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堡村民的致富三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267
颗粒名称: 上堡村民的致富三招
分类号: F323.8
摘要: 作为省文明村镇之一的高安市八景镇上堡村,八景今年三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均落户该村。上堡村辖6个村民小组,人口2080人,耕地2938亩。由于种桑养蚕主要是利用农闲季节,劳动强度不大,所以上堡村养蚕人以50岁以上的男女劳力为主,有的村民小组是家家种桑,户户养蚕。岭里村民小组妇女陈美荣在担任上堡村妇女主任的同时,利用工作之余种桑养蚕,家里每年来自养蚕方面的收入上万元。上堡村民的“副业”主要是务工。在上堡村及周边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约40家。因此,该村进一步引导村民做大进厂务工这一“副业”,为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去年,新中源陶瓷集团富利高分厂落户该村,并于今年4月份投产,现有员工2000人左右。
关键词: 村民 企业 经济收入

内容

作为省文明村镇之一的高安市八景镇上堡村,八景今年三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均落户该村。上堡村的村民是通过哪些增收途径使自己的生活富裕起来、有实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中去的呢?为此,记者于近日对该村进行了采访。上堡村辖6个村民小组,人口2080人,耕地2938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养蚕、务工,如今又有村民借助与企业为邻的优势,通过发展服务业赚钱,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招式一:做精“主业”种桑养蚕是上堡村的传统产业。早在2003年,该村就成立了蚕桑产业协会。近年来,蚕桑产业以“公司+农户”的形式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该村蚕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800多亩,养蚕户300余户,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0多户。为提高养蚕的经济效益,协会通过引进新品种、传授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蚕茧产量等,做精做强养蚕产业。目前,全村蚕农全部实现了小蚕共育、优质簇居养殖的科学养蚕模式,蚕茧产量和质量大为提高。由于种桑养蚕主要是利用农闲季节,劳动强度不大,所以上堡村养蚕人以50岁以上的男女劳力为主,有的村民小组是家家种桑,户户养蚕。每年全村来自养蚕方面的收入人均超过1000元,养蚕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一件“法宝”。岭里村民小组妇女陈美荣在担任上堡村妇女主任的同时,利用工作之余种桑养蚕,家里每年来自养蚕方面的收入上万元。招式二:做强"副业”农村人把外出做事赚钱称为“搞副业”。上堡村民的“副业”主要是务工。上堡村人均耕地只有一亩多,除了种桑养蚕外,就是种水稻、花生等,收入不多。因此,村里的青壮年劳力大都外出务工赚钱。近年来,八景镇的工业越来越发达,特别是高安陶瓷产业基地落户该镇后,越来越多的本地人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在上堡村及周边就有大大小小的企业约40家。因此,该村进一步引导村民做大进厂务工这一“副业”,为他们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目前,在该村1200多名务工人员中,约有一半原在沿海地区务工的人员现返乡在家乡企业务工,务工人员的年人平收入达到2万多元,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随着更多陶瓷企业在八景的相继落户以及村民务工成本的降低,该村村民的经济收入将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招式三:做活"新业”上堡吴家新村有村民42户,215人,耕地面积只有200亩;山林面积150亩,村民年人平收入4300多元。不过,今年吴家新村的人平收入肯定要上个大台阶,这是怎么回事呢?去年,新中源陶瓷集团富利高分厂落户该村,并于今年4月份投产,现有员工2000人左右。村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经济发展的机遇,纷纷在富利高分厂附近的空闲地集中连片建起了少则两三层、多则五六层的新楼房,围绕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发展第三产业,如将一二楼经营餐饮、娱乐和食品、百货店,将空余的楼房租赁给有需求的企业员工等,硬是在一片空地上建起了一个面貌全新、生意看好、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区。村民们今后也可藉此发展蔬菜种植、瓜果栽培、猪鱼养殖、批发零售等产业,因地制宜开辟新的增收渠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企业办到农村,工业带动农业,确实给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渠道,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如今,上堡村委会一班人又在为搞好村民自治、美化村庄环境、改善村民饮用水质量等事项进行谋划、行动,以使村民过上生活富裕、管理民主、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的新生活。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杨晖
责任者
陈美荣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高安市
相关地名
八景镇
相关地名
上堡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