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上的风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791
颗粒名称: 鞋上的风景
分类号: D669
摘要: 她们从乡村来到城市,专为别人擦鞋子。今年50出头的邱晚秀就是这一群中的一个。每天7点刚过,邱晚秀就背着她的“行头”从出租屋出发,开始她一天的擦鞋工作。
关键词: 邱晚秀 社会工作

内容

她们从乡村来到城市,专为别人擦鞋子。今年50出头的邱晚秀就是这一群中的一个。
  每天7点刚过,邱晚秀就背着她的“行头”从出租屋出发,开始她一天的擦鞋工作。
  像所有的同伴一样,邱晚秀把装备摆到大街的人行道上:一张竹椅,一只工具箱。工具箱的一头装着鞋刷、鞋油、擦布,还有用香烟包装盒剪成的、遮挡鞋油以免玷污顾客袜子的长方形垫片。竹椅是为顾客准备的,邱晚秀从来不坐,工具箱的另一头才是她的位置。邱晚秀是袁州区金瑞镇人,1999年就来到宜春城区擦皮鞋。“老伴脑溢血偏瘫不能做地里的活,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要读书,没办法只好把地租给别人种,出来擦鞋子。”刚开始,邱晚秀总是坐在路旁,默默地盯着那些川流不息的脚,看脚上套着的各种各样的鞋子,静静地守候着鞋子上闪现出来的商机。如此,每天能擦十双鞋子就很不错了。后来,她学着同伴,坐在工具箱上主动招呼顾客,生意慢慢好起来。再后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涌入城区,加入擦鞋一族。坐着招徕生意已远远不够,她便和同伴们提着椅子背着工具箱,行走在大街小巷。
  就这样,十年时光一晃而过,鞋子成了邱晚秀眼中的风景,邱晚秀和同伴也成了城市流动的风景。
  其实,邱晚秀和同伴流动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城里有城里的规矩,不是想在什么地方擦鞋就能擦的,所以,她们要干活的时候,想找块稍微隐蔽的地方,但顾客又不干了。她们只能迁就着顾客当街擦鞋。慢慢地,她们练成了一项功夫一一能在眨眼间司卷起摊子,消失在某段墙头后,但转瞬间,她们又出现在城里某个路口。 “有时候,我们连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都搞不清楚了:是乡下人吧,没日没夜地在城市干活;是城里人吧,遮避风雨的屋檐都不属于自己。” 邱晚秀说。但擦鞋,是她们眼下唯一能谋生的手段。每天晚上7点多,她们才回到出租屋,吃饭、洗洗刷刷,然后才可以休息片刻,躺在床上,许多事情她们还没来得及想明白,天早早地就又亮了。
  “这些年,光为别人擦鞋子,我就想着有一天自己也坐在椅子上让别人擦回鞋。”邱晚秀对记者说。而这也是邱晚秀众多伙伴的想法。也就是这个在不少人眼中根本不算什么的愿望,让邱晚秀和同伴仿佛看到了自己命运能发生转机的曙光。于是,在街头巷尾,她们更加努力地捕捉鞋上的商机,然后,屈着双腿,身体尽力前倾,精心地侍弄着每一双鞋。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李蓉
责任者
邱晚秀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