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云品牌在创建中叫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0542
颗粒名称: 农云品牌在创建中叫响
其他题名: 崛起之光系列述评
分类号: F327.56
摘要: 进入新世纪,自古为赣西重镇的宜春在迎来撤地设市历史时刻的前夕,从四川绵阳接过了全国第五届农运会的会旗,迎来了一次把宜春的名字在全国叫响的历史机遇。第五届全国农运会是第一次由江西省承办、在宜春市举行的全国性的大型体育盛会,这是宜春扩大开放、加强交流的大好时机:近百名省部级以上领导,数千名运动员、教练员,上万名外地宾客将于农运会开幕之时聚集宜春,宜春城的一山一水,宜春人的一言一行,都将展示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面前。
关键词: 农云品牌 宜春市

内容

一江秀水,两岸风流,传承着数千年古郡崇尚礼仪的光荣传统,满载着自汉以降深厚凝重的文化底蕴。进入新世纪,自古为赣西重镇的宜春在迎来撤地设市历史时刻的前夕,从四川绵阳接过了全国第五届农运会的会旗,迎来了一次把宜春的名字在全国叫响的历史机遇。
  第五届全国农运会是第一次由江西省承办、在宜春市举行的全国性的大型体育盛会,这是宜春扩大开放、加强交流的大好时机:近百名省部级以上领导,数千名运动员、教练员,上万名外地宾客将于农运会开幕之时聚集宜春,宜春城的一山一水,宜春人的一言一行,都将展示在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面前。
  亿万双眼睛关注着宜春,宜春人的素质代表着江西人的形象,宜春城的形象代表着江西人的脸面。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以迎农运为契机,在宜春城区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卫生、园林城工作,并以创"三城”为载体,促进宜春经济的快速爰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回顾2003年,尽管还有一些不和谐音符在创建过程中偶然出现,但毋庸置疑的是,通过迎农运、创"三城",宜春人民正告别过去的种种陈规陋习,我们的城市正成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秩序良好、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的美好家园。一个全新的宜春正在赣西大地上迅速崛起! 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筑牢"三城"创建的坚实平台
  宜春城区的许多普通市民,在2003年都经历过这样的变化:从随地吐痰到把废纸扔进垃圾箱,从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到监督别人的不良行为,市民的素质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逐步得到提高。
  普通市民的变化来源于我市迎农运、创"三城"工作的核心思路:没有老百姓的大力支持和主动参与,创"三城"的任务就难以完成,目标就可能落空;没有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文明素质和道德水平的逐步提高,创"三城"也只能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
  文明创建,宣教先行。市委书记宋晨光《致全体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发表之后,报纸、电台、电视台都设立了专栏、专题,每天播发创“三城"新闻。不少市民纷纷给宋书记打电话,认为新闻媒体里最好看的就是创"三城"这个栏目。
  广大机关干部带头行动起来了。创“三城”号角一吹,山鸣谷应,市直94个单位,不论是党政部门,还是群众团体,都迅速投入到路段承包工作之中,个个都有费任路段,人人都有创建任务。干名干部扫马路,万名干部清垃圾的场面成了宜春城的一道独特风景。
  社会各界不分男女老幼,精力都开始向创"三城”集中,力量都开始向创"三城"凝聚。创"三城"文明歌曲广为传唱,10万册《知与行》市民文明读本销售一空,大中小学校纷纷举行创"三城”主题班会,文艺表演大奖赛、写作,朗诵比赛、创"三城"漫画大赛等活动的广泛开展更促使社会各界群众踊跃参与,掀起了迎农运、创"三城"的一阵阵热潮。
  从市长热线、仓腱热线、媒体言论,到中学生、普通市民给市领导的来信;从可爱的小潘超,到汤细平、高水根、高金宝、陈娜等普通干部群众的不凡举动; 从青年志愿者、文明劝导员,到市民监督员、市民自治员等的出现;从市、区四套班子分片负责,到市、区各单位各包一段路段,2003年,我们惊喜地发现,迎农运、创 "三城”在全市成了声势浩大的大合唱!
