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组的领头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1255
颗粒名称: “百慕大"组的领头雁
分类号: F323.8
摘要: 在万载,说起赤兴乡新华村东山棚村民小组,群众没有不摇头的。这里资源贫乏,光秃秃的高山不见一棵像样的树,就是村民饮用的水也是混浊、苦涩的。全组20户农户81口人就有18户65口人智力残障,他们只会在土地里栽种一些简单的蔬菜,生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来维持。可就在这个被称为"百慕大"的村落中,作为为数不多的正常人之一的江荷根,毅然肩负起改变村落面貌的重任。如今,这个村民小组在他的带领下,正一步步走向脱贫之路。
关键词: 万载县 脱贫致富

内容

在万载,有这样一个村民小组,全组81人中有60多人智力残障,村民贫苦不堪。作为小组中为数不多的正常人之一的江荷根,在外出打工多年后,毅然回家肩负起改变家乡落后面貌的重任——“百慕大"组的领头雁
  在万载,说起赤兴乡新华村东山棚村民小组,群众没有不摇头的。这里资源贫乏,光秃秃的高山不见一棵像样的树,就是村民饮用的水也是混浊、苦涩的。全组20户农户81口人就有18户65口人智力残障,他们只会在土地里栽种一些简单的蔬菜,生活只能靠政府的救济来维持。可就在这个被称为"百慕大"的村落中,作为为数不多的正常人之一的江荷根,毅然肩负起改变村落面貌的重任。如今,这个村民小组在他的带领下,正一步步走向脱贫之路。
  当时家庭贫困,9岁才上小学的江荷根,每天总是早早起床,帮助年迈多病的母亲料理完家务事,才背着书包到2.5公里外的村小学读书。1993年,江荷根初中毕业了,虽然升学考试成绩好,可贫苦的家庭再也背负不起他的学习费用。望着满含泪水的双亲,小江选择了外出打工的道路。他先后辗转福建、广东等地,不论是进公司还是下农场,忠厚、老实、肯干的小江都深得老板的信任。10年艰苦的打工生活磨炼了他顽强的意志。
  让家乡脱贫致富的愿望坚定了打工仔回乡创业的信念。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是在外打工的江荷根心中的痛。尽管自己在外能挣到几个钱,可家乡父老怎样才能摆脱贫穷呢?2002年9月,江荷根谢绝公司老板的一再挽留,毅然打点行装,揣着挣来的1万多元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可是家乡资源贫乏,村民素质低下,出路在哪里?在乡、村干部及挂点单位省高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江荷根选择了发展养殖业的致富之路。他投资1.3万多元从外地购进了150头黑色种羊,一边精心饲养,一边买来书籍刻苦自学,还不时到外地拜师“取经”。去年,仅养羊收入就达到1.2万多元,同时养兔、养鸭、稻田养鱼又收入近万元。
  腰包不断鼓起的江荷根开始着手帮助村民脱贫。村民江四根、江包财,都是一贫如洗的困难户,江荷根既为他们提供资金,又提供技术,还负责其销路。
  去年,两户困难户各出笼肉兔100多只,增收1500多元。60岁的弱智孤寡老人江贵顺,由于不会、种养耕作,靠政府救济度日。江荷根就把老人请来,教他放羊,每月发给工钱150元,确保了老人的基本生活。今年,江荷根还送了两头种羊给江贵顺老人,让老人收入更多些。其他的家庭江荷根也纷纷为他们想点子、出资金,在江荷根的帮助下,村民们种起了甘蔗、玉米,有的养起了家兔、办起了碾米加工小作坊……去年9月,江荷根又修筑了一条公用水陂,解决群众用水难题。一点一滴的关怀,一言一行中透出的那份赤诚,深深地感动着村民小组每位村民。去年全组村民一致推选他为村民小组长。"七一” 那天,他郑重地向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江四根摆脱了贫困,江包财迈出了奔小康的步伐……家乡的一点点变化,都让江荷根欣慰不已。这只"百慕大”的领头雁,正在领头高飞,要让东山棚组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黄荣
责任者
振焱
责任者
江荷根
相关人物
江贵顺
相关人物
江包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