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闯出大天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8194
颗粒名称: 小龙虾闯出大天地
分类号: TS972.126
摘要: 丁平刊退伍后,在上海做了两年厨师。在此期间,他发现上海人很喜欢吃海鲜,海产品销售异常火爆,光是龙虾每天就可达到50一90吨的销售量,直觉告诉他这是一座从海底冒出的“金山”。于是,丁平刊便将目光转向水产品批发销售,并注册成立了上海鑫源绿色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水产品的销售和批发,他常年奔波在江苏、湖北等地。随着水产品销售越做越大,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及商界人脉关系基础,丁平刊决定回家乡带动乡亲们 —起致富。
关键词: 小龙虾 龙虾繁养

内容

500万元的投资、280亩的池塘、1000万尾虾苗……在万载县潭埠镇池溪村,村民们正在一个靠养小龙虾闯出的大天地里大显身手。
  近日,笔者专程前往池溪村采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锈钢管制成的大门楼,上书:"丁家源龙虾繁养基地”,两边一副对联“开拓黄金产业、发展龙虾养殖”垂直而下,这样的大手笔,让人不禁对这里的主人产生一种由衷的敬意。丁平刊,丁家源龙虾繁养基地创始人,一位从事水产行业十几年的退役军人,凭着对水产养殖的热爱以及独特敏锐的眼光,再加上在部队打下的销路基础,丁家源龙虾繁养基地生意红红火火。
  在外奔波不如回家致富
  丁平刊退伍后,在上海做了两年厨师。在此期间,他发现上海人很喜欢吃海鲜,海产品销售异常火爆,光是龙虾每天就可达到50一90吨的销售量,直觉告诉他这是一座从海底冒出的“金山”。于是,丁平刊便将目光转向水产品批发销售,并注册成立了上海鑫源绿色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水产品的销售和批发,他常年奔波在江苏、湖北等地。随着水产品销售越做越大,并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技术及商界人脉关系基础,丁平刊决定回家乡带动乡亲们 —起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有路
  回到万载后,丁平刊便着手发展他的龙虾事业。“现在政府对我们创业都有政策优惠,像我在工商办证都是免费的,而且税收也可减免,县就业局还提供了20万元2年免息贷款。
  这么好的创业条件,坚定了我在家乡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决心。”据丁平刊介绍,去年,基地前期30亩池塘投入养殖,产量就有十几吨,按照龙虾市场收购价每公斤24元算,十几吨就可进账30来万元。其余的250亩也于去年八九月份进行改造,今年3月底投苗,预计今年夏天就可达到产量250吨。
  租地难变为乐被租
  丁家源龙虾繁养基地是股份制性质,但不是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而是采取“大卖场出租摊位”形式,将田从农户手中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过来,之后再进行开挖平整、铺设管道等设施改造,平均每亩要多花900元,但是丁平刊没有多收一分钱,同样又以每亩500元的价位反租给农户,让他们按照订单养殖龙虾。正是这种更贴合农民求富心理的经营理念,让原来的租用土地难变成了农户乐呵呵地等着基地来租他们的田地。
  当笔者问丁平刊以后的发展模式时,他胸有成竹地说:“我这280亩水田用来繁养龙虾,出售给湖南、江西、广东附近养殖户,然后再收购成品虾。我做过市场调查,周边设区市,像新余每天需要10吨龙虾,龙虾市场在进一步扩大,逐步被消费者认可。先做这280亩,到了下半年,我再租下旁边2000亩水田加以改造,发展水产业养殖,除龙虾还可以养鱼什么的,根据订单确定养殖品种。”用丁平刊的话来说,基地一定要扩大规模,只有规模大了,技术生产才会稳步发展,管理才会逐步规范,销售运输才会更便利。“野心”越来越大的他,目光不只聚集在周边地区,还放眼全省、甚至全国,他相信终有一天丁家源龙虾会闯出一片新天地。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张芜
责任者
丁平刊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