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的守望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0725
颗粒名称: 稻田的守望者
其他题名: 全省优秀乡镇植保员潘火根的故事
分类号: S435.111.2
摘要: 6月底,见到潘火根时,他正在农民冷国华的稻田里指导防病虫害。烈日下,他黝黑的皮肤上挂着一滴滴汗珠。潘火根入行不到3年,却两获全省优秀乡镇植保系统先进个人。
关键词: 潘火根 植保员 经济作物 培育

内容

6月底,见到潘火根时,他正在农民冷国华的稻田里指导防病虫害。烈日下,他黝黑的皮肤上挂着一滴滴汗珠。潘火根入行不到3年,却两获全省优秀乡镇植保系统先进个人。
  他,就像一个守望者,默默地关注着袁州区洪塘镇一方稻田。
  群众发誓用他的农药
  2006年初,洪塘镇给44岁的潘火根换岗,潘火根对镇领导说:“让我到农技站吧!”镇领导表示怀疑:“从没搞过这个,你懂不懂?”潘火根说:“我会专研”,放心吧。” 潘火根于是来到了镇农技站,当上了植保员。“先天”不足,潘火根便恶补水稻病虫害防治知识。洪塘镇有3万多亩水田,是一个稻瘟病重发区。2006年以前,每年都会发稻瘟病,每亩单产只有四百公斤左右。潘火根把防治病虫害作为首要工作。测土中虫卵、看水稻长势、发防病灭虫信息,每年的4月至10月,他和同事每天轮流下田, 及时掌握病虫害趋势,然后有针对性地购进农药,并指导农民下药。
  大伙都说,火根的农药是真正为农民进的,针对性强,实惠,效果好。
  洪塘村陈塘下组农民廖发生种了6亩田,2006年在别处买药花了450元,2007年在农技站买药只花了270元,一下就省了180元。去年秋后,廖发生一定要潘火根到家里吃饭,以示感谢。潘火根推辞不掉,只许他炒了三个家常菜。
  去年,西塘村狗形组40多户村民除了彭庆贵都找潘火根买农药。结果全组只有彭庆贵的3亩早稻发了稻瘟病,损失2700多元。吃过亏的彭庆贵,从此认准了潘火根,他说:“有老潘在,我买农药、种子哪里都不去!”
  一张练文也吃过亏。去年他在别处花了240元买农药都没杀死3亩田的稻飞虱。实在没办法了,他找到潘火根说:“50元一亩,你帮我除掉稻飞虱吧。”潘火根说: “3亩田你给我25元就够了,没杀死虫子不要钱! ”当天药一打,虫子都死了。张练文发誓说:“以后就信你农技站了!" 潘火根卖农药让镇里30多家私营农资经营店店主很尴尬。囲为农药价格实惠,而且指导上门,服务热心,全镇70%的农户都到农技站买农药。更让人信服的是,2006年以来,全镇没有发过稻瘟病, 每亩平均单产在500公斤以上。
  他让稻种“打擂台”
  他让洪塘是袁州区农业大镇,许多稻种经销商紧盯着这里。潘火根说:“农技站进稻种一要看种植效果,二要看农民利益,第三才能考虑站里的效益问题。” 今年,潘火根在13个稻种经销商中选了47个早稻品种、33个晚稻品种,并把这些品种种在同一片田里,看哪种产量高,谓之“打擂台”。到年终,早稻和晚稻将各选出18个品种来年在全镇推广。
  洪塘村中街组农民冷国华很赞同这个近乎苛刻的做法。他说,精选优质稻种,可以让农民的利益最大化,农技站是真心为群众着想。为此,冷国华主动拿出稻田, 提供稻种'打擂”的擂台。他今年6亩早稻田全部种上了参与“打擂台”的7个品种, 晚稻也将种7个品种。
  潘火根有法子调动农民参与挑战优质稻种的积极性,不仅试种田免费提供种子,还每亩补助农户50元农药化肥钱。许多农民像冷国华一样,抢着拿出自己的田试种新稻种。
  抓稻种选优是潘火根着手去除病虫害后的第二大工作。因为这是提高农民粮食产量的直接因素。去年,他组织试种了20个早稻品种和18个晚稻品种,分别选定了7个和5个品种今年在全镇推广。现在,稻子已抽穗,丰收在望,去年的试种成果已经显现。
  ’ 潘火根说,明年还要选一些良种“打擂台”,以后每年要将“打擂台”持续搞下去,挑选出最适合当地农民种植的高产水稻品种。
  以农民的情怀守望稻田
  潘火根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他对农民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让他执著钻研技术成为农民可以信赖的植保专家。水稻的各种病、虫发生期,如何防、如何治,在他头脑中都有一个清晰的谱。
  每次病虫害爆发前期,潘火根会编印防病灭虫通知,由驻村干部送到各个村组。防治时间、防治对象、防治方法,以及农技站人员电话都一一记录在通知上。
  洪塘镇的干部对笔者说:“火根是一个把农民装在心里的人。” 潘火根的手机长年不关,经常是一个电话,他就骑着自行车下田了。比较远的群众找他给水稻看病,他坐上摩的就走。2006年以来,光是打的下田的费用就有 300多元,全是自己掏腰包。
  2006年,莲塘村林元宝患高血压,其妻住院,没钱买稻种。潘火根知道后,主动送给他种子。去年,林元宝的母亲去世,家里经济窘迫。潘火根又送给他稻种。两次送种,价值340多元,都是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来的。两年多来,农技站和潘火根个人免费送给50多户困难户优质稻种
  200多公斤。
  土地有着宽广的胸怀,播种了就会得到回报。潘火根的胸怀正像宽广的大地,他的浇灌,让农民得到了丰硕的果实。而他,也收获着事业与感情的“双季金稻”。
  潘火根笑着说:“大伙老是送些特产、蔬菜什么的给我”他总拒接不了,潘火根的茶叶就没自己买过,全是农民送的。出岭村的潘仲年说,火根在田里、店里讲话多,要多喝水。潘仲年把今年的第一斤新茶送给了潘火根,这是农民的最髙礼节。
  洪塘农技站现在一年的稻种销售额是1.5万多公斤,农药销售额40多万元。“不想当官,不想发财,就想多为农民做点事。”潘火根的话很简单,却道出了不简单的人生境界。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潘火根
相关人物
冷国华
相关人物
彭庆贵
相关人物
张练文
相关人物
林元宝
相关人物
潘仲年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