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致富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7619
颗粒名称: 农民的致富路
分类号: D422.7
摘要: 农民的致富路,高安市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周岭村村民高义员一大早就用他的”带了些山货到邻镇去卖,周岭及沿路5个村的1000多名村民心情特别舒畅,村里的水泥路通了“出门靠走。的历史已经结束,周岭村是高安市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庄,以往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与外界相通,确认周岭村是一座千年古村。村内留有宋代造纸作坊遗址、华林书院前身潜园石刻、胡氏祠堂、感恩寺等遗址,为保护和开发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源,该区争取到了中国泛海集团的无偿捐助,区管委会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上,铺设了长达9公里的通村水泥路。
关键词: 农民 遗址 水泥路

内容

2月25日,高安市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周岭村村民高义员一大早就用他的“昌河”带了些山货到邻镇去卖,一路上,他心情愉快地唱起了歌。与高义员一样,周岭及沿路5个村的1000多名村民心情特别舒畅,村里的水泥路通了,他们长期“上磨肩膀,下磨脚板,货物靠挑,出门靠走”的历史已经结束。周岭村是高安市最偏远、海拔最高的村庄,三面环山,以往只有一条坑坑洼洼的黄泥路与外界相通;近年来,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党委经过勘测和论证,确认周岭村是一座千年古村,村内留有宋代造纸作坊遗址、华林书院前身潜园石刻、胡氏祠堂、感恩寺等遗址。为保护和开发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源,该区争取到了中国泛海集团的无偿捐助,区管委会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上,在短短6个月的时间里,铺设了长达9公里的通村水泥路,为农民铺就了一条致富路。路通了,山区的面貌也开始变了,80%的农户买了摩托车,村民们忙时种田,闲时做工,村里村外的活两不误,成了正宗的“两栖农民”。据了解,去年,华林山风景名胜区共投入资金1200万元,完成了全区11个村委会的"村村通”公路,共铺设水泥路面31.5公里。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高雄鹰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中国泛海集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高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