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民生财政”惠民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8987
颗粒名称: 奉新“民生财政”惠民生
分类号: F812.756
摘要: 奉新县全力打造“民生财政”,让群众共浴财政阳光。去年以来,奉新县先后投入1亿多元,全面实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济困助学、住房等民生工程。据统计,2008年该县用于民生的资金达1亿多元,其中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3554万元;在新增财政支出中,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的支出占85.3%。一桩桩为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成为奉新大地上一个个尉假的音符。
关键词: 民生财政 民生工程

内容

投资18亿元建设全长36公里的昌奉高速公路;投资6500万元建设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工程;投资200万元对7000多名农民进行实用知识和技能培训;率先在全省创建爱心慈善超市,受益困难群众2万多人……一桩桩为民谋福祉的民生工程,成为奉新大地上一个个尉假的音符。据统计,2008年该县用于民生的资金达1亿多元,其中县财政安排配套资金3554万元;在新增财政支出中,用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的支出占85.3%。
  全力打造“民生财政”,让群众共浴财政阳光。去年以来,奉新县先后投入1亿多元,全面实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济困助学、住房等民生工程。实施8200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完成了干洲白虎、会埠游落园田化项目,完成了62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解决了1万多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新修乡村水泥路106公里,全县村水泥路通达率达78.5%。为解决城市低收入困难群众住房问题,该县去年新建经济适用房102套、廉租房156套,为629户特困户发放了廉租住房补助,使大部分中低收入家庭圆了“安居梦”;启动了城区河道清污排涝工程,完成了锦绣街、洗沙路等部分城市路面修建改造工程,加强了城市秩序、环境卫生、路灯、绿化等管理工作。
  完善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标准,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该县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2008年免除学杂费3.1万人次,免费提供教科书3.3万人次,补助家庭贫困寄宿生生活费214万元。发放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16万元,乡村教师特殊津贴177万元。大力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由去年的95元调整到今年的150.60元,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由去年的35元调整到今年的57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第二中医院建成并开张营业,改扩建乡镇卫生院6所,完成了70个村卫生所(室)达标建设。
  在社会救助体系方面,财政共安排资金700多万元,用于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医疗救助等,受益群众1.2万人次。同时,深入开展社会救济救助活动,发放失地农民低保金200多万元,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金511万元,救助城乡困难家庭2953人。
  积极实施就业援助,多措并举帮扶就业。
  该县采取政府购买公益岗位、组织专业招聘会等形式,帮助7015人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安置“4050”人员就业806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重点建设了10个农村和谐文化示范村,开展文化下乡、广场晚会等活动2258场次,农村文化阵地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地名

奉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