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丰经济崛起主引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5059
颗粒名称: 宜丰经济崛起主引擎
分类号: G212
摘要: 将生态立县战略作为县域经济崛起的主引擎,宜丰县是如何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的,宜丰是基于何种考虑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的:生态资源丰富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后劲“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纯朴的生态县“着力从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入手“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后?生态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无形资产。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县的创建,并对境内渊明湖、南屏公园、洞山、黄檗山、官山等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了改造升级和路面硬化。
关键词: 采访 旅游业 经济发展 农业

内容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生态资源极为丰富的宜丰县,相继采取系列有力措施,从指使自然的主人到善待自然的朋友,将生态立县战略作为县域经济崛起的主引擎,从每一个项目抓起,从发展经济的每一个环节抓起,谱写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交响曲。宜丰县是如何推进生态立县战略的?在实施此战略的过程中,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该县县委书记赖国根。记者:宜丰是基于何种考虑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的?赖国根:生态资源丰富是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和后劲。宜丰因“炎凉适宜,物阜民丰”而得名,地貌呈“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格局,森林覆盖率达到67.45%,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纯朴的生态县,有“中国竹乡”、“中国猕猴桃之乡”的美誉。总面积1935平方公里,人口28万,是临济宗和曹洞宗祖庭所在地。其中洞山是江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官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覆盖率达到89.9%,拥有高等植物2200多种,各种昆虫、鸟类、兽类、爬行类等珍贵动物1570种,其中国家和世界级珍稀动物有猕猴、白颈长尾雉、云豹、黑鹿、金猫等10多种。记者:建设生态县,宜丰从何入手?赖国根:生态县建设,就是要发挥宜丰自然环境优美的比较优势,发掘生态资源丰富的潜在优势,打响绿色牌、生态牌,进而提升城市品牌,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环境支撑,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近年来,宜丰县结合实际,围绕生态文明、弘扬生态文化,着力从发展生态工业、生态林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入手,按照“生产与生态并重”的发展思路,着力做大生态农业,做强生态工业,做活生态旅游业,生态经济已经初显魅力。记者: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后,宜丰经济在哪些方面有明显变化?政府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哪些作用?赖国根:首先是旅游经济更活跃了。生态是发展旅游经济的无形资产,是极具开发潜力的运作资本。这些年,我们围绕“做客竹乡,亲近自然”这一主题,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县的创建,并对境内渊明湖、南屏公园、洞山、黄檗山、官山等生态旅游示范区进行了改造升级和路面硬化,修建了洞山旅游公路,渊明旅游公路;开辟了洞山农家游、官山科考游、渊明文化游等特色旅游线路;开发了竹雕、竹编、竹工艺、竹盆景、竹家具等具有浓厚竹乡文化的旅游系列产品;推出了独具竹乡特色的系列农家菜;组建了竹乡风采文艺表演团,营造了一个生态旅游乐园。目前,一批旅游配套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以“吃生态果、品禅宗茶、览竹乡景”为主题的生态特色旅游,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其次是农产品更畅销了。现在,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引导和扶持农民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了生态这个品牌,农产品的身价高了,销路自然宽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了。按照规划,我县以打造无公害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县为契机,建成了绿色大米、绿色果酒饮料、蚕桑、生猪、蛋鸭、食用菌6大“绿色食品产业”,研发和申报了莼菜、豆腐乳、猕猴桃、优质米、香菇、木耳等一系列有机绿色农产品,推出了水妹子、三露、猴圣、宾顺等21个绿色产品知名品牌。“泖塔粳米”、“山青青小竹笋”、“新娘子柚片”、“仪宝田螺辣酱”、“力明山茶油”等一大批土生土长的农产品,通过“着靓装、冠美名、提品质、创品牌”,相继远销到上海、北京等地,有的产品还打入东南亚市场,成为城市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记者:宜丰3年来都是全省的造林先进县,请问这与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发展思路有什么内在联系吗?赖国根:这一可喜变花当然得益于县委、县政府近年来的产业导向政策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2006年,我县出台了《关于保护天然阔叶林木资源的暂行规定》并在县第十三届四次人大会议上通过,在县内全面贯彻执行“三禁伐、两限伐”(禁伐天然阔叶林、公益林和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路沿线的林木,限伐针叶林、毛竹等),2007年,县里又制订出台了《宜丰县保护天然阔叶林和古树名木的保护措施》,进一步加强天然阔叶林和古树名木的保护和规范管理。