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官有所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20339
颗粒名称: 说“官有所畏”
分类号: C933
摘要: 说“官有所畏” 所谓“官有所畏”,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
关键词: 官员 唐太宗 人民

内容

所谓“官有所畏”,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也有“怕”的时候,这便是古人所说的“官有所畏”。“官有所畏”,实际上是一种忧患意识。越是仕途顺利,越要管好自己注重名节;越是权高位重,越要警钟长鸣抵制诱惑。“畏”的原因,无非是欲有所得,恐有所失。在这个意义上,“官畏”可分为两种:一是怕失去位子,捞不到票子,得不到享受;另外是怕辜负党的重托,人民的期望。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不言而喻。“官有所畏”古已有之,据史记载,唐太宗喜爱鹞鹰,一日正在宫外把玩,却遇到谏议大夫魏征,惊慌之余,忙将鹞鹰藏于袖中,结果此鸟窒息而死。面对谏官,虽眼见爱鸟死去,太宗却也是敢怒不敢言。唐太宗怕谏官,他想到的是一句话:“不自重者致辱,不自畏者招祸”。唐太宗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伟业,也都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弃而不用,诚可畏也。”在今天看来,“官有所畏”是一种勤政意识。法律上有渎职罪,就是当官不尽取尽责,玩忽职守,造成严重损失,就会受到法律追究,弄不好连吃饭的“家伙”也保不住。明白了这一点,就得经常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是否对得起党和人民,是否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就得时刻反省自己,是否牢记宗旨勤政为民,是否做了有害人民的坏事。“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是“官畏”的应有之义。为官者有所怕,才能兢兢业业,方能勤勤恳恳。“官有所畏”也是一种自律意识。不管是谁,从普通干部走上领导岗位,都有自己辛勤的汗水和卓越的贡献,倘若不懂得珍惜而忘乎所以,不牢记宗旨而为所欲为,犯错误摔跟头是必然的,成功的峰巅和失落的低谷并不遥远。当年任弼时有著名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我们需要的正是这样一种“官有所畏”,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显现的是一种信念与境界。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袁志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