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看免役比诗才一一任涛
有些诗人流传下来的诗虽少,但写得出色,也让人刮目相看,宜春才子任涛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诗歌在《全唐诗》中只有两句流传,但也为中国诗坛留下了一段佳话。
上高人任涛,早年写诗就有名气。僖宗乾符年间(公元874一879),他多次参加进士考试,尽管他的诗名大,却都名落孙山。才高命蹇的任涛承受着科举失败的压力,咬紧牙关一再去参加进士考试。
常侍李骘任江西观察使在廉察江西时,听说过任涛的诗名,只是奇怪任涛为何未能考取进士。他要来了任涛的诗读,见诗作写道“露溥沙鹤起,人卧钓船流”,大为赞叹道:“任涛真是个奇才呀!为何还未有功名?我应当推荐他! ”为使任涛有一个好的读书环境,就特地为他免除了乡里的杂役,并要当地官员优待任涛。
当时一些无知的人见任涛忽然间得到长官诸多好处,就纷纷议论:“我们也是秀才呀,为何只优待任涛?”听到闲言碎语的李骘感叹道:“做好事竟会有这等意料不到的误解!事实上,我宣扬任涛的声名,也只是为他的才学和处境着想呀!现在倒好了,你们以为我徇私舞弊?那好,我现在就宣布:'江西境内,凡有诗文能赶上任涛的,马上免除杂役,而不只是任涛一人!‘“
时过不久,任涛就不幸去世了。
任涛有才无命,太令人同情了,但他能幸运地遇上这么好的长官,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大福分!可惜的是,他的诗集未流传下来。
跃浪争先夺锦标一一卢擎
人在发迹前便得到别人的青睐,无疑是他人生中极为荣幸之事。
而赏拔未曾发迹者的人,却需要好眼光;可惜有眼光的人极为稀缺,这真是令人感慨不已! 袁州人卢肇和黄颇都是举人,同在宜春城里读书。卢肇家境贫寒, 黄颇家非常富有。正因如此,卢肇发愤苦读,在乡里时便有高远的志向。
一次送弟弟,他写有七绝诗以明心志:“去日家无担石储,汝须勤苦事樵渔。古人尽向尘中远,白日耕田夜读书”。“白日耕田夜读书“的艰难困苦阻拦不了他那奋发图强的进取心,他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归来若得长条赠,不惮风霜与苦辛! ”而黄颇却哗众取宠,常召集达官贵人、社会名流来家中聚会。当时的袁州刺史成应元是个嫌贫爱富、见风使舵的人,当卢肇和黄颇同往京城应考时,成应元大摆筵席为黄颇饯行,把卢肇冷落一旁。出身贫寒的卢肇只在心里暗暗地较劲:我家庭条件虽然很差,但我有文才、有志向,一定要考个好功名,给这位太守大人瞧瞧!曾作诗一首:“秋天草木正萧疏,西望秦关别旧居。筵上芳樽今日酒,箧中黄卷古人书。辞乡且伴衔芦雁,入海终为戴角鱼。长短九霄飞直上,不教毛羽落空虚。”卢肇毅然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天道酬勤。发榜时,卢肇中了状元,并且是江西第一个状元,披红挂彩回到宜春。善于钻营的成应元马上又来讨好卢肇。端午节,成应元为拍状元的马屁,设宴款待卢肇,还亲陪他到秀江边观看龙舟竞渡,说是专为状元“洗尘接风”。卢肇对成应元对待自己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非常感冒。后来,卢肇到外地做官,有一次出席当地的龙舟竞赛仪式,不禁想到了成应元,于是作诗一首挖苦成应元。诗曰:“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画桡翻处雪霏霏。冲波突出人齐敢,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君不信,果然夺的锦标归。
”这诗表面是写龙舟竞渡的场面,实是回敬那些阿谀奉承之辈:不要小看人,也不要溜须拍马,还是老老实实做人吧。这也是卢肇对人生的深沉慨叹。成应元看此诗后,羞愧不已,从此为官老实多了。现在,人们把一些体育活动称之为锦标赛,大概与此就颇有渊源关系。
一字师为风骚主一一郑谷 清代诗人袁枚曾说,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古时一些诗人为使自己的诗锤炼得更好,虚心求教,在中国的诗坛留下了一段段佳话,郑谷与齐己的故事就是见证。
袁州、郑谷,小时就聪慧过人,七岁就会作诗。司空图侍郎与他父亲是同事,他见到郑谷就感到不同寻常,问郑谷:“我的诗有写得不好的地方吗?”郑谷回答说:“大人的《曲江晚望》诗写道:'村南斜日闲回首,一对鸳鸯落渡头。‘这里面含意很深啊!”司空图抚摸着郑谷的背说:“这孩子将成为一代诗坛盟主啊。”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郑谷进士及第,授职户县县尉;乾宁四年(公元897年),他任都官郎中,掌管有关刑事案子,诗人们称他为“郑都官”。他还曾作《鹧鸪诗》:“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其中尤以“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一联著称,由于该诗誉句绝妙,郑谷又被人称为“郑鹧鸪”。不久他辞官还乡,退身隐居仰山书堂。郑谷的诗清新婉转明白易懂,能做到不鄙俗而又贴切,受到当时诗人的好评。他喜欢与山中僧侣结交友情,他说:蜀地的茶叶就像僧人,不一定都美妙,但却离不开。诗僧齐己带着自己写的诗到袁州拜访郑谷,他有一首《早梅》诗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说:“数枝,不算早,不如说'一枝'更佳。”齐己听后不觉叩头膜拜说:“您是我的一字之师啊。”从此诗坛都以郑谷为齐己的_ 字师。这样,郑谷又有了“一字师”的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