近两年来,我们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国家造林项目、推广林业科技等多项举措,激发了社会各界的造林热情,形成了国有林场、民营企业、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争相造林的喜人局面。在国家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动下,我县还采取宜租则租、宜卖则卖、宜包则包的办法,通过转让、转包、互调、拍卖、租赁等形式,激励全民营造“原料林”、“养老林”、“科技林”、“丰产林”等生态林,全县山林使用权逐步向农民转移,向大户集中。这些都推动了林农营林育林的积极性,加快了生态林业的建设。记者:宜丰生态立县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请问宜丰是如何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赖国根:“生产与生态并重”是我们的总抓手。这些年,我们以建设山区生态经济走廊为契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标尺,注重产业的导向性和资源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县里完善了招商引资项目库,将无公害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业等“绿色项目”列为招商计划,专门编印了“绿色招商”宣传资料,大力宣传宜丰的特色农业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吸引客商创办农特产品基地、发展精深加工及生态旅游业。对引进的工业企业项目,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制度,坚持“增产不增污”的经济发展原则,把好项目审批关,对有毒有害项目和技术工艺落后、环境污染较重、高耗能、小规模、低效益的项目一票否决。近年来,我县展开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双赢的攻坚战,全县先后取缔关闭了21家小煤窑、23家小造纸厂、12家存在污染的化工企业、173家高耗低效的竹木加工企业,建成了以木竹建材、机械制造、食品加工、陶瓷制造、医药化工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新型生态环保型经济体系。关停这些影响生态环境的企业,宜丰县财政每年要减收4000多万元,但是生态环境的好转却成了我县“双向开放”的最大品牌优势,这是舍小利而谋大利的科学实践。记者:宜丰确立生态立县战略,生态建设对宜丰未来经济发展会有什么举足轻重的意义?赖国根:首先,环境的好转为宜丰培育和壮大生态农业奠定了基础。2006年4月,我县被中国绿协正式列入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县,被国家绿办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07年4月,被国家农业部等相关部门评为“全国安全优质农产品十大生产基地”和“全国百县农产品进沪重点县”,今年我县已有16个农产品通过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有6个产品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这些对于我们做大做强绿色农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其次,环境的保护为宜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些年,我们大力引导和扶持林农封山育林,开荒造林,积极给山林砍杂、抚育、垦山、施肥,过去的“便刀山”、“残次林”如今都成长为一座座“绿色银行”,森林资源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另外,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我们注重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资源型企业逐渐向科技型和环保型企业转变,这些都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生态建设将进一步推动宜丰未来的旅游业。这些年,我们以创建江西省“卫生城、园林城、文明城”为契机,强化《宜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执行力,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旅游景区(点)建设步伐,着力打造“中国竹乡、禅宗祖庭、渊明故里、天宝古村”生态文化旅游品牌,这些都将很好地推动宜丰旅游业发展。记者:思路决定出路。宜丰科学处理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在突出经济发展这个“大元素”的同时,宜丰是如何跳出资源求得发展的?赖国根: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我们县委、县政府这些年来一直在努力寻求突破的问题。为此,我们依托工业园区这块“起跳板”,坚持向开放要资源、要空间、要发展,把招商选资作为破解发展瓶颈的突破口,突出招引太项目、出口创汇型项目、外资项目,通过项目招商、产业招商,实现了招商引资历史性突破,园区对外形象和聚集效应日益显,以机械制造、食品饮料、陶瓷生产、医药化工、木竹建材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新型工业总量迅速扩张,而来自木竹加工业的税收则由过去占财政总收入70%的地位下降到现在的35%,全县工业经济结构成功实现转型。目前,我县仅良岗工业园入园企业已达149家,其中竣工投产的91家,这些都是我们的发展后劲。在注重引进企业和项目的同时,我们也积极鼓励创办“绿色企业”,帮扶和引导竹木加工企业与科研院校攀亲结缘,依靠科技提升林产品品质,做到深加工、低消耗,促进木竹加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目前,我县涌现出绿保、奋发、宇安、四春、鑫荣等一大批“四高”(高档次、高科技、高效益、高税收)的木竹加工企业,竹木加工产品由过去的竹筷、竹席、木竹家具等发展到以木三板(中纤板、细木工板、耐磨地板)、竹三板(竹帘板、竹地板、竹胶板)和竹木工艺品为主的数十个种类,其中产值超过1000万元的竹木加工企业就有12家。记者:谢谢赖书记接受采访,我们衷心祝愿宜丰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繁荣,祝愿宜丰优美的生态环境能创造更大的经济优势,推动宜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赖国根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丰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