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无当的“中国作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1423
颗粒名称: 大而无当的“中国作家
分类号: I03
摘要: 作家曾经是我们这个社会万人仰目的人士,现在他们的社会地位好像往后挪了些,但也不低。高有高的好处,但也有坏处,坏处之一就是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的,大意是这样:猴子爬得越高,尾巴就越容易被人看到。作家也不例外。
关键词: 作家 文艺工作者

内容

作家曾经是我们这个社会万人仰目的人士,现在他们的社会地位好像往后挪了些,但也不低。高有高的好处,但也有坏处,坏处之一就是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的,大意是这样:猴子爬得越高,尾巴就越容易被人看到。作家也不例外。
  中国作家缺的是对未来的兴趣和想像,这就是被人看到的尾巴之一。有人还认为,中国作家缺少社会良知,不敢直面现实;中国作家缺少学识,没成学者型的作家;中国作家缺乏经济理性,还没写出教人发大财的名著。中国作家会答理这些喳儿吗?他们也许会说,对不起,你要想知道未来,请去找科学家或企业家;你要想了解社会内幕,请去找记者;你要想获得专门的知识,请去找教授;你要想发大财,请去找股评家。
  曾几何时,文学作品的地盘大得超过了忽必烈帝国的版图。有一句话说,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等同,即:生活中有什么,文学中也应该有什么,作品因此担当了思想启蒙、知识传播、储藏历史、安排现实的诸多使命,作家因此也被众生当成了摩西式的先知。但这不符合社会分工的精神。一些有特长的专家,比如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科学家、政治学家都从文学中领回了自己的工作,而且干得比作家还要出色,作家于是"专职"边缘化,固守着谁也领不走的那份工作,即记录自己对这个时代的个人感受来反映这个时代的真相,有人把这称作"个人化写作"。
  个人化写作的另一种表述是"写作的多样化"。当然多样化写作也包括写科幻作品。说实在的,我也为中国没有一部关于中国或人类未来的畅销书而感到遗憾,但这是谁的责任呢?社会分工把这件事交给中国作家了吗?中国作家究竟是哪些人?是"个人化写作”者还是"凡是写文章的人”?在中国,究竟哪一拨人最有可能在这方面取得突破,通过文字、影像给公众以未来的兴趣和想像呢?这个我拿不准。但我觉得这不应该也不可能由中国作家这一群体来担纲。你不能说中国作家缺的是未来的兴趣和想像,你顶多说中国作家中还没有给当代人类和社会带来深刻冲击的"技术现实"的人(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社会还没"进化”到冲去激烈的程度,所以你不能老以美国极少数作家这方面的写作冲动做参照)。中国作家中没有的角色还多呢!其中就没有写出哥德巴赫猜想正确证明过程的人。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吴静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