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孩子,你们在家还好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0641
颗粒名称: 留守孩子,你们在家还好吗?
分类号: D669
摘要: 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着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期盼多得到父母的关爱。万载教委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作用,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摆脱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 另外,学校要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委,切忌因为他们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而歧视或放任不管,而要想办法从感情上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和联系制度,经常主动与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留守孩子 孩子成长

内容

父母外出务工,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远亲近邻家,甚至独守门户。
  面对这些正处于上学年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孩子,我们不禁想问一句:留守孩子,你们在家还好吗?近日,好不容易请了几天假回家探亲的李先生忧心忡忡。这几年,他在外是挣了点钱,但也放松了对小孩的管教。现在上5年级的儿子成绩一般,但却很贪玩、难管,经常和爷爷奶奶顶嘴,还开始学着抽烟、打牌赌博。他对笔者感叹:唉!孩子不成材,挣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近日,笔者在釆访的过程中,不少老师和家长道出了其中的忧虑。
  学业与成长状况堪忧 不只是李先生有这样的苦恼,万载某农村中学的杨老师也对笔者说:“现在农村孩子的父母大多不在家,认真读书的学生很少。比如我校,3个毕业班100多人,用功读书的不足一半。有的学生成绩很差,七八门功课考试的总成绩加起来100多分。” 釆访中笔者还了解到,许多留守孩子不仅学习成绩上不去,而且其成长状况令人担忧。一是隔代溺爱问题严重。大多数农村老人常用落后的观念和过分的关爱对待孩子;二是有的孩子养成了任性或孤独的性格;三是孩子厌学、逃学、辍学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四是父母不重视孩子教育问题,孩子没有念完初中便让其辍学回家,帮家里干农活或带其外出打工。
  亲情缺失导致孩子成长“断链” 留守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亲情缺失是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尤其是交母的言传身教更是不可或缺的。如果父母长期不在子女身边,孩子将因缺乏足够的家庭教育而导致“情感空巢”,易形成心理多方缺陷,以至于成长 “断链” 。
  万载某农村中学的校长一针见血地说:“留守孩子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成功得不到鼓励,进步得不到表扬,彷徨得不到指点,孤寂得不到抚慰。
  时间长了,他们逐渐变得比较内向、孤僻、任性、冷漠、不善与人交往,团结合作意识差,脾气暴躁。此外,孩子的临时监护人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精力和知识有限,能够给予孩子的仅限于吃饱穿暖等关怀。这是远远不够的。” 万载四中的李老师说:“其实大多数留守孩子本质上都不坏。其他同学都回家了,他们回到家里却是冷清落寞,只好去上上网,溜溜冰什么的……亲情不到位,精神上缺少交流,孩子的心理失去了相对的平衡。要知道父母对于子女的爱与老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不能替代的!作为老师,我们希望家长能够尽量留一个在家。”
   留守孩子的心需要温暖和呵护
  笔者在釆访中发现,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着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期盼多得到父母的关爱。万载教委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家庭教育对人的一生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作用,作为孩子第一任教师的家长,应摆脱狭隘思想观念的束缚,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
  另外,学校要平等地对待留守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在学习、生活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委,切忌因为他们行为习惯和学习成绩“差”而歧视或放任不管,而要想办法从感情上来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同时,要对他们进行摸底调查,建立档案和联系制度,经常主动与他们的家长或监护人联系,反馈他们的思想动态以及学习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钟永民
责任者

相关机构

万载四中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万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