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理性的翅膀飞翔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10423
颗粒名称: 带着理性的翅膀飞翔
分类号: G632.474
摘要: “你了解自己的个性、长处吗?你是否知道这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职业?你想过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吗?”曾经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在今年暑假走进了我市中学生们的生活。袁州区就业局局长易炳表示,能直接从中学毕业走向就业岗位的学生少而又少。
关键词: 高考 中等教育

内容

“你了解自己的个性、长处吗?你是否知道这将直接影响你未来的职业?你想过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吗?”曾经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课程,在今年暑假走进了我市中学生们的生活。
  为什么将人生规划提前到中学阶段?现在就规划未来职业,是否意味着孩子的未来就定了型?中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老师能接受吗?中学生的未来到底如何规划?7月10日,记者走进了袁州区秀江街道中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暨就业指导讲座的课堂,就此进行了探访。
  从中学时期开始规划未来初三学生小娟告诉记者,她面临选择时很困惑,自己的成绩中等,努力拼一下可能会考上高中,可又怕以后考不上大学。但如果去职业中专学习职业技术,家里人又觉得是件很丢脸的事情。她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站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她没有了方向。记者还在宜春 三中了解到,目前大部分学生都以“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为唯一奋斗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中学阶段的学生们忙于应付各种考试,老师们忙于提高自己的升学率,树立正确的学习和就业观念往往被忽视,造成了许多人形成分数再低也要挤进高中、上大学的想法。当具体谈到“今后想要从事的职业”或“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时,大多数学生和家长都不知所措。很多家长在孩子面临中考、高考时才开始考虑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干什么,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总会留下很多的遗憾。其实,中学处于青年早期阶段,青年早期是青年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时期,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关键点。在中学阶段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十分重要。秀江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柳有林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基层组织在市、区就业局的具体指导下,已经成立“职业生涯教育协会”,与学校探索建立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长效机制。今年暑假开展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讲座仅仅是个开始,有关部门还将对在校生开设职业教育课程,对中学毕业生就业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通过参观工业园区企业,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增强青少年就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选专业先做职业规划陈同学今年高考考了553分的好成绩,她说虽然有了好成绩,但是填报志愿的时候仍然迷茫。由于对高校专业不了解,她听从亲戚朋友的建议,决定选择热门的师范类英语专业,但这个专业并不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据了解,和她情况相同的考生不在少数,有的考生抱怨,不清楚自己选择的专业在校几年能学到什么,毕业后又是否能找到一份对口、满意的工作。
  长期以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方面一直比较落后,尤其在填报志愿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学生选择专业更多听从家长的主观意愿,盲目报考热门专业,而忽略自己真正的兴趣。加上学生自身对于职业概念的缺乏,不明确升学目标,很容易导致盲目选择专业。很多人甚至是在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项工作而中年转行,或者出于现实考虑继续从事原有职业。
  宜春学院招生就业处主任肖红伟表示,学生必须把志愿选择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统一,将升学的“入口”与就业的“出口”有机结合。很多学生对职业的选择感到非常的茫然,有的不知道该怎样选择职业,有的喜欢好几个职业,还有的觉得无所谓。其实职业选择的基础是建立在对自我的认知上的。考生在填报志愿前,先要从兴趣、性格、气质和能力这四个方面进行自我剖析,然后再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专业,这样才不至于发生“进入大学或走上工作岗位,发现自己缺乏兴趣或不能胜任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现象。
  落榜中学生就业重在指导培训据了解,我市每年的初中毕业生,仅有不到一半能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同时又有一大批高中毕业生考不上大学。面对僧多粥少的受教育机会,很多中学毕业生因为考不上高中或大学而选择辍学。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专业技术,“力工干不了,技工干不上”,只好赋闲在家。由于整天无所事事,他们有的沉迷于歌厅、网吧和游戏厅,有的还沾染恶习,打架斗殴,偷盗抢劫,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也给社会造成了危害。如何让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中学生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拓展职业生涯,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对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袁州区就业局局长易炳表示,能直接从中学毕业走向就业岗位的学生少而又少。目前,劳动就业部门正在探索对这样的“两后生”(初、高中毕业落榜生)启动劳动预备制培训,通过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使即将步入社会的他们着重了解就业法律、就业政策、文明礼仪、求职技巧和就业心理等知识。培训针对他们实际需要,对他们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引导,使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未来有责任感;解决他们对就业认识的误区和对就业压力的恐惧心理,避免出现盲目择业。有关部门通过观念引导、技能培训、岗位对接、创业扶持等方式,有效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现在,在劳动预备培训过程中,国家和学校对参加技能培训的“两后生”将给予一定的补贴。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周佳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