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官"玖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6332
颗粒名称: “村官"玖爷
分类号: D669
摘要: 在引领群众致富的征途中,玖爷还时刻关注着村民精神生活的改善、文化素养的提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贤村的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关键词: 村官 玖爷

内容

驱车到达高安市新街镇景贤村时,正是午后,灿烂的阳光安详地洒在村前屋后,虽值隆冬时节,但村落里却处处显露出春天的气息。
  °绿树掩映下,高标准的小康住宅整齐划一;花草苗圃间,平坦宽阔的水泥路笔直延伸;灿烂笑脸中,幸福安康的人民和谐相处……好一幅秀美的生态画卷,好一个文明的小康新村。
  “玖爷啊,那可是我们村里的好书记,20年来,他带领我们发家致富,我们大家都感激他呢! ”“现在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过上城里人一样的日子,全靠玖爷路带得好啊!”得知我们前来釆访村党支部书记贾克玖,村民们立即凑了上来,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感受。
  玖爷,多么亲切的称呼;玖爷,多么贴心的名号。“玖爷”这简单的两个字里,折射出当地群众对贾克玖书记浓浓的爱戴和尊敬之情啊!
  1968年参军,1973年退伍,此后一直在村委会工作,至今已担任景贤村党支部书记20个年头。翻开玖爷的履历,就是这么简单。
  可正是在这几十年时间浓缩成为一句话的简单履历表中,行伍出身的玖爷凭着自己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性格,凭着自己富有战略的眼光和胆略,凭着自己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精神,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村民,激发、带领着每一位村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如今,景贤村“一村一品”开展得红红火火,古村旅游开发得如火如荼,村级工业园建设得欣欣向荣,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一个富裕、文明、和谐的景贤村呈现在人们面前。
  “发展是硬道理”,在玖爷看来,带领群众致富,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就是硬道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农村处处涌动着外出打工的潮流,景贤村也不例外。由于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景贤村不少农田出现严重撂荒现象。玖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这,也成为他久搁不下的一块心病。
  2000年3月,又是一个播种育苗的时节。明媚的春光下,玖爷站在田埂上,凝望着祖祖辈辈曾细心守护的生命之源,深深地舒了口气。就在前几天,在村“两委”会议上,玖爷果断地提出建议:在每户留足4分水田的基础上,村里成立”土地银行”,对土地进行流转经营。作出这个决定,是玖爷在赴外地考察后深思熟虑的结果。玖爷的提议以全票通过,群众对此也极为赞成与支持。
  良田成片成片地向种植大户和能手流转,紧随而来的是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而从田地中解放出来的村民,在一心一意外出务工挣钱的同时,每年还可得到一笔租赁费,何乐而不为呢?在玖爷的带领下,景贤村人迎乘了一个崭新的春天、发展的春天,全村粮食产量持续攀升。
  正是玖爷颇具战略的眼光和超群的胆识,开创了高安市土地流转的先河。
  然而,改革发展的进程,并非永远一帆风顺。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促进农民增收,玖爷组织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桑树,倡导群众大力发展养蚕业。但由于后来农户积极性减弱,再加上技术缺乏、信息不畅,发展“一村一品”的尝试最终夭折,玖爷的内心万分难受。
  吃一堑,长一智。痛定思痛后,玖爷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农村产业,只有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才能将富民事业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景贤村的水田绝大部分属低产田,田块面积小,不便于耕作。2001年,为切实提高粮食产量,玖爷三番五次到上级部门邀请农业专家到村里进行实地勘测、规划,并制定了_套科学的园田化改造方案。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造地增粮工程在景贤村如火如荼地推进。在玖爷的发动带领下,景贤村5000亩耕地全部进行了中、低产田改造,同时结合园田化改造,大力推进林网建设。如今,景贤村共栽种杨树和椪柑各14万株,实现了生态与经济效益齐飞。如今的景贤村,田成方、渠成网、树成行,处处郁郁葱葱。去年6月3日,省委书记苏荣到高安市调研平原绿化工作。看到景贤村秀美的生态风光,他紧紧地握着玖爷的手激动地说:“你这里白天看不到村庄,晚上看不到灯光。是你让我明白了什么叫绿色经济,什么叫绿色银行。” 这是多么高的赞誉啊!玖爷知道,赞誉背后, 有着更沉重的担子等着他去挑去扛。
  要想摘掉贫困的帽子,光靠种田远远不够。
  农村的出路在哪里?如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扩大村民致富渠道?肩上这份沉重的责任,让玖爷常常夜不能寐。
  进入新世纪,一场声势浩大的工业发展大潮在我市各地汹涌澎湃,推平山地,引进客商,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县市一级可以兴建工业园区,我们也可以。”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区位优势,玖爷作出了成立村级开发区的决定。
  解放思想求发展,开拓进取闯新路。为了能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创业,景贤村降低门槛,筑巢引凤,明确表示对前来投资创业的客商,村里只收取土地征用费。在优惠政策的吸引下,瑞雪精制米厂、瑞景蔬菜服务公司、景雪腐竹厂等企业相继在景贤村落户,并生根开花。
  “发展开放型经济,既要善于动脑子想办法, 又要善于抢抓机遇。”玖爷经常这样说。
  景贤村畲山贾家古村内有众多寺庙,因年久失修,里面不少菩萨踪迹难寻。为保护开发贾家古村,2004年玖爷向浙江台州广龙佛艺雕刻公司订购了几尊菩萨雕塑。在交往过程中,玖爷发现该公司老板非常讲信誉,且提供的货品工艺精湛,想到贾家古村的寺庙修复,又联想到自己正在苦心经营的开发区建设,玖爷灵机一动,何不将该公司引进景贤村呢?在玖爷的努力下,广龙佛艺雕刻厂顺利在景贤村挂牌成立。目前,该企业发展十分红火。
