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精神的家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9331
颗粒名称: 固守精神的家园
分类号: I054
摘要: 2007年夏的一天,我与《微型小说选刊》主编郑允钦先生起江西的小小说作家时,他特别提到了一个叫徐锐的人。说实话,我当时对徐锐这个名字一点也不熟悉,因为从2001年关注小小说以来,我几乎没有读到过他什么作品。
关键词: 徐锐 作品

内容

2007年夏的一天,我与《微型小说选刊》主编郑允钦先生起江西的小小说作家时,他特别提到了一个叫徐锐的人。他说这个人非常热爱文学,在中断了几年创作之后,如今又拿起了手中的笔。说实话,我当时对徐锐这个名字一点也不熟悉,因为从2001年关注小小说以来,我几乎没有读到过他什么作品。不过,既然郑先生提到了他,我也就格外注意起了这个人。或许,人与人的相识真的是一种机缘。三四个月后,在江西宜春举办的一次文学笔会上,我与徐锐相遇了。而且,在接下来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我们又在棠阴、奉新、南昌、高安和弋阳等地有了五次会面。应该感谢这几次会面,它让我对徐锐这个人和他的创作日益清晰起来。徐锐这个人,我对他的评价是忠厚、稳妥而且重情义。从1976年到现在,徐锐的职业一直是开车。30多年了,他开车从未出过意外。我坐过几次他的车,他总是专心致志,让车匀速地行驶。
  我在前面提到过,当郑允钦先生说起徐锐的名字时,我是比较陌生的。其实,从1990年起徐锐就开始发表小小说了,1996年《宜春日报》与奉新县文联还联合举办了他的作品研讨会。只不过从2000年起,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中断了写作,但文学的梦想并未丢掉。徐锐说,作为一名合格的汽车司机,他不但要掌握高超的驾驶技术,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生活中金钱固然重要,但还应该固守精神的家园。有时精神的力量远胜于金钱和物质的力量。这就是徐锐的价值观一人要从物欲中解放出来,不断地去追求精神价值。
  徐锐的这种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小小说创作。那就是在作品的主旨取向上比较注重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守护人的精神价值。这从两个方面突出地呈现出来:一是通过物欲与精神的较量,彰显、守护人的精神价值。小小说《性本善》中,刘二对坐在他旁边的一个女人身上的皮包动了歹念,他开始寻找下手的机会。但不久,这个女人与四五岁的儿子的对话动摇了刘二的念头。当机会来临,这个女人请刘二暂时帮她照看一下皮包时,刘二却完全放下了歹念。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谈话呢?它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力量?原来这是一场关于“坏蛋是否也是吃奶长大”的对话。面对儿子的询问,这个女人对儿子说:“坏蛋不是吃奶的时候就是坏蛋,只是坏蛋长大后忘记了妈妈是用奶汁把他喂养大的。”听了这样的话,我想,不止是刘二,估计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产生强烈的震撼。此种情状下“人内心潜存的善自然而然就战胜了对物质的欲望。二是通过对人的复杂心理的挖掘,体现出一种正价值。《人样》写“我”救了一个遭遇车祸的人,在收到被救者的感谢信后,“'我“竟陷入了回信的苦恼中,最后通过学习《写信不求人》来完成了回信,结果在被救者的眼里,“我”反而不像救他的那个人样了。被救者的情感变化告诉我们,某些简单的事情不要弄得复杂化,那些源自内心的本真情感,或许有些朴拙,但比起那些华丽的、伪饰的情感来,它依旧会更感动人,因为它体现出了一种正价值。《国道》、《梅子》、《女人•男人》、《女兵•男兵》和《船工》等作品在主旨取向上也是如此,不再赘述。
  徐锐的小小说存在的不足,我觉得有两点:一是某些作品的情节过于简单,它本可以更为繁复和舒展;二是由于表现方式单调,致使文学性不强。不过,我相信,只要徐锐继续坚持下去,他肯定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雪弟
责任者
徐锐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