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招生广告要多留个心眼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20009197
颗粒名称: 对招生广告要多留个心眼
分类号: G473.2
摘要: 每年的高考前后,总有许多高等院校的招生广告向广大考生和家长分发。6月7日和8日,记者在宜春中学和宜春三中两个考点外看到,数名招生人员抱着厚厚一摞宣传单,站在学校门口,见有学生或家长出入,就热情地塞上一份。记者从市工商局广告科了解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招生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合法。
关键词: 招生 招生广告

内容

每年的高考前后,总有许多高等院校的招生广告向广大考生和家长分发。
  6月7日和8日,记者在宜春中学和宜春三中两个考点外看到,数名招生人员抱着厚厚一摞宣传单,站在学校门口,见有学生或家长出入,就热情地塞上一份。大部分学生对这些宣传单持冷淡态度,有些学生接过后随手把它扔到地上,有些家长会浏览一下。发宣传单的人员看到有对宣传单感兴趣的家长后,就上前热情地介绍。有些家长不愿接宣传单躲闪时,她们就将宣传单硬塞到车篓里。还有些招生人员在学校门口摆摊设点,不停地向家长宣传他们的学校。
  面对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招生广告,有的家长不予理睬,有的则觉得可以先看看,万一孩子落榜了再考虑。
  记者从市工商局广告科了解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招生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准确、合法。发布招生广告的民办学校名称,必须是经审批机关批准的民办学校全称,不得省略“职业技术”、.“进修”、“专修”、“培训”等字样,不得使用缩写简称,以免造成误导等。在招生广告中,不能含有招工或安置就业的承诺;不能含有不科学的表述教育效果的语言或保证;不能与其他教育机构相比较或者贬低其他教育机构;不能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一流等广告法中明令禁止的广告用语;不能使用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名义等。记者收集的一些招生广告中明显有与上述规定相抵触的内容。如有的宣称自己是“本科教学”,可其实却是辅导班的形式,学生毕业需通过国家自学考试来取得文凭的学校;还有的宣称,他们的学校是一流学校、一流师资,保证安排就业等。这些广告都是非法的,内容也是不可信的。
  市高招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教育部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招生宣传广告单要经过省教育厅或省教育考试院审核同意。要是没有盖章,建议家长不要相信。他还提醒市民,对于承诺“花钱就能开后门进著名高校”、“内部招生指标”等招生广告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小晨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