  目前,作为高安市第一个村级开发区一景贤村新景开发区已有9家企业和4个综合立体养殖场落户,引进外地资金达3000多万元,带动近
  700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心齐、气顺、劲足,这是记者在景贤村釆访期间最深的感受。无论是养殖场里成群鸡鸭热闹欢腾的景象,还是文化室里群众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村民们勾勒出的都是一幅令人欣喜的新农村建设和谐稳定画面。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告诉玖爷:只有群众思想情绪稳定了,发展才能鼓得起劲。不管再忙再累,有效化解矛盾、理顺群众情绪,始终是玖爷坚持的传统和信守的原则。也正因此,玖爷深受群众的爱戴和拥护。每当村民遇到不顺心的事,闹了矛盾,有了纠纷,不是想到拳头、棍子,而是想到玖爷。
  2004年12月的一天,玖爷正在家中休息,这时两位村民吵闹着来到他家。原来,这两位村民同时看中了一块可用来建养猪场的山地,双方互不退让,矛盾越闹越大。面对这种情况,玖爷沉着冷静地先稳住双方情绪,然后一面宣传国家有关土地政策法规,一面耐心细致地开导双方。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地做思想工作,双方最终消除怨气,并互相退让。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有力推动了景贤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修建3条农民街,有各类店面103个,开店办厂128家,每年纳税20多万元;兴办了集图书室,球类、棋牌活动室,电教室于一体的文化大院;投资130万元建起了广播闭路电视站、自来水厂和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在村辖区建立一流的实验小学和中学;兴建高安市第一家村级敬老院,有专门的管理人员3人;一桩桩,一件件,里面无不凝聚着玖爷的心血与汗水。这些年来,玖爷始终坚持为民谋利,大力发展社会公共事业,把景贤村打造成了一个具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中心村。
  在引领群众致富的征途中,玖爷还时刻关注着村民精神生活的改善、文化素养的提升。早在2000年,玖爷就果断地提出,要仿效大邱庄的做法,把精神文明作为一个产业来抓。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景贤村的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舞龙队、腰鼓队、戏团相继成立,文娱表演队闲暇时间聚集在一起切磋技艺,逢年过节则到各地开展文艺演出。一出出精彩的好戏,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精彩的“文化大餐”,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007年6月9日是玖爷一生都将铭记于心的日子。这一天,景贤村畲山贾家古村被建设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锣鼓阵阵,龙腾狮跃,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凝望着那片集南北风格于一体、且气势恢弘的明清古建筑群,玖爷的双眼湿润了。
  贾家古村是个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村落,但因长期未修复,不少建筑破损严重。
  喝着贾家古村的泉水,住着贾家古村的房屋,古村厚重的历史文化哺育了玖爷。面对日渐衰败的古村,身为古村的后人,怎能坐在历史的繁华里沉迷缅怀?那么多前辈厚积的荣耀光环,该怎样去发扬光大,让这块美丽的瑰宝重放异彩?压在玖爷肩膀上的重任是何等的沉重,只有他自己内心最清楚。
  一刻也不能再容缓,一刻也不能再耽搁。
  不等不靠,主动践行。玖爷组织带领村干部、党员代表、泥木工代表、群众代表“走出去”,前往婺源、安义等地取经,学习他们先进的古村管理经验与模式。与此同时,玖爷充分发扬民主,在广泛征集村民意见建议的前提下,制定《贾家村保护规划》,明确规定:不准拆卖古屋的花板、木板等,不准出卖文物,不准文物贩子进村,一经发现,进行没收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为切实提高村民爱护古村的责任意识,玖爷在全村大力倡导“我是景贤人,我为景贤添光彩”的理念,培养村民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在大张旗鼓的宣传下,贾家古村再也未出现过人为性破坏。但饱经岁月风霜的古村,面貌大不如昔。精心规划、整体修复,是保护和开发古村的关键。
  在上级政府部门的领导与支持下,玖爷从村集体经济中毅然掏出13万元,聘请南昌规划设计院对古村保护开发进行了精心规划和高标准设计。同时,他积极与高安市博物馆、文化局、旅游局等相关单位协调与沟通,做好畲山贾家古村旅游的策划与包装,做好古村文物的维护工作。
  那个时期是玖爷最忙碌的日子。他每天起早贪黑,顾不上眼睛布满了鲜红血丝,顾不上黝黑的脸日渐消瘦,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激发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古村的保护与开发建设当中。
  艰辛的付出,终于换来回报。贾家古村终于摘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块牌匾,可在玖爷看来,古村的保护与开发才开始。
  “当务之急是做好招商引资,努力把贾家古村打造成为集吃、住、游、玩于一体的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心愿。”展望未来,玖爷信心百倍。
  怀着对景贤村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玖爷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一名“村官”一心为民的朴实情怀。他用自己的心血,辛勤浇灌了全村人的幸福之花,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小乡村日貌换新颜,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如今,玖爷已近花甲之年,但干劲依然十足,在他看来,景贤村现在只是迈出了赶超发展的第一步,今后要走的路更加任重而道远.........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彭文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高安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