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新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8703
颗粒名称: 沃野新风
其他题名: 奉新县新农村建设见闻
分类号: F291.1
摘要: 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绕村的溪水涓涓流淌,郁郁葱葱的果树散布在房前屋后……阳春三月,行走奉新乡村,千里沃野美丽和谐、生机勃勃。
关键词: 奉新县 新农村建设

内容

宽敞整洁的水泥路穿村而过,绕村的溪水涓涓流淌,郁郁葱葱的果树散布在房前屋后……阳春三月,行走奉新乡村,千里沃野美丽和谐、生机勃勃。
  家庭纺织:织出致富梦
  “咔嚓、咔嚓……”看着飞速运转的织机,望着一批批雪白的布,东风垦殖场的马昱心都醉了,脸上不时露出幸福的笑容。
  去年4月,马昱务工的浙江纺织企业停产倒闭,他结束了10多年的外出务工生活回到奉新县。2008年5月在政府扶持下,他在村口办起了家庭纺织工厂。因技术熟练,获利不少,马昱高兴地说:“我在外面的纺织企业待了10多年,从纺织到机械修理都非常熟练。原来我在浙江纺织企业扣除吃住开支,月收入才700多元。现在我工厂里有6台纺织提花机,6个月有5万元纯利,以月收入算,是打工收入的10多倍。” 为了拓宽致富途径,该县依托全省纺织基地,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家庭纺织。目前,家庭纺织总投资达2000多万元,新建、改建厂房面积达7500平方米,家庭纺织机已发展到532台,人均每台获利近1.5万元。
  农家书屋:成为加油站
  最近的阴雨天气给外出劳作的农民带来了许多不便,但澡下镇尖角村上里河组的农民却不打牌不赌博,纷纷走进村委会的阅览室看起书来,他们对农技读本爱不释手。
  为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新农村建设,澡下镇将牌桌改书桌,玩风变学风,设立农家书屋。镇里釆取购买、赠送等办法丰富农家书屋藏书。如今全县有50%的村配备了农家书屋,每家农家书屋平均藏书上千册,涉及法律、农业、科技等方面知识。农民们总是趁着农闲或晚上来到阅览室学习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科技致富能力。读书看报已成为澡下农民的一种新潮流。这些农家书屋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学科学、闯市场、快致富的致富“加油站”。
  生态能源:省钱又高效
  “一餐饭,满脸灰”这是以往奉新农家做饭场景生动写照,如今这些都已成为历史,昔日的柴火被新型能源一一沼气所取代。正如村民杨晓红所说:“过去砍柴烧火又脏又乱,做一顿饭要一个多钟头,现在用沼气省事又省时,不再烟熏火燎,而且沼渣、沼液还能当有机肥用,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约开支2000多元。” 该县将生态能源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大力实施沼气工程。在工作中,该县在每个乡镇建立示范村,每个村建立示范户,通过发挥示范户在沼气池管理、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方面的示范作用,进行引导;对部分农民缺乏管理知识,造成产气低和不产气现象,该县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指导,进行建池管理,共指导排查病池230多个,并大部分恢复正常产气。
  同时,沼气池产生的沼渣、沼液等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病、抗虫及抗逆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该县大力引导农民群众使用这一有机肥。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新建沼气池5000个,让近4万农民用上了干净方便的沼气能源,明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能源的消费结构,有效地保护了农村生态家园。仅沼气池工程,每年累计可为农民节省肥料、燃料开支近1000万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团结
责任者
刘成伟
责任者
陈小妹
责任者
马昱
相关人物
杨晓红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奉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