  打造中心城市硬件,拉开基础设施建设宏大框架
  办一流盛会,需要有一流的硬件设施。以农运会为契机,这两年特别是去年以来,围绕"外拓内改,'三城'共创"的城建发展思路,我市进一步加快了中心城的建设步伐,已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城建项目投资规模达到25亿元,是前10年总和的两倍,城市建设进度向前跨进了8年。这些项目都是创"三城”的重点项目,其中绝大多数是为了改变宜春城区面貌,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十年之事一朝毕。宜春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
  牵动全市百姓的旧城改造与新城建设高速进行。这边厢,朝阳路、仿古街、鼓楼片区拆迁改造紧锣密鼓,中山西路、沿河西路改造初见成效,小街小巷改造进入扫尾阶段,从中受益的广大市民欢欣鼓舞;那边厢,官园新区、钓台路、卢洲路纷纷开工,宜春大道、行政中心开始建设,未来新城使全城百姓充满期待。
  "六位一体"整容改造工程成效显著。城区"三纵四横"道路的人行道改造、秀江西路景观及绿化工程、城区路灯改造及景观灯工程、秀江拦河坝装修、装饰等工程先后完成,城区12条主要道路的沥青路面铺设全面展开,临街立面改造接近尾声,宜春城开始"光彩照人"。
  生态园林城市的雏形已经形成。化成岩森林公园、秀水公园和袁山公园三个绿色公园建成开放;"三纵四横"道路绿化、庭院绿化大范围铺开。中心城区去年新增绿化面积49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5%,人均绿地面积达8.5平方米,"城在山中,河在城中,楼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已不是梦想。
  城市公益设施日臻完善。公园、公共绿地、小型公共健身设施数量越来越多;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教育园区等的规划建设,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爱好的人们的各种工作、学习、生活及休闲等需要;秀江截污和秀江河道清淤疏浚,不仅恢复了"母亲河"昔日的风采,而且有效地改善了秀江水质;总投资9000余万元、日供水10万吨的袁河水厂的开工建设将使城市供水设施得到改善;鼓楼天文广场、迎宾广场、春台公园西大门广场等工程的迅速启动将使市民的生活空间得到拓展。
  农运会服务项目进展顺利。场馆建设积极推进,10多项农运会工程的建设热火朝天;宾招接待条件全面改善,用于接待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农运会贵宾接待基地的40栋别墅和接待农运会运动员的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寓等正在加紧建设。展望2004年10月18日,全新的宜春城将自信地笑对四方宾朋!
  严管重罚强管理,全力营造优良环境
  一个全新的宜春离不开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秩序和优质的服务。要把宜春的优良形象展示在全国人民面前,光打造好城市的硬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个城市如何,软件能不能赢得世人的认可至关重要。于是乎,营造良好环境成了我市迎农运、创"三城"工作的又一主线。
  为打造优美环境,我市从去年2月起,按照"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市民为主”的工作思路,依托齐抓共管、严管重罚等机制,在中心城区先后推进了三大战役。打响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第一战役。在一个多月的集中整治中,全城共清运垃圾7547吨、余土9.1556万吨,拆除违章建筑154处,疏通下水管道116条,整治马路市场22个,修建装饰性围墙1.323万米,增设果壳箱143个。打响了以楼院整治为重点的第二战役。经过努力,单位楼院和居民楼院整治如期达标率为98.2%;临街污染经营的店面整改到位率达90.2%;95%的住户实现生活垃圾袋装化。打响了以临街建筑立面美化改造和专业市场整治为重点的第三战役。目前,4条重点路街、70余个重点单位的建筑物立面改造已全面开工,并完成了美化,春节前还将完成亮化。城区各专业市场基本上达到了整治标准。不到一年,宜春城变美了,变靓了,变得清爽了。
  通过严厉整治车辆乱停乱放,查处无证无照黑车,禁止各种车辆在人行道上行驶以及严厉整治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不诚信行为,我市初步建立起了良好的城区交通秩序和诚信的经济秩序,正朝着实现"环境立市"、"诚信立市"的目标阔步迈进。
  党政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和窗口行业的服务质量如何更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直接展示。市直机关作风整顿以雷霆之势,对影响开放形象、阻碍发展大局、作风散漫、吃喝玩乐的人和事进行了坚决查处,促使干部作风大变样;以行政执法部门、窗口服务行业为重点开展的文明行业创建和优质规范服务等活动,则促使我市行政执法部门、窗口服务行业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迅速实现了整体跃升。
  在城市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宜春正借农运会这张牌,把自己的名字在全中国叫响。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况海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