就使我们有理由质问:宜春市民的群体文明素养何时才能有真正的进步?如果不文明行为不必受到惩处,如果从众行为不必受到指责,我们的城市将出现文明的集体缺失。大量类似"过道"上的不文明行为可以进一步反映出宜春市民文明索养的现状。仅翻阅3月份《宜春日报》和《宜春晚报》一版,我们就可以看到:3月12日,朝阳路,"街头搓麻何时休";《宜春日报》3月17日,体育中心广场,"天为被、地为床,这种睡姿真不雅"。《宜春晚报》3月17日,袁山公园,一少女折花后灿然微笑;3月19日,朝阳路5区,一红色桑塔纳将人行道作停车场…… 不惜在一版刊登这类"小事",新闻媒体的格外关注充分体现出我市自开展迎农运、创"三城"活动以来,对培养市民文明习惯、创建文明城市的高度重视。尽管我们的城市曾涌现出高水根、陈娜、陈振声等一大批文明市民典范,他们的文明义举令人振奋,但令人遗憾的是,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宜春市民群体文明素养的进步明显要慢许多。
  再过190天,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就将在我们的美丽城市举行。农运会开幕之时,上万名宾客将云集宜春,宜春城的一山一水,宜春人的一言一行,都将展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面前。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为恢弘的建筑、如茵的草坪,更体现为每一个市民得体的言行举止。尽快提高宜春市民的文明素养已经迫在眉睫! 当务之急应进一步加大对市民的教育力度。我市去年发行的《知与行》一书中有言:"利一己损万人有违道德,破坏城市公共花木就是犯法。"进一步宣传这样的警言,宣传公民道德知识,对不文明行为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将是防止类似"过道”上的不文明行为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切实对不文明行为进行惩处是另一个有效措施。许多进行过文明创建工作的城市的经验都表明,要提高市民的群体文明素养,仅靠教育是不够的,只有同时配以严格的处罚才能真正对市民形成触动,才能推动城市文明实质性的进步。袁山大道中路"过道"的形成绝非一天两天之事,但这种行为就发生在我们创"三城" 的高潮中,可见我们的管理还有漏洞,处罚措施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边教边罚,教罚结合,这才是好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只有消除了 "过道"上不文明行为的发生,我们的城市文明才会有真正的进步。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况海家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