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敲打到创业逐步成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4225
颗粒名称: 从敲打到创业逐步成型
分类号: TS914.26
摘要: 时光倒回到1973年。当时观上乡农机厂的负责人到上海出差,在商场看到了保险柜。他以企业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保险柜潜在的商机,就购买了一只保险柜,回厂后拆开学着试做,准备开发这个品种。经过反复试制获得了成功,产品投放市场后,销路很好。在鼓励村村办企业的背景下,不久,观上乡上埠村也投资兴办了一家有40多名员工的保险柜厂。这是保险设备行业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企业规模小、设备简单、工艺落后、产品单一,主要产品就是保险柜、橱、箱,而且都是靠铁锤打出来的。一时间,保险柜家庭生产小作坊在上埠遍地开花,涌现了十几家保险柜厂,形成了“千家万户”敲敲打打的局面。观上乡上埠村也就成了当时有名的保险柜村和富裕村。
关键词: 保险柜 企业 生产

内容

时光倒回到1973年。当时观上乡农机厂的负责人到上海出差,在商场看到了保险柜。他以企业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保险柜潜在的商机,就购买了一只保险柜,回厂后拆开学着试做,准备开发这个品种。经过反复试制获得了成功,产品投放市场后,销路很好。在销售中农机厂负责人又及时进行市场调查预测,确信保险柜市场潜力彳艮大,加之全省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又很少,于是农机厂加大了投资,把这个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的“短平快”项目作为主要项目来生产,单独组建了观上乡保险柜厂,形成了一个专业生产保险柜的厂家,有员工100多人,企业也成了当时本市效益最好的乡镇企业之一。在鼓励村村办企业的背景下,不久,观上乡上埠村也投资兴办了一家有40多名员工的保险柜厂。这是保险设备行业的萌芽期。在这个时期,企业规模小、设备简单、工艺落后、产品单一,主要产品就是保险柜、橱、箱,而且都是靠铁锤打出来的。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在党和国家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的政策鼓舞下,一批在乡村办集体企业中的职工辞职回家联合办厂。一时间,保险柜家庭生产小作坊在上埠遍地开花,涌现了十几家保险柜厂,形成了“千家万户”敲敲打打的局面。观上乡上埠村也就成了当时有名的保险柜村和富裕